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第二次反思

今天是二月二十八日,二月份即将结束,三月即将到来。

我们是十七号开学的,开学的头一周,是适应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安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上周,学校又进行了上学期期末测试,测试的结果嘛,谈不上多好,也谈不上多坏。不过,我基本了解了学生学习情况。总的来说,这个班的学习氛围还是不错的,这里面没有特别差的孩子,更没有出现厌学的现象。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在努力学习,但是班级里面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首先,这些孩子特别有规矩。有规矩是好事,但是太成人化了,太过懂事,反倒不是好事。我一直认为,哪个阶段的孩子就应该有那个年龄阶段应有的特色。大家认为下课之后孩子们应该是什么状态呢?看看我们的班级吧:下课了,老师说,你们出去玩吧。可孩子们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除了上厕所,没有人迈出教室一步。可能有的人会说,那多好呀,孩子们多懂事呀,他们的一定学习很努力吧。可是,不出教室真的就是在努力学习吗?看看他们的成绩就知道结果。事实上,整天坐在教室里的未必在努力学习,同样天天疯玩的孩子也未必成就一定就差。学习这件事,重在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让自己的大脑在学习的那一刻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到该休息的时候又能完全放松就可以了。

其次,学习方法的欠缺。学习是有方法的,掌握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知识宝库的密码,死记硬背,穷经皓首不是不行,但是作为老师,我并不提倡。适当的机械化训练不是没有好处,但是如果滥用,只会让学习这件事变得枯燥且乏味。很多孩子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用极其笨拙的方式去读书,结果是老师累,孩子们更累,而题型一变,学生们就蒙了。总的来说,孩子们在学习中,不懂得如何抓住要点,不懂得提炼关键信息,不懂得如何通过获取的信息进行总结,更不懂得正确的交流方法。就语文而言,这批学生善于模仿,而不善于创造;善于钻研却不善于交流;善于死记硬背却不善于表达。为什么会这样?就像我在上面所述说,孩子们太讲规矩了。太讲规矩的孩子是没有想象力的,而我们的学习最需要的就是丰富的想象力。什么都讲究方法:读书有读书的方法,背诵有背诵的方法,写字也有写字的方法。显然孩子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这些方法,这应该就是他们学习起来较为吃力的主要原因。

说到学习方法,必然要说到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行为习惯。你要说这些孩子没有一个好习惯,这话是不正确的。可你要说他们有一个好习惯,那为什么学习的效率就是不高呢?比如老师说,要孩子们预习下一课,孩子们预习了。看看书,上面满满当当的,可老师一检查就会发现,他们的预习就是浮于表面。关于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相关资料,几乎没有人去关注。还有的孩子,借助网络、和他们购买的各种参考书,也能够把课本填的满满的。但是这些东西不过大脑的话,于他们而言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又比如说,要孩子们读书。老师也说了,孩子们也做了,但你让他简单的介绍一下时,她又无话可说。不客气的说,在他们的脑子里,读书就是一个作业,一种负担,不做不行。所以呀。不情不愿的阅读应该就是还很多孩子的常态。习惯是一个每天都要做的事,我们得承认,这件事需要老师、家长日复一日的监督、提醒,但是我们——这个我们,不仅包括老师,也包括家长,做得并不好。常说习惯养成,其实就是想让学习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单上,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交流,不仅限于指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我常说,查缺补漏就像给衣服补补丁,你得首先知道自己的衣服哪里破了,才能去修补。但是很多孩子说不清楚,说不上来。作为老师,我最不喜欢的课堂是,老师问,懂了没,学生答,懂了。看起来完美无缺,事实上漏洞百出。很多时候,这样的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老师过于严肃,也可能老师没有创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更有可能是孩子们太过有规矩。是问题就要解决,你不提出来,我们怎么解决呢?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向老师提问。我想,这也是我应该在往后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的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学后第二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