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故事之二:促成镇守襄阳暂编第五师易帜冯玉祥

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纷乱动荡的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激烈的社会矛盾催生着革命风暴一触即发!1926年7月,由国民党组建的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北伐统一战争。国民革命军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北伐军开赴战场

在国民革命军一路北上,胜利推进中,分属于直糸、奉糸、皖糸等不同派别的军阀集团军队,有的负于顽抗被击溃,有的兵临城下投降,有的通电响应加入北伐。在这场正义的大革命风暴面前,不同的阶级立场和利益决定着不同的人生命运。

我的祖父张国华系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笫九期炮科,分派在北洋军,亲身经历了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北伐革命中,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节点时,为革旧迎新,国家统一,义务反顾地做出了自己的微薄贡献!

湖北襄阳古城遗存古代城墙

古城襄阳,位居华中南北交通咽喉要隘,自古为"天下腰膂,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都布有重兵防守和坚固城防,号称为"铁打的襄阳城"。自1924年起,驻扎这里的是北洋直糸的中央暂编第五师,师长糸襄郧镇守使、俊威将军张联升(字仲三,天津宝坻人,北洋中将)。我祖父张国华1924年夏,从武昌两湖巡阅使署军务处调任该师任少校参谋。1925年初调升师炮兵团中校副团长兼一营营长,同年底调升炮兵团上校团长。

1926年9月,冯玉祥在绥远五原通电加入北伐,所部西北军换成了青天白日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任总司令,率十万余人挥师南下东进。10月,北伐先锋,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唐生智部攻克重镇武昌,切断了平汉铁路。值此,襄阳南至汉口,北到郑州,处于国民革命军第一第二集团军夾击态势。当时,驻扎襄阳的中央暂编第五师共有人枪二万余,装备良好,陆、炮、骑、工等兵种齐全,给养充足,成为各方势力千万百计拉拢和争取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北洋统帅吴佩俘采取恐吓和利诱手段,意图控制住暂编五师,阻击北伐军。

大兵压境之下,师长张联升心急如焚,坐卧不安,几番找祖父等骨干军官商议应变之策。祖父张国华主动请缨,愿只身前往与冯玉祥第二集团军联络接洽。祖父立刻分头电报联糸了几位第二集团军中坚大员,即某旅旅长董振堂(1931在江西宁都起义,任红军五军团军团长,1937年在甘肃高台与马步芳部作战中牺牲,民族英雄)、炮兵旅旅长徐廷瑗、31师参谋长郑锡安等将领。祖父张国华与这三人同为河北老乡,又都是在北京清河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时同班级同宿舍的同学和好友,彼此情深义切。三人应邀与祖父面见协商后,即刻向总司令冯玉祥作了汇报。冯玉祥十分高兴,逐指定高参赵朴章为其私人全权代表,赶赴襄阳,由祖父引见张联升,商洽具体合作条件等项事宜。

这期间,祖父向张联升进谏,冯玉祥兵强马壮势力大,练兵和统领有方,双方所部又大都是北方人,性情豪爽人正派,容易相互融洽,有利于长期合作。在祖父极力说服下,张联升几经思考,终于下定决心,投靠第二集团军,接收改编,加入北伐革命。据解放后祖父回忆,当时敢于承担这一重任,一是有顺应时代革命潮流和对冯玉祥先生崇敬之心,二是在西北军中亦有可请依托之人。

爱国将领冯玉祥

1927年秋,驻守襄阳的中央暂编第五师通电易帜,响应北伐,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张联升,下辖第一、二两个师,第一师师长王宗荃,第二师师长刘焕臣,祖父张国华调升第一师少将参谋长。至此,军事重镇襄阳摆脱了直糸军阀集团掌控,加入到轰轰烈烈的北伐统一的革命洪流之中。

1928年6月,随着京津相继被克復,历时二年的北伐战争宣告胜利,结束了派糸争斗,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华民族再一次实现了统一,开启了民国新纪元!

2018年春,我踏访了襄阳,一个祖父曾经驻守生活了六年的古城。当我登上遗存的城墙,走在被岁月磨砺平坦的青砖大道上,眺望着奔腾不息的汉江,脑海中闪过的是百年前先辈们守城护卫的一幕幕身影……

我由衷地希望,无论我们后人走多久多远,都别忘记自已的先人,把他们永远永远珍藏在心底!

你可能感兴趣的:(祖父的故事之二:促成镇守襄阳暂编第五师易帜冯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