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从一台MacBook Pro开始
从高中开始就对各种数码产品非常感兴趣,当年的索尼Walkman、MD、CD播放器都留下了我最初的数码产品把玩的印记。但真正「起飞」还是要从我的第一台MacBook Pro开始说起。
从「外貌协会」到「内涵用户」再到「生态绑定」
已经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苹果产品的了,算算差不多应该是20年前了吧,那个时候还是PowerBook G3的时代,后来在2001年苹果发布具有革命性的Mac OS X 10.0 CHEETAH。而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的时候要姚明代言的PowerBook G4的广告,当时就被PowerBook完美的设计以及Mac OS X的精美UI所震撼到了,也逐渐开始对苹果笔记本和系统产生了兴趣。但那个时候,一个MacBook Pro对我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因为没钱!
真正拥有自己人生第一台MacBook Pro也是第一台全新笔记本电脑已经是到了2009年,在日本留学期间,靠着自己打工的一点点积累,在经过无数个辗转反侧的难眠夜晚的纠结后,于2009年8月5日入手了MacBook Pro 2009款的13寸机型,花了13万日元(两个月生活费),按照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大概在8500~9100左右。没记错的话,这一代好像也是MacBook第一代的Unibody全铝机身。吸入式光驱、超级好用的触摸板、优雅的UI界面、人性化的人机交互、出色的屏幕表现都让我为之着迷,乐此不疲的对Mac OS X展开了各种的「探索」。与此同时,大量软件不兼容和缺失,各种Windows转Mac所遇到的问题,也让我痛并快乐着。
得益于Unix系统的基础,Mac OS X的稳定性是真正震撼我的地方,在2009年大家还在为Vista的不稳定和占用资源而叫苦不迭,还是XP占据主流的年代,我使用Mac OS X最长纪录半年没有关闭或重启过电脑,并且能够正常流畅的使用。这是个什么概念?经历过的朋友一定知道,那个时候的windows系统,遇到问题最简单暴力的解决方式就是「重启电脑」!谁要是说使用windows能够1个月不关机不重启,系统还能够非常流畅的使用,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几乎不可能!想要保证系统长时间使用的稳定性和流畅性,还是定期重装系统吧!这样的问题一直到后来的Windows 7出来之后,才有所改善。
从2009年到2012年,我所有的工作包括利用LaTeX进行论文的撰写和答辩Slides的准备几乎都是在这台电脑上完成。当年的答辩Slides就是用Keynote做的,120多页,各种酷炫的动画特效,在研究室成为了经典,据说被作为答辩模板沿用至今!
MacBook Pro改变了我对电脑的使用方式和习惯,以及对电脑操作系统的认知。从最初的2009款MacBook Pro 13寸到2019年最新的16寸,我已经使用Mac整整十年了,期间更换过2013款15寸,2016款15寸,但后来因为键盘问题以及对信仰灯Logo的怀念,出了2016款入了2015款15寸,直到16寸MacBook Pro的发布,又毅然决然的出掉了2015款入了16寸非定制的顶配。说起来也算是Mac的「钉子用户」了。这十年,我见证了MacBook Pro走入大众视野,特别是在国内,也见证了Mac OS X的各大版本升级和变化,软件生态也越来越丰富,基本上来说除了一些工程类的专业软件以外,其他软件要么有可替代的,要么已经有了Mac版本。作为日常的生产力工具来说,已经完全胜任了!
十年Mac的使用经历,也让我对苹果的产品和生态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和依赖性。2010年购入iPhone3GS开始,在iPhone、iPad、Airpods等产品的道路上也是一发不可收拾,到现在的iPhone 8P,其实iPhone已经对我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但是由于我早早的就加入了iCloud,所有工作资料、照片、各种系统信息备份等等,都是围绕着iCloud来进行的,我可以在我的手机上随时访问iCloudDrive上的文件,手机照片随时可以同步到iCloud并且在Mac的照片中访问,新买的MacBook非常轻易的就从iCloud恢复备份,让新的笔记本上所有的一切和老笔记本完全一致,一切是如此的自然,让我很难从这样一个完整的生态中跳出来,也不愿意跳出来,产品生态切换的成本对我来说还是挺高的。
关于我与MacBook的故事先说到这里,以后再专门写一篇十年Mac及MacOS的使用心得和感受的文章吧!
| 想说爱你也容易,但最终选择放弃
从「拍照」到「摄影」,从佳能、富士到索尼,从半幅到全幅,从单反到微单,从相机到手机
1. 第一阶段:新手「入坑」
刚入手MacBook Pro那段时间,很多同学和朋友都不太理解,毕竟在十年前苹果电脑的定位还是不太适合日常办公的,更像一个专业领域使用的电脑产品,比如影视后期、音频编辑等等。于是,我选择了摄影这个爱好,来向大家证明我的选择是多么的明智和正确!我是出于我的「专业爱好」需要买的MacBook,而且是Pro!
