不要给年龄贴“标签”

不同的人到中年之后,大脑的衰老速度会很不一样。有的人的大脑衰老很快,而那些用脑多、或者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的大脑衰老速度就比较慢。在一定程度上,你对自己大脑的衰老速度有掌控能力。今天我们来说一个更大的问题:人的身体衰老速度也是这样吗?

我们看生活中,中年以后,各人的衰老速度似乎是很不一样的。同样年龄的两个人,有的就看上去很年轻,有的似乎就显老。人们还普遍相信,衰老速度跟心态有关系,心态年轻的人身体也更好。

那么这个说法科学吗?要知道,就算心态跟身体衰老速度真有相关性,这里面的因果关系还不好说 —— 我们完全可以说那些所谓“心态年轻”的人,恰恰是因为他们身体好,才有个好心态。

所以我们给科学家的关键问题是这个:如果我刻意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是否就能延缓衰老?

最近几年才出现一个比较客观的指标 — DNA甲基化水平。生物学家注意到,器官的衰老会改变人的基因表达。人的基因组中,有些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有些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如果你能用一个数学模型把这些基因综合考虑,你就能很准确地描写一个人身体各部分器官的衰老程度。2013年,生物学家就有了这么一个测量生物年龄的手段,叫做“表观遗传学时钟。

有了这个精确工具,人们一下子就取得了不少有意思的研究结果。首先人体不同器官的老化速度是不同的,你可以给每个器官测定一个生物年龄。另外,每生一场大病都能加速衰老,尤其是唐氏综合征和艾滋病。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俗称老年痴呆症)会加快大脑的额前叶区的衰老。癌症更会极大地加速人体的衰老。

那么今天的科学家,对“心态影响衰老”的问题有什么说法呢?

有个令人振奋的初步研究结果,说让人做些冥想之类的思维训练,哪怕只训练一天,也能显著地影响这个人的基因表达水平!既然基因表达水平跟衰老程度有关,这个结果似乎暗示心态可以影响衰老。

还有研究表明,人对自己年龄的“主观认知”,会对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产生影响。比如你今年60岁了,但你非得认为自己是50多岁,那么你的走路速度、身体强壮程度、手的握力、头脑的认知能力以及反应速度都会比一般同龄人更好。不过,这就又会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那个问题,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呢?

这有个很漂亮的实验。实验者将老人分成两组,都是先做关于主观年龄认知的问卷调查,然后做握力测试。测试之后,第一组的老人受到了实验人员的夸奖:“哎呀你这个握力水平厉害!打败了全国80%的同龄人!看来您老人家身体比较年轻啊。”而第二组的老人就没有这个待遇。

接下来两组老人再做握力测试,结果发现得到夸奖的那组测试成绩明显更高。

在这个实验的短短时间内,老人的心态的确就影响了他们的身体机能。当然这个实验只是单次的,没有长期观察,更没有用到“表观遗传学时钟”的精确测量……不过结论仍然是个好消息。

归根结底,所有的实验都指向一个方向:心态年轻,有利于减缓衰老!

衰老肯定是人人都会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出生日期代表的年龄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所以,不要用年龄给自己贴标签。不要问“社会环境认为我这个年龄的人该干什么”,你只需知道“我想干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给年龄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