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ConcurrentHashMap

HashMap

1、在jdk1.7之前是Entry数组+链表,在jdk1.8之后为Node数组+链表,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如上,当链表长度大于7之后,将会通过treeifyBin方法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漫画:什么是红黑树?)。
2、初始容量capacity为16,初始负载因子loadFactor为0.75f,当size超过capacity*loadFactor后,capacity将会翻倍。
3、负载因子是空间与效率的一种平衡,负载因子越大,散列的装填程度高,因此索引效率低,负载因子越小,散列的装填越稀疏,空间浪费多,但是索引效率高。
4、在使用HashMap时尽量指定容量大小,避免扩容带来的性能损耗。例如要存1000个数据,1000/0.75 = 1333,1024<1333<2048,所以容量定为2048。
5、因为哈希算法是与size-1做&运算,2的幂次方-1的二进制结果是n个1,做&运算则结果种类越多,即分布越均匀。(知道为啥HashMap里面的数组size必须是2的次幂?)

ConcurrentHashMap

jdk1.7

1、采用Segment + HashEntry的方式进行实现,结构如下:



ConcurrentHashMap初始化时,计算出Segment数组的大小ssize和每个Segment中HashEntry数组的大小cap,并初始化Segment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其中ssize大小为2的幂次方,默认为16,cap大小也是2的幂次方,最小值为2,最终结果根据根据初始化容量initialCapacity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if (c * ssize < initialCapacity)
    ++c;
int cap = MIN_SEGMENT_TABLE_CAPACITY;
while (cap < c)
    cap <<= 1;

其中Segment在实现上继承了ReentrantLock,这样就自带了锁的功能。
2、定位元素要进行两次哈希,第一次定位到Segment,第二次定位到数组里的某个位置。
3、size实现,Segment中元素累加。
先采用不加锁的方式,连续计算元素的个数,最多计算3次:
如果前后两次计算结果相同,则说明计算出来的元素个数是准确的;
如果前后两次计算结果都不同,则给每个Segment进行加锁,再计算一次元素的个数;

jdk1.8

1、在1.8中直接使用Node数组,并通过CAS和Synchronized保证并发安全,结构如下:


if (tab == null || (n = tab.length) == 0)
       tab = initTable();

如上putVal方法中的一段语句,在进行第一次put操作时才会调用initTable()进行初始化。
2、当链表长度超过7时,会调用treeifyBin方法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
3、size实现,使用一个volatile类型的变量baseCount记录元素的个数。


注:非原创

你可能感兴趣的:(HashMap、ConcurrentHash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