在购入MacBook Pro后不久,我选择了佳能50D单反相机,开始了我的「拍照」之旅。当时的配置是50D机身加上EF17-40 F4的红圈广角镜头,这个也是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的配置。
随着对单反使用的熟练,并且对摄影技术的「钻研」,知道了光圈快门的配合、知道了ISO、景深控制、曝光补偿、构图等等,也开始真正喜欢上了摄影。后来又在17-40的基础上,增配了一个EF 50mm 1.4的定焦头,用来拍人像和夜景。那时候在日本住的留学生会馆背靠「屋岛山」,周末的时候我就喜欢带着相机去爬山,拍拍风景、拍拍神社,现在想想还真是很怀念!这样的配置玩了大概有4年的时间。
2. 第二阶段:渐入「佳境」
随着摄影技术的提高,加上各种论坛的「忽悠」,我慢慢觉得50D已经不能满足我的「摄影需求」了,于是在2014年的某一天,本打算买6D的我,却在店里买了5D Mark III,18000大洋就这么出去了~~
在随后的半年里,花了7K多人民币,通过日本的同学带回来一个EF70-200MM F4 IS长焦镜头,俗称爱死小小白。并且在随后的日子里,出掉了EF17-40和EF50这两支跟了我多年的镜头,入了佳能标变旗舰EF24-70mm F2.8 II。这样,从机身到镜头,基本上就满足了我这个腐化的「器材党」的内心。
这次不是专门聊摄影器材的文章,就不在这里详述我那无数个摄影背包、SD卡、CF卡、竖排手柄、快门线、三脚架、独脚架、闪光灯、无线引闪器、ND镜、UV镜、防潮箱等等的配件了。
3. 第三阶段:七年之痒
其实从大概2015年末开始,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平时也很少有时间真正的去玩摄影了,所以我的5DIII+EF24-70MM+EF70-200MM的这套装备一年365天有356天是在防潮箱里「吃灰」。偶尔出去玩的时候,由于要带娃,想想两个镜头加上机身,还有手柄以及其他一些小配件,重量还是挺感人的!长时间不玩了,手也生了,不管是技术还是意识都不如以前,经常拍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愿看。。。。。
于是,慢慢的萌生出了将这套设备出掉,换一个轻便的微单的想法。在偶然的一次机会,路过一个摄影器材城,咨询了一下我手头的装备二手出掉还能卖个28000多(虽然全部买入的时候花了小6万),但是还是觉得价格还不错,顺便问了一下隔壁家的富士相机,于是故事剧情就发展成了,2017年8月的某一天,我扛着我的防潮箱里所有的设备出门,拎着一套富士XT2+23MM F2回到家。
微单确实方便了我平时出门的携带,并且富士相机的色彩我非常喜欢,特别是它的「ASTIA」色彩模式我非常喜欢。我特意选的碳晶灰的机身,配合银色的镜头,整机也非常有老式相机复古的风格,拿在手里感觉很有「调调」。
由于只有一个定焦镜头,在使用的时候就更加的强迫自己更多的关注构图和光影。带着它去旅行也轻松了很多,2017国庆年去了一趟云南的西双版纳,2018年春节去了泰国甲米,拍了不少比之前5DIII时期好不少的照片,个人用起来还是十分满意的。
故事到了这里,似乎可以完美的告一个段落了,「但是」!
从甲米回来后,发现XT2的快门按钮不灵了,而且非常卡,按不下去,送到售后去检查才发现,可能因为在海边拍照没注意,进了海水,腐蚀了快门和里面的电路板,维修花了800大洋。作为有「强迫症」的我来说,翻来覆去的想,越想越难以接受维修过的东西,结果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直接挂闲鱼上出掉了。开始了用手机拍照,记录生活的阶段。
4. 第四阶段: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理智的说,在这个网络分享盛行的年代,拍的照片被看得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朋友圈了,而且是在手机上看,这种情况来说,什么全幅半幅,什么单反微单,画质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呢,像我这么「专业的业余爱好者」怎么能一日无装备!?人呐,就是这么「JIAN」。2018年的某一天,一个冲动,打个高铁去了上海,拎了一套索尼A7M3+FE24-105mm F4套机回来,23000的价格快直接用光了我的信用卡额度。「然而」,在这种冲动驱使下的消费行为让我很快尝到了恶果!买回来以后开机试了试,然后就直接「吃灰」!所以这里也就不放拍摄照片了,因为根本没有。。。。。。。
2019年,在这套设备吃灰一周年之计,果断闲鱼出掉了。从此,我给我的摄影生涯做一个小结吧。以后出去玩,直接租相机和镜头用,用完就还,自己不闹心也轻松。平时直接iPhone拍照,朋友圈分享,自得其乐。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是这个想法,至于还会不会有第五阶段,这个不好说,如果有的话,一定第一时间给大家分享,接受大家的批评,哈哈。
故事到了这里,两大主角已经登场 ^_^
今天先到这里吧,故事的下一回,我们把配角也一一的做一个介绍,看看潇洒的鼻涕泡这十年「数码控」的心路历程 o(╥﹏╥)o
先列一个清单吧(排名不分购买时间先后):
- 三星34寸21:9显示器
- 戴尔U2412M显示器
- 戴尔 U3219Q 4K显示器
- 戴尔移动工作站 M6800
- 戴尔Latitude E7250笔记本
- Thinkpad X230、T430S
- Surface pro 6
- iPad 2
- iPad Mini 2
- HHKB键盘 蓝牙版
- Filco minila air 茶轴蓝牙键盘
- 罗技鼠标G9X、G700、G502、MX Master 2S、MX anywhere 2
- 群晖 DS214play
- nespresso咖啡机(暂且算数码产品)
- 拜亚动力 T1II头戴式耳机
- 索尼 Z7头戴式耳机
- 老人家黑黄鹂耳塞
- 索尼WH-1000XM2无线蓝牙降噪耳机
- AirPods 2代、AirPods pro
- TEAC NT503解码功放一体机
- 索尼黑砖 WM1A播放器
- mojo 2代解码器
- 国行Switch
- Kindle paperwhite 2代、4代
- iPhone 3GS、4S、6、8P
- 华为P7
- 小米台灯
- 小爱音箱pro
- 小米手环nf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