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恶意叫做“看着不爽”

花了两个小时看了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

看完只想感叹构思实在是精巧,而我中途忍不住百度了一下,看到后面我深深的觉得反差太大了。为什么野野口修那么恨日高呢,如书中说的“没由来的恶意是最可怕的”。但恶意真的是没由来的吗?

在野野口的眼中日高更有骨气、更有目标,对于校园暴力,日高是抵死不从,而野野口从被害者选择与施暴者为伍。

作为东野圭吾的书迷,我知道只看前几章根本无发预料后面的结局,确实如此,留下最大的悬念,而犯罪的理由却往往是由来已久的,或是人性的某种劣根性。

《白夜行》读过后给我的感受也是如此,虽然描写的是爱情,但我仍能感受到,真的罪恶的人即使活在太阳底下,内心也是黑暗无比的。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东野圭吾老师的洞察力了,现在校园暴力越来越引人关注了,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真的能发现什么呢?或者老师的言行怎么能拯救某个处在深渊中的孩子呢?很多校园暴力事件曝光后老师还是不相信暴力就发生在自己班上某个看起来阳光开朗的孩子身上。

《恶意》中警官加贺,早年当过教师,却把自己的教书经历描述为“一次失败的经历”。原因是他发现一个孩子(前野)被周围的人校园暴力,而前野的怯懦和不敢反抗愈加使施暴者反复变本加厉施暴,加贺老师找前野谈话,对他额外关照,教他击剑,锻炼他的胆量,表面上,施暴者不敢对前野施暴了,而真相却是!!!在孩子们毕业典礼结束后,施暴者趁前野一个人,对他进行了更加可怕的暴力行为,临走前还往前野脸上撒尿!

而最终前野忍无可忍,直奔学校剑道场,从加贺的抽屉取走小刀,捅了那个对他施暴的孩子……

前野感激老师的做法吗?不会,他最不想见到的人恰恰是试图帮他走出校园暴力的老师。

谁都希望孩子的世界是纯洁无暇的,仿佛校园暴力是不愿拿放大镜看的一个“疤”,过段时间会自己痊愈,真的会这样吗?

很难说,在我读书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校园暴力,只知道被年长的哥哥“欺侮”,不敢还手。虽然我从心里讨厌他们,但是不敢反抗,偶尔还要看见奶奶对其中稍微和善的人说,要照顾我们不要被学校恶霸欺侮。

对于低龄儿童健康心灵的教育真的任重道远,而责任不因全在老师肩上,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恶意》中野野口对日高的憎恨其中一部分来源于他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不停在他耳边说着对周围人的偏见,一个生活在偏见中的母亲,又怎能能确保孩子的想法不是阴暗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种恶意叫做“看着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