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站|看好食期如何借助保质期充分利用消费者剩余

lighthouse互联网实验室从7000+投融资数据库里挑选出新颖的产品,挖掘和分析产品背后原理和创新点,为你带去崭新的商业技巧和新奇脑洞,欢迎持续关注~

背景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产销平衡问题永远是难以解决的顽疾,尤其是产能过剩的今天,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会导致许多商品剩余,尤其是食品行业。这是由于:一方面,厂家决定的生产标准是根据市场判断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是随着时间、场景等因素动态改变的。

然而,食品行业的产品剩余意味的不是零效益,而是负效益,厂家不仅要为成吨的过期的囤货买单,还要额外支付过期食品的处理费用。因此,面对即将到期的商品,需要扩大销售来快速减少库存,以求减少损失。厂家往往会采取拓展销售渠道和降低销售价格,甚至是赠品的方式去处理即将过期的商品。但是,零售商也并不希望自己售卖的产品距离保质期很近,这同样也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利益受损,因此,即将过期的食品也很难进入一般的销售渠道。

好食期在上线十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迅速整合了世界上百分之七八十的大食品集团,与他们进行战略合作。从公开的资料看,厂家与好食期的合作方式非常简单,既没有进场费、促销费、广告费,也没有账期。对于厂家来说,能够将即将到期的产品快速销售出去,并且没有附加的费用,降低损失,同时能够快速地回收资金。对于好食期来说,由于保质期的关系,能够从源头厂商以低于市场价获得当前尚有利用价值的产品,同样有利可图,形成双赢的局面。

从本质上看,这种模式其实是通过较低的成本将产品销售的压力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好食期同样面对着食品保质期的死亡倒计时,将这些商品在留有盈利空间的情况下快速地销售出去,才是真正的双赢,那么好食期是怎么做的呢?


                                                                    (好食期APP界面截图)

好食期在售卖的商品上标明了保质期的提示,通过直接保质期的剩余时间来计算节约的价格。从上图看,食品的保质期虽然临近,但还是相对宽裕的,不过价格确实低了很多。虽然消费者购买临近保质期的产品的意愿度会相对较低,但是极低的价格会冲击了消费者的购买底线,形成消费行为。这种模式充分地利用消费者剩余,去扩大自身产品的销量。在这个一直嚷嚷着“消费降级”的年份,拼多多的快速拓张向大家证明了想要以低价购买商品的,大有人在。当然,好的模式也要有充分的用户触达,好食期也背靠阿里这座大山,吸引着用户,只是相对于社交类的靠山,这样的关注度要低很多。


                                                                 (支付宝内部好食期的生活号)

在模式上,好食期打通了食品供应链的上下游,上游直接对接各类厂商,减少了分销商的环节,并且,通过保质期这一关键要素,为自己争取到了充分的议价空间。在下游,通过低价销售,快速销售商品,降低商品的库存周期,同时,由于这一不可替代的价格优势(好食期具有先发优势,有战略合作地位的保障。),能够获取到一批忠诚的用户,形成自身壁垒。

虽然相比于拼多多,有了正品的保障,但是食品行业用户的心理门槛本身相对较高,再加上本身的物流、售后的差强人意。价格对于用户的冲击更符合冲动消费的情况,在第一次成功引起消费者购买,并且让他们觉得体验还不错时,会很开心地推荐给周围具有相同心理的人。一旦获得一次不好的购物体验,意愿度就会急剧下降。可以说,这种类似的主打价格战的电商平台来说,大多数的用户会有冲动地想要尝试一下的心态。但是平台的试错机会极少,一般只有一次失误,就会永久失去该用户,甚至是他周边的一大片用户。因此,好食期在面临转型压力的情况下,如何借助融资或是阿里的帮助,提升自己的服务,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阿里的投资与野心来看,好食期也许能够在这条供应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站|看好食期如何借助保质期充分利用消费者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