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个我,一个长期堕落放纵,一个间歇发愤图强

下班回去的路上,微信上朋友发来一条消息:突然好想好好学习,老是在原地混,不行啊!朋友是那种安逸知足的人,她曾跟我讲,她人生最大的志向就是相夫教子,不用每天应付一群人伤着脑筋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有三五好友有疼爱的老公和乖巧的孩子,就足够她一生忙活的了。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因为老公养不起她的消费观而不得已出来工作挣钱养家。

听说她在体制内做着轻松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开着宝马,有老公疼,有孩子爱,人前光鲜亮丽,过着让人羡慕不已的生活。可谁又知道,她也有困扰,也有迷茫,也有无助和烦恼。她说,她不想过这种无聊的日子,每天刷剧、打游戏也会累,突然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了。好像每一天都一样平淡,好像一辈子就看到头了。

我突然很想吐槽她,你就是阶段性不安分。等你看了两天书,心理上得到安慰后,就又会回到自己原来的轨道上,该吃吃,该睡睡,该刷剧刷剧,该打游戏打游戏。可是,你真的有想过改变吗?真的想好好学习吗?你的身体里是不是住了两个人,一个长期堕落放纵,一个间歇发愤图强?

你有没有觉得每天即便不做任何事,回到家也像是拖着一幅疲惫不堪的皮囊,感觉很累很辛苦的样子,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玩起手机不知不觉就到了十二点,匆匆忙忙洗了澡躺到床上已经凌晨了,第二天闹钟八点响起来还觉得没睡够?

日子这样一天天过,乏味了吗?

想想看,你有多久没有充实自己的生活了?

我想到自己刚出来工作那会儿,租住在300元一个床铺的集体宿舍里,七八个人一间屋子,每天早出晚归,拼了命地想留在城市里,拼了命地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为了省钱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吃馒头,中午吃包子,晚上减肥吃水果。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浑身充满了正能量。

和我同住一屋的朋友妮子比我大一岁,来自海南,在东北上的大学,辗转来到我的城市。每天她骑着自行车载着我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说哪一天要是在这个城市买了房买了车,结了婚生了孩子,我们还会怀念现在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吗?如果我们想要的都有了,还会有烦恼吗?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模样?我们会幸福吗?

二十出头的我们,肆意张扬地大声说着笑着,阳光洒在脸上,嘴里啃着馒头的我都能嗅出温热的牛奶香、香喷喷的肉包子香、还有街角的馄饨香。

那时候,日子虽然艰苦,却无比充实和快乐,能吃上一顿石锅拌饭,就觉得是莫大的幸福。那时候,虽然穷,精神却无比富有,白天工作,晚上学习,与一群有梦想有追求的青年在一起追梦,就觉得特别满足。

可有人会说,安逸不好吗?

那要看你认为的安逸是什么样的生活了。其实,在我看来安逸并不是舒适无所事事,而是一种对生活对事物,做事有条不紊,内心不催促的长期满足感。这样看来,我们对于安逸有着长时期的偏见和误解。在体制内那个朋友过的日子并不算安逸,她认为的安逸只是空虚和无趣,只是把日子过得更加漫长,更加无所适从,更加荒废了而已。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堕落放纵。

世界上有两个我,一个长期堕落放纵,一个间歇发愤图强。这是我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文字。随即,我把这段话发表在朋友圈里,几分钟的时间,很多朋友给我点赞,也许说到了他们的痛点有那么一点感同身受。其中一个朋友留言说,这并不矛盾啊。

堕落放纵和发愤图强,是两个对立面。在正常的认知情况下,堕落放纵应该是偶尔和间歇性的,发愤图强在主流价值观里应该是长期和持久的。但纵观现在的绝大多数年轻人,这一切被玩笑着变了个样,就像北岛一首诗里最著名的一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我突然觉得很可悲,可悲的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无助和悲悯,而是我们的思想变得狭隘和裹足不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懦弱、奴性,让我们一次又一次错失良机,一次又一次在本该挣脱奋力拼搏的时候却放弃了。是人到中年的不得已吗?是对未来的不可知吗?还是对命运的软弱服从?

也许,你欠自己一个解释,一个不成功的解释。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上有两个我,一个长期堕落放纵,一个间歇发愤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