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假设一个场景:
你目前单身,手里攒了20万,准备去买一辆代步车。
虽然,这是年初就订下的计划,但真到买车时,你可能会这样想:
“嗨,又得花一大笔钱,要不,先买辆10万的过渡下!”
“哇哦,终于可以买车了,开心!”
“这笔开销跟我的财务计划冲突吗?”于是在脑海中,把早已烂熟于心的财务计划又复习了好几遍;
又或者是,
已经选好了品牌和车型,临到4S店门口,突然改了注意,打算贷款买辆特斯拉,只因为路上看到一则有关于它的酷炫广告!
千人千面,人与人的差异,会让买车这样的举动,变得如此不同!
那么,场景转换,现在变成,你手攒20万,将要为整个家庭购置一辆新车。
情况会怎么样呢?
每个家庭境况不同,但毫无疑问,那将比一个人买车时的状况,复杂百倍。
02
每次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我都会为那段全世界人民都熟悉的宣誓心动:无论富有还是贫穷......
我会想,为什么单单用富有和贫穷这两个词呢?把它变成“无论外向还是内向”不行吗?
你肯定会说,那哪儿行啊?钱很重要呢!
是啊,一旦开始柴米油盐的婚姻生活,钱的问题就无法逃避。
我一度认为,婚姻中,夫妻双方只要制定了合理的财务计划,那么就等于搞定了99%的问题。
然而,婚后5年,直到孩子出生,我翻开账本和账户,才发现,当初我们夫妻二人,为整个家庭制订的财务计划,仅实现了一个!!!
问题出在哪里呢?
绝对不在于数学公式:每年存多少钱;选择回报率为多少的投资组合;经过几年能够达到自己期盼的财务自由......
如果人就像一台机器一般精密,那这个财务计划毫无破绽,可现实情况却复杂得多。
孩子出生后,我一直为这个问题苦恼,也与先生争吵过,仍然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到《谈钱不伤感情》这本书,才找到问题症结。
这本书有个副标题,叫做“影响夫妻关系的5种金钱人格”。
作者是斯科特·帕尔默和宝芬妮·帕尔默,夫妻二人都是财务顾问,从业经历超过40年。
经过多年的咨询与总结,他们发现隐藏在家庭财务计划背后的秘密——金钱关系,以及5种金钱人格。
所以这本书不是在讲如何做家庭理财,而是写给那些想要知道如何顺利推进家庭财务计划,以及夫妻两人如何进行金钱对话的夫妻们。
03
还是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假设场景,同样是在花钱,每个人的内心活动千差万别,这背后其实透露着不同的金钱人格。
作者经过多年的经验、探索和研究,确立了5种金钱人格:省钱王、消费狂、冒险家、求稳者和随性者。
如何做出判断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花掉一笔钱的时候,觉察一下自己对于花钱的内心戏:
如果你货比三家,用最少的钱,买到自己认为很有价值的商品,并且以此为荣,那么你就是省钱王;
如果你非常享受花钱的快感,拥有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刷卡的那一瞬间,那么你毫无疑问,就是一名消费狂;
如果你每次外出吃饭,都喜欢尝鲜;每次旅行,都喜欢别具一格;每次投资,都喜欢孤注一掷,那么你极大可能是一位追求刺激的冒险者;
如果你喜欢做计划,信奉“先苦后甜”,每次旅行都会提前研究路线图,那么你就是一位求稳者;
如果你对于钱没有什么概念,一切开心就好,信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那么你在金钱上,就是一名随性者。
作者说,每个人都会有2种金钱人格,一种占据主要地位,一种占据次要地位。
我仔细想了想,还真是。
比如我,我很喜欢做计划,计划已经细致到日均消费不能超过多少钱,还会为了这个计划,放弃很多想要却不必要的开销。
但是,这个“反人性”的人格特点过一段时间就会自我崩盘,我会不自觉冲动消费,会对自己说“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很明显,我是典型的求稳者与随性者。
04
金钱人格受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双重影响。每种人格都有独特的魅力,也能带来灾祸。
尤其是,当夫妇两人的金钱人格碰撞在一起时,会影响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出门买斤菜,大到安家置业。
所以,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到“金钱关系”的概念。
作者提到的金钱关系,就是夫妻二人每天做出的与金钱有关的任何决定。
举个例子。
老王从小家境贫寒,受父母的影响,信奉“节俭即是美德”,他靠着“勤奋工作、坚持储蓄、货比三家”这样的优良品质,过上小康的生活,他很满意。
然后,老王结婚了。他把这种生活习惯一直延续至婚后。
老王的妻子呢,从小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注重生活品质,每天拾掇得清爽靓丽,节假日还期望得到一些小惊喜。
热恋时,两人这种相反的人格特点会彼此吸引:老王爱慕妻子的格调和品味,妻子觉得老王上进、有秩序。
但日子久了,这种相反的人格特质会变成对彼此的埋怨:
妻子每次上街刷卡,都会让老王肉痛一下;老王为结婚纪念日做的手工贺卡和礼物,在妻子眼中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
他们二人如今上着班、赚着钱,也吵着架,感情越来越淡。生活虽没有大波动,但不知道缺了什么。
两人彼此都在质疑,当初那么爱,是真的吗?
