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生来说,无论是小时候给自己的芭比娃娃换上漂亮的时装,还是长大了在潮牌与小众间种草与拔草,其实都彰显了我们热爱时尚的心。幻想着有一天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像梅丽尔·斯特里普那样穿普拉达的精致女王。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 dongdong,她的奶奶用一双巧手编织的工艺品和衣服,在dongdong心中种下了一颗时装设计的种子。让她有勇气告别新闻业,在美术和设计功底几乎为0的前提下,毅然的选择追随本心,来到时尚之都纽约,学习艺术与设计。
让我们沿着她的人生轨迹探寻她的选择、理念与热爱。
No.1
Q: 你本科时为什么选新闻专业啊?
当时觉得当个记者很有正义感。小时候看过一个港剧,叫《刑事侦缉档案》,故事主线是警察男主探案的过程中作为记者的女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香港女生本来就有一种独立的精英范儿,她又是记者,觉得很高大上。所以才想读新闻学。
Q:你之前是做的什么工作?
本科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电视台记者,我觉得文字有局限性,比如教育水平,国家等。但是艺术可以说是无界限的,特别是服装,它作为直接接触人体的东西,是兼具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可以同时反应设计者和穿着者的态度,我觉得很有趣。
后来去广告公司做策划,我不太适应这个生活节奏。24个小时盯着手机,回客户问题或者与同事沟通,我很不喜欢生活和工作被搅在一起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能这么活。
Q: 作为一个设计小白,你如何申请到全美排名第一的时装院校,纽约时装学院(FIT)?
申请过程还是挺不容易的,毕竟我刚开始绘画基础差,缝衣服都不太会,就要从头开始学。2017年,我辞掉工作开始全职准备作品集,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这期间有很多怀疑和痛苦,我都坚持过来了。
我在北京报了一个服装设计兴趣班,教些基础的缝纫和打板。最有帮助的还是研究那些已经申请上的前辈的作品集,然后找自己的思路。(Q:这种作品集在哪里能看到啊?)有人分享在网上,比如Pintrest,而且我的作品集辅导老师也会发些案例作参考。
其实我觉得申请美国的设计学院,会更注重评估学生设计理念和过程,不太会考量画画功底。但如果之后要找设计类的工作,那基本功还是勤加练习的。
Q: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喜欢做调研?
之前只是觉得喜欢看书,读本科的时候大家都要看和写,但是现在一边要做设计还要做调研和思考,发现自己其实很沉浸在跨学科的调研时刻。
服装不仅仅要实现某些功能,其实它也是个符号,通过服装设计的转变,反映时代的变迁,我想要去了解到底是什么机缘让人穿上了特定的衣服。时尚只是一个点,而我想看到整张网,这个点只是我的一个出口而已。
No.2
Q:你的设计方向是什么?怎么找到的?
目前的设计方向是“空间的动态分析”,其中受到了很多包豪斯艺术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启发。
前段时间,有个设计联系到包豪斯艺术和极简主义,我觉得很有共鸣。比如看到一个桌子,会把它极简化,回归到桌子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方块。包豪斯推崇以人为本,回归事物本源,设计的本质是服务于人,而不是刻意关注表面繁复的装饰。我觉得或许我可以用我看待世界或是空间的方式作为我的研究方向。
说实话,找到这个设计方向的过程比较艰难,我的同学们大都有设计或者美术背景,我与她们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技术,还有思维模式。新闻中强调“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这个思维形式的背后是对于事物为什么发生的刨根问底的思考。
比如看到一个杯子,通常艺术生可能会从观感出发,第一感觉杯子的材质是冰冷的,它是亮的或是黑的;但我就会想是谁拿了这个杯子,是什么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这也是我看待世界的角度。
我一直试图将我新闻背景与设计结合起来,我开始思考什么是我最擅长的?什么是我最想表达的?比起单独的找一个话题去表达我的态度,我更希望将我的思维模式带入设计中。
我关心的是,什么是事物的本源。包豪斯艺术家将物体,物-物的关系从图像式的刻画中抽离出来,提取成符号、几何图形。这也是一个“祛魅”的过程。
Q:你如何把现在的思维模式带入设计中?
其实学时尚设计的很多人对“空间”这个主题感兴趣,因为人和服装本身都是空间。空间是我的出发点,在调研阶段会做很多实验,可能是装置、摄影、或者制图,然后再转化到服装设计。
我主要关注在有关空间的哲学层面,比如从什么角度去定义空间,它和美学的联系是什么?
人,诗意地栖居
--- 马丁·海德格尔
我定义空间主要是借鉴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理论,他有几本书比较有名:《存在与时间》、《艺术与空间》,他说空间不是一个具象的东西,那么我们不应该问什么是空间,而是应该思考空间是怎样存在于世间。他认为空间的存在是一种空间性的活动(Spatialized Activities),它包含了三个方面:设置空间,安排空间和给予空间。我的实验与设计也都是从这三个角度去发散的。
Q: 你最骄傲的一系列设计是什么?
