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一会儿

最近生活中,最大的困扰就是青春期孩子的问题。

差不多去年的这个时候,还写了一篇题为《青春期,你可以这样陪孩子度过》的文章,当时跟孩子的沟通交流都很OK,连朋友都羡慕我们宛如姐妹一般的相处。

然而,事情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曾经孩子同学妈妈跟我吐的槽“孩子学习不在状态,说他两句就嫌你烦。动不动来点小情绪,一回家就拉着一张脸。不仅得管他吃喝拉撒,还得看他脸色……”,如今生生到了自己身上。

作为父母,总有那些无法脱开的责任。从你把她带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开始, 已经注定休戚与共。

她有她的思想,你有你的观点。对于正在追求独立意识的青春期孩子来说,打败父母的观点大概无异于一场保卫战。

反抗的力量超乎想象!

跟几个好友聊起这个困境,发现“亲子战”的问题还真是很普遍呢。

C说跟女儿(初二)沟通不了,气的胸闷,搞得很崩溃,前几天都去心理咨询了。

H说儿子(初三)情绪不太稳定,只有40天就中考了,却连辅导课也不肯去上,自己都要崩溃了。

明明是世间最纯粹、最真挚的情感,为何却如此伤了我们的心呢?

跟从事教育的前辈Y朋友请教,当初是否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

他说,“是的,都这样。这是青春期特有的表现,要关心但不要过多去干涉。家长要学会等待。你越揪住她,越难受,很多时候让子弹飞一会儿后再去解决会更好。”

嗯嗯,这个比喻很妙,就让子弹先飞一会儿吧……

说来也巧,正好前几天同事送过来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

被孩子折磨的欲哭无泪的老母亲赶紧翻到青春期这个篇章,看看是否会有启发和收获。

嗯嗯,不负我望。在书中,不仅看到了危机,找到了认同,也看到了希望……

想着很多青春期的父母可能都会有类似的困境,所以摘录了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同时添加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希望对需要的人有一点帮助。

“孩子在青春期之前耽误的东西,进入青春期后必须巨大的付出才能得到有限的弥补。”

“巨大”、“有限”,看的人一声叹息。但不管怎样,哪怕只有一点点作用,也要去努力不是吗?谁让你摊上了母亲这么伟大的职业呢。

“12-15岁时,孩子与父母之间,特别是与母亲之间,发生冲突的频率会提高。冲突双方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否则,特别是父母一方会降低对孩子的满意度,他们大多会觉得已经尽力了。”

看似无法忍受的冲突,原来是普遍现象。既然是普遍现象,就不必过于焦虑。后半句简直说到了心坎上,满意度确实不咋地,而且觉得自己真的是尽力了,感到一种被懂得的欣慰。

“父母需要为处于青春期早期的孩子做出巨大贡献,而作出这种贡献是尝试增强父母的承受能力……此外,父母应当考虑到,这种实验通常总会有结束的时候。”

哦哦,原来如此。孩子还带有锻炼父母的承受能力的功能。幸好,总有结束的时候。否则,“老母亲”的心真的会在某一瞬间老去的。

“许多父母肯定把经常与子女发生的、有时很激烈的争吵当成负担。然而,父母应该知道,这些冲突是家庭成员关系重组的一个正常过程。如果孩子在进入青春期早期后从来不与父母产生意见分歧,那才是值得忧虑的呢,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寻求身份的过程根本没发生,或者过早地结束了。”

是的呢,争吵不仅伤了彼此的心,父母还得担心争吵是否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哪能没有心理负担呢。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争吵不一定是坏事,可能是统一思想的过程,也可能是进一步成长的契机。

而重组代表着革旧立新,不管是关系重组还是资产重组,总难免会有挫折与阻碍。这些知识,其实早在10多年前学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但等到亲身经历了一些事情,再回过头重温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懂得其中的含义。

刚刚跟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了很久,对孩子的问题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对接下去更好地引导、处理跟孩子的关系还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建议家长们多跟老师沟通,一方面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在校、在家极有可能完全两个样),另一方面老师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做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跟老师沟通后,也进一步印证了青春期问题的普遍性,即便你以为的乖乖女,对父母来说也有可能是神兽一只。

既然神兽们的表现都大同小异,做家长的也就放宽心吧。该吃吃该睡睡,回头给内心充满挣扎的青春期神兽喂一点好吃的、说点好听的,有暴风雨就让它痛痛快快地宣泄吧!

风雨过后一定会有美好的天空,天晴之后就会有彩虹。

陪伴青春需要我们有始有终,生命总免不了最初的那一阵痛。

但愿你的眼睛,尽早遇见孩子的笑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子弹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