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践

微服务的六种设计模式

1. 聚合模式

把一个大的服务拆分成多个原子服务,同时也将拆分数据库。这就会带来跨库的事务完整性、跨库的关联查询。这是微服务避不开的问题。解决,不拆分数据库。但随着业务增加,可能拆分数据库是必需的了。
跨库的关联查询解决方案
问题:性能和权限
比如订单、客户、供应商方案中。
解决1:定单,只查订单库,返加给前端部分结果,前端再根据返回的结果调用客户、供应商服务得到关联信息。
通过内存缓存存储相关数据。
通过数据冗余提高查询性能。(定单中保存部分用户、供应商信息。如果用户变化等,定单表是需要需要跟着变,根据业务情况来确定;查询是较多的业务量,更新是较少的业务量,采用这种方案也是较优的)

补填,例子,https://github.com/mooodo/demo-service2-product
分布式事务:两阶段提交
第一阶段: 分别验证事务是否可能成功
第二阶段: 真正提交
第一阶段只操作不提交,会锁定表,严重影响系统性能,
如果第一阶段提交,当出错时,进行事务补偿。
分布式事务:TCC方案
实现三个接口。
T: Try 检验各方事务是否可以作,做准备工作
C: confirm 真正做操作。
C: Cancel 事务补偿,confirm的反向操作
分布式事务:基于消息的最终一致方案
分布式事务:单体应用的服务转型
把公共的部分提出,作成微服务。
把复杂的业务折出,做成微服务。
逐渐形成聚合型。
能不折,就不折。该折才折。每个微服务模块中的代码即不太多,也不大太少。

2. 代理模式

与聚合区别,If 条件1 ,调ServiceA;If 条件2, 调用Service2 ...
如果调用A服务,因业务变化,老用户调用 A,新用户调用B。使用代理服务,注册成A的名字,A改成新的名字。应用的改动很小。

3. 链式模式

链式模式使用范围很小,很多情况下被聚合服务代替了。

4. 分枝模式

聚合服务与代理服务组合,形成分枝模式
也可能是聚合与聚合服务组合。

5. 异步模式

服务间通过异步方式。服务B调用服务C,如果C很慢,就不能使用同步方式,通过异步模式解决高并发、高吞吐量的问题。

6. 数据共享模式

有观点:微服务初期的临时状态。
当微服务与大数据结合时,都必然这数据共享模式。
对数据库拆分后,解决写的问题,但各种复杂查询性能会下降。
读写分离
近期热数据放到数据库集群中,对大量的历史数据放到大数据平台上。
实时性高的查询到到数据库中,大数据平台解决非实时性高的查询。
大数据平台上优化查询,方法:建立宽表,宽表与join结合(比如代码表,数据量较小的表)

微服务的无状态设计

session的复制;如是要节点增长,Session复制成本增长很快,n*(n-1)/2
session绑定;如果节点Down,此会出问题
session存储到Redis中;各节点共享Redis
设计原则
微服务无状态设计,把Session、值对像传递、状态数据存储在共享存储中
sessionId/token存储到Redis。Http请求中,将此值存储到Http Header中。

微服务架构设计的反模式

  1. 太多的数据迁移
    功能拆分优先,数据迁移最后
  2. 数据共享反模式
    容易设计不到位。数据库一表只能一个微服务访问。
  3. 频繁交互反模式
    拆分太细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2-30 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