其实问题就出现在两个人的金钱人格上。
老王是典型的省钱王加求稳者,虽不会制造惊喜,有时候还很抠,但胜在值得信赖。
老王妻子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对钱的感觉比较随意,容易出现“花钱买开心”的情况,那么她就是典型的随性者。
如果他们对于彼此的金钱人格多一些了解,便会多一份宽容。
比如,老王在制定家庭财务计划的时候,会考虑到妻子的需求,多出10%的预算,作为“节假日惊喜账户”。
如果他依然尊重妻子,即便是省钱王,也会觉得这笔开销很值得。
老王妻子呢,她会更理解自己的丈夫,在大笔花销之前,找丈夫商量一下,或是自己设置一个限制花销的规则,比如“看中之后,第二天再付款”,避免冲动消费。
总之,方法多样,重点在于尊重和理解。
05
我觉得,如果在结婚之初,先考虑夫妻的金钱人格和金钱关系,再去做整体家庭财务计划,婚姻之路会顺利得多。
不仅很少出现财务危机,更不会因为钱的问题,而出现感情裂痕。
那么,如果真的出现了感情裂痕,该如何修复呢?为此,作者提出3个工具:把所有问题一股脑倾倒出来、和盘托出、金钱会面。
夫妻间最怕藏着掖着,把问题摊出来才是正解。
在倾诉问题、和盘托出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指责,只陈述问题;
当面夸奖对方的优点,还得指出自己的担忧。
比如,坦然告诉对方,自己节省,是想有足够的养老钱;或者,自己买这个有点儿奢侈的旅行套餐,是为了让彼此放松一下。
最重要的是,夫妻双方需要圈出造成关系紧张的一个首要原因,然后在未来90天内,努力改进。
提出问题之后,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作者认为,如果就此止步,那么就放弃了夫妻金钱关系中最好的部分,那便是金钱会面。
所谓的金钱会面,就是夫妻二人好好坐下来,讨论彼此的金钱关系,作者建议用“E.N.D”的方式来进行金钱会面。
E即评价,即双方评价目前的家庭财务状况,主要是债务和存款;
N即需要,即夫妻双方想要从婚姻中得到什么,无论是“虚的”尊重、理解,还是具体的柴米油盐;
D即梦想,一直认为,有梦才会有计划;无论是个人的财务计划,还是家庭理财计划,其实都是为了实现梦想,但日子久了,我们会为把数字当成梦想,这样极容易疲惫,是时候让组建家庭之初的梦想再次点亮生活了。
根据作者的咨询经验,夫妻两人每个月进行一次金钱会面,每次45分钟,即“E.N.D”每个环节用时15分钟,便会让破碎的婚姻重燃激情。
但是呢?漫漫婚姻路,哪有夫妻不吵架的?如果夫妻两人因为钱的问题而吵架,那对这段关系来说,绝对是重创。
那么,遇到钱的问题时,夫妻该如何正确地吵架呢?
06
作者认为,在一场争吵爆发前,试着停下来几分钟。这个很难做到,但经过练习,也是可以做到的,刚开始停下几分钟也许比较难,那也要试着做3次深呼吸;
如果真的要争吵,需要放下猜测,只陈述事实。
作者认为,猜测是最低形式的知识。在此,他也分享了自己家庭的小故事。
有一次,妻子看到一封来自滑雪学校的邮件,就默认为那是丈夫支付的课程回执单。
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刚讨论过,是否要给孩子报名相关的课程培训,整期培训课需要800美元。
妻子很生气,她心里指责丈夫为什么不商量就花掉了这么多钱。
于是抓起电话,准备打电话指责时,妻子决定先深呼吸,然后再仔细看看这封邮件内容,打算等丈夫下班后,再讨论这件事。
结果,妻子发现,这封邮件的内容仅是对方学校的报价单,并且,丈夫也认为课程有点贵,已经不打算给孩子报名这门课了。
有时候,我们想象的,确实与真实情况不同。
放下猜测,才能正确地吵架。
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吵完架之后,就算吵完了,没有反思、问题还是搁在那里。
作者提到,夫妻如果为了钱必须吵架,那么一定是存在问题,所以吵完之后,一起卷起袖子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正解。
我个人觉得,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在于,作者指出了,很多夫妻对夫妻关系中金钱作用的错误认知。
很多人会觉得,正常婚姻,如果本身出现问题,无非就那么几项:贫贱夫妻百事哀、性格不合、n年之痒、无话可说...
但是却没有想过,任何婚姻,无论富贵或贫穷,最初都是抱着幸福美满的结局而结合的,为什么走着走着就百事哀、不合适了呢?
本书从金钱的角度,揭露婚姻裂痕的其中一个真相。
钱与人性是紧密相连的,婚姻中双方的金钱人格,背后透露出来的是尊重、希望与信任。
致力于修复金钱关系,就是在重建两人的尊重与信任,这是维系一段关系的核心。
所以,本书适合所有走进婚姻的男男女女一起阅读、实践,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做到“谈钱不伤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