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传统文化及教育

以下内容皆是浅尝辄止,只因本人才疏学浅,请见谅。

“中医”的“中”字,何解?中原,中国,中间,还是……我认为“中间”是最合理的、最恰当的。它既不是“西医”的以病治病,也不是“神仙”的包治百病,只是寻求内在的平衡而已。中医注重平时,而不是一时。疾病的出现都是由于量的累积达到一定的阀值所造成的,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因此学中医的人会养生,会养生的人百病不缠身。何谓养生?言无法尽意,待日后再补充。中医上的“养生”不单单是养生,还包括养长、养收、养藏,对应春生秋收夏长冬藏。这儿所说的生长收藏是阴阳之间变化的关系。(该观点来自刘力红的«思考中医»,我认为其有一定的道理,特此补充。)

某日灵光一闪,将中医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做了简单类比,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简单。中医的五脏六腑是啥,不需多说,自行了解。那社会的“五脏六腑”是个啥?个人、他人、自己的家、每个人的家、大家的家,是为“五脏”;政府、教育、医疗、农业、商业、企业,是为“六腑”。只是灵光,切莫较真。哦!儒家的“不为良相,即为名医”,应该就有如此写照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读书人的心声。为什么?因为世界是相对的。那有绝对的世界吗?目前来说,我不知道,但是宗教应该知道。 宗教知道现实世界是相对的并且无法将其改造成绝对的,于是每一个宗教都创造了自己的故事体系。这应该就是“儒”没有自己故事体系的缘故吧。为什么?说的直白点就是不需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不就是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吗?

中华文明皆出于易,但为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最终又形成了入世的儒家、出世的道家、救世的佛家呢?世是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秩序、是规则。儒家主张入世,那就是进入规则的世界,去遵循规则(尊礼)、改变规则(变法)、创造规则(革新),韩非子所说“儒以文乱法”即有如此吧。道家主张出世,远离人为的条条框框,清净无为内心平静,但遵循着自然的规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生乐趣何在?那就修道吧。何为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家就比较特殊了,是外来学说,但却能与儒、道两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不简单呐。“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征得”。救世,本质是救助世人,归根结底还是拯救我们所处的一方世界。物欲充足、人心沉浮、世界将危,这在中西方历史上都能得到不少的佐证,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如何救?一字——“悟”,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皆虚妄。却物欲,守禀性,这不就是成“佛”、成“道”、至“圣”的要旨吗。其实,我们中国人又有哪一个没有一点点儒释道的精神呢?虽然我们找不到相同的叶子,但是可以找到三类相似的叶子。这不就是道教所说的“一气化三清”吗!

人生究竟如何?物质充足,精神满足,生活整体美满,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就是最佳的选择吗!儒释道只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而无法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因为真正能却物欲的还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会被各种“压力”逼迫而生活,终成追名逐利之徒,不差你我。既然如此人就要认清自我,使自己能在这一方天地间定位。其他的就由能者为之,任其驰骋吧,吾辈只需配合。这句话中就已经将人“三六九等”了——大众与能者。人人皆能者,那世界必然乱套,人性使然,除非皆“佛”;人人皆大众,那世界古井无波毫无生气可言,除非以至大同。由此可见,人人平等、知足常乐等等这些词语都是相对的,所以才说世界就是相对的。

人生如何美满?这就需要先简单聊聊人的这一生。人生整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小孩、大人与老人。小孩是人生的基础,也是最有潜能的、最具变化的,但是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如今绝大多数人更是如此。大人那就相对来说简单的多了,但是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绝大多数记忆都来源于此,亦而人生的多彩就在此体现。而老人呢,我无法述说,因为在其位谋其政,但是老子给了后人参考的依据。既然已经无力遨游物质世界,那么就在精神海洋神游太虚吧。老子是何人?年老的智者都能尊为老子,而今老子就是老子。小孩与大人如何区分?青春期是划分小孩与大人的不二之选。因为一人的生活与多人的生活不就是由此开始的吗?这儿的生活特指的是婚姻生活以及之后由你所主导的家庭生活,这儿牵扯甚多不易简明视之。这么看来,大人不意味着是成人,成家也不意味着成人,如果成家之前成人那自然是上上选,成家之后成人那要另当别论,还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得法门,在此替他们惋惜,白白浪费百年光景。人生易也不易,且行且珍惜。那什么是成人?我不能作答。到现在我都不能正确把握其含义,亦无法断定自己是否已经成人。老人咱不谈,下面谈谈小孩。小孩懵懂无知,对全新世界充满了好奇,需要有人引导。引导得当才能走上正途,否则将荒废一生、无法成人。如何引导?孔老夫子做了最好的回答——教育。教育就是最好的引导,有句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老师的地位,亦可见教育的重要性。这句话也从侧面论述我说的“成家之前成人是上上签”的观点,点到为止,不过多阐述。

姑且不论现今教育的利弊,只谈想法。教育目的是什么?一词概括——“传法”,让今人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世界,而非重走旧路浪费时光。教育结果是什么?一是启智,二为常识,三则成人,四才安身。教育光景为多长?如今九年义务教育时间正适。教育内容是什么?才疏学浅不能妄论。教育前提是什么?如今鱼龙混杂,不可一概而论。如何从教?成人是基础,至圣为最佳。如今老师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不一定能成为老师,因此人人都对如今的教育不满,这是其中一个因素吧。如何选人?考试是无法筛选出德才兼备之人,但是能够确定有才之士。古代师徒关系不失为选择德才兼备之人的方法,但是有前提,考虑不周不论。不知如此一番思量是否周详,还望不吝赐教。经此,小孩时光未废,大人光景未占,并留有充足时间成人、安身、成家,不显人生之仓促。可能有人会问,教育结果为成人,为何又留有时间去成人。未经世事何谈成人,教育只是给个人留有成人之基、安身之能,使其能自如应对生活,其他就看造化安排了,如此说来不知是否在理。

人生美满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心性,而心性是能通过教育去磨砺的,但是这个话题又较大,不是如今的我能用三言两语说清楚的,所以先到此为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述传统文化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