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坚持做过的为数不多的一件事

我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是关于小说标题的。翻看了一下,最早的那份标题是11月7日,这也意味着在两个多月里,我断断续续写了710个小说标题。这些小说标题,是在每一本小说选取的几章中,挖掘出能够吸引读者的点,写出来讲明白,无非就是新媒体时代小说标题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这也是我为数不多坚持做下来的一件事。真是惭愧,我自认为坚持的最久的就是支付宝的蚂蚁森林种树和蚂蚁庄园的养鸡了。这份历练偶尔会有反馈,但诚心不觉得反馈有多厉害中肯,只是对于可取之处便认真汲取意见。我的性格很大一部分,决定了自己很难被说服,除非对方给出真正中肯的建议,真正让我信服的理由。可是呢,这个其实是比较主观的一件事。在这一点上,我会吃亏,祈求自己能够变得更好吧!

有才华的人我是由衷喜欢并钦佩,愿意虚心求教并听话,所以才会这么喜欢小许哥吧。

说回来,在一开始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甚至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好像很多时候对自己都不是太有信心欸),我觉得自己很大几率会放弃,期间也有过这个让人羞愧的想法,毕竟只是干巴巴地写标题。后来又想了下,坚持付出必定有所收获的,就这样阴差阳错,也顺理成章地继续写下去了。

我并不是个酷爱看小说的人,只是偶尔心血来潮,才会去爱不释手地读,并且是任性熬夜地躲在被窝里一目十行。我可以在小说高潮处戛然而止,关闭页面,从此不再打开它;也可以照单全收地将枯燥无聊的小说莫名坚持读完。

末了又是感慨:明明都是这些套路,可以预见的结局,怎么还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呢;这么无聊的小说我竟然看完了,到底是什么品味,服气……

我想我也许是期待看到小说过程中一些不同想法的碰撞以及内心杂陈的五味感受。或者是单纯的治愈,又或者叹服于作者的巧妙构思,又或者是嗤笑自己再次陷入俗不可耐的情感套路,还或者是诧异于各种稀奇古怪的题材。当然有时候也很无语,作家为了迎合读者,还真是什么都能写呢(捂脸)。

既然总会有点啼笑皆非,那就努力发现美好,这大概就是积极向上了吧!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拿到的小说类型,我是无法预料的。我也因此接触到了很多以前不会阅读的小说类型,对于男频和女频以及各种分类的小说也有了稍微深一点点的了解,虽然不能夸大话说第一眼就可以看出小说的好坏,但也算小有功夫的,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

现在注册登陆一些兴趣APP,先弹出来的无非都是“性别、感兴趣的话题、出生日期”等等收集个人信息及兴趣爱好的窗口,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更加精准地推送用户更加感兴趣的东西。对于单纯用来娱乐消费的信息和应用,我觉得个性算法推荐一点也不过分,毕竟不感兴趣的东西也没必要花多余的时间成本去过滤,显然机器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但是,如果是知识获取,对于社会信息的了解等等,还是有比较干预一下的,确实很容易被困在大家常说的“信息茧房”中。这一点上,我觉得微信新更新的“看一看”功能又是蛮有意义的一件事。以前会关注很多自己喜欢的公号,后来关注的越来越多,也蛮多内容本质上是重复的,毕竟热点谁都想蹭,蹭来蹭去又经过多番洗稿也就那样了,做出爆款/认真做内容的号细数下来也不多,我们也无法保证自己可以眷顾到所有(当然人还是不要太贪心了,毕竟你看也看不过来,也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分分秒秒都在刷推送)。

信息实在过于冗余了,我自己打开订阅号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偶尔也可以在朋友圈看见别人分享的文章,正好自己没有关注到,也可以look一下。当朋友圈广告和信息越来越多的时候,自己刷朋友圈的精力也不足时,遇见好内容的概率就降低了。所以,微信上的这三个功能对于我来说是起互补作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所坚持做过的为数不多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