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

惊涛拍岸,乱世枭雄,北大教室中的授课声业已远去。志摩的诗,玲玉的戏,苟且偷安的汉奸耗尽了元气。

民国,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已经模糊不清了,尽管它才过去不久,但人们似乎总是以一种漠然的眼光去谈论,去回忆。回忆得多了,我们看见的就更加杂乱了。想要了解真正的民国,还是得从多方面不同角度全面调查,绝对偏性不能看一家之言。一切史书都是如此,由帝王将相写的史书会极力美化帝王家,团体党派的史书则会美化本党,其余的野史则是记录不确定之事物以求得人们好奇心阅读。

记录民国时期的影视作品或者书籍太多太多了,甚至《民国往事》这个名字已经被许多人用过,就像现在我所做的这件事,只不过是拿前任的作品,加以个人见解而已,有兴趣的随便读读即可,不必考证真伪。

假设此刻我们不以时间顺序去回忆历史,而是用关键词来并联民国诸事,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军阀,诗人,政治家,大师,艺人,特工,爱情故事以及民国服装,这些东西才是吸引眼球的,按照个人兴趣去了解,很有意思。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军事历史的(我读历史其实是以其文学性或科普性来读的),他竟然记得从袁世凯“窃国”直到新中国建立期间各个军阀占的地盘变迁,我是很佩服的。所以说读书确实需要兴趣,所以我对学生时期的历史书中的“大事纪年表”竟然是必考内容表示不理解,例如四大发明,考考它们的产生背景、过程和意义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它们是哪一年被发明的呢?

言归正传,就我的视线看来,我只记得民国的名人,《国士无双》和《橙红年代》我是看过的,知道一些笑料,也了解一些黑暗,能说的不能说的,我都知道了,总体来说,那个时代是压抑的,是动乱的,政府的腐败无能,一批小人物因此崛起,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各个领域都有大师出现,敢于尝试,就有希望,各种爱国人事以其独特的方式尝试着“救国”,无论成功或是失败,他们都是英雄。

了解的越多我越是惊讶,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在哪个领域,“留学派”都是主导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有时候就因为一个人,产生了一门艺术,与我个人而言,这是激励我学习的最好方式。历史,累积得多了,其实就是未来。

要解释我的观点,且借用大军阀张宗昌的一首诗来说明这个道理,题为《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繁华落尽,大师归去,纵横捭阖时的英雄们只剩传说。书卷的字,屏幕的剧,欢歌笑语的艺人救不了愚夫。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国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