目前没有最骄傲的设计,我只对我最新的设计感兴趣,每当回头看以前的内容就觉得很不成熟,会想推倒重来。以前的作品中比较感兴趣的是《融入这个灿烂的世界》“penetrating the splendid world”,讲的是我在南非旅游的经历。
当时启发我做设计的一个点就看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环境的不平衡。崭新的高楼大厦背后可能就是非常脏乱差的环境,这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当时还没什么设计经验,不太会选主题,感觉设计过程也不太成熟,想到什么就去尝试,并没有经过一个太认真的思考过程。(Q:艺术创作本来不就应该是这样随心而为么?)我曾也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在读研的时候经常被教授批评说,你这个设计是过度装饰,为了时尚而时尚,为了酷而酷,缺乏背后的思考。
我起初不太明白,觉得美的东西,难道不好吗?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好奇我们是怎么做设计的,也是在给她讲的过程中我自己才想明白这个道理。比如,现在很流行拼接,一半西装一半衬衫拼接成一件上衣,我理解什么是为了美而美,或者为了时尚而时尚,你把这两个元素拼接在一起觉得很搭,但是背后是没什么理由的。什么叫做调研后超越美的设计!
西装代表了女性权利的崛起,衬衫也是把女性身体从塑身衣(Corset)中解放出来的象征,标志着女性可以做男性做的事情。女性社会权利与家庭生活产生的不平衡会引发艺术性的实验,比如拥抱自己。
想象一个人穿西装,一个人穿衬衫,两人相拥时这时两种元素会碰撞出一个比例,而不是简单的1:1。设计师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再去调整,但是总得来说,这是你经过深思熟虑去表达自己态度的一个过程。
小贴士
为什么有人喜欢审“丑”?
有的时候,我们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欣赏看似怪异的设计与摸不着头脑的现代艺术,为什么贝多芬晚年的作品会那么不悦耳?
我觉得一方面,社会现有的价值观植入了我们对于美的定义,对于一件物品功能的定义,我们以此作为标尺来衡量生活中看到的现象。
另一方面,我们只是着眼于物质的表象,并给其下定义。没有耐心去了解对方想表达的内容和创作的动机,而更关注与“我”怎么想。
瑞克·欧文斯 (Rick Owens)的秀都极具话题度,他的作品不能用一般意义的“美”来形容。怪异不是他吸睛的筹码,而是他不羁的表达方式。
Rick Owens 2016女装春夏系列▲图片来源:微悉尼
2016春夏的瑞克·欧文斯 (Rick Owens) 秀场上,除了专业模特还有体操运动员与舞者,她们用不同的姿势背负着一位同伴行走在T台上,来模拟扶持、爬行甚至是生育等场景。在他看来,时尚是“对形体的扭曲”,在一个形体上附加另一个形体,则是对此“极端而又形象”的表达。
有媒体称他是“以一种非衣物的方式理解衣物”
Q:你脑子中会先构思一个画面,然后再做出来吗?
每个人的设计方式不太一样,在做《空间的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of Space” 这个系列作品的时候,我的第一步是折纸。
为什么选择折纸呢?因为我在思考空间的过程中把三维的物体二维化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然后我会想什么样的工具可以让我在二维和三维之间反复穿梭,我想到了折纸。看似很简单一张纸却可以构造出复杂的立体。
三宅一生有个很有名的“132 5.”折纸系列(备注:“1”代表一块布;“3”代表三维形态;“2”代表来自 3D 材料变成二维的状态;数字“5”则 代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追求折叠的美感、穿着起来的美感、行走时的美感),在设计的过程中用一个开源的折纸软件,把自己想要的折痕输入软件中,就会导出两幅图,一张是折好的立体图,另一张是带折痕的平面版。
根据这两张图,我用布料做了不同的尝试。虽然有些新发现,但觉得和想要的东西不一样,转换方式可能太简单了,所以我没有接着这条路往下做。在和教授的探讨后,受他启发我改用了一个3D软件,可以把一张平面图变成一个立方体。
我把这个带折痕的平面图不断的变换视角在这个3D软件中去实验,从而生出不同的模型。根据这些模型我进一步做出了样衣。
dongdong说:
“现在回头看虽然这个过程像是环环相扣,但是这中间还是有很多路可以选择,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要做的就是不断去尝试。
我们教授也常说,除非把结果直接摆到他面前,不然没有人知道你选的这条实验或者设计的路究竟是对是错。”
No.3
Q: 你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
盐田千春 (Chiharu Shiota) , 她很擅长用线去做装置艺术。每次看她的作品,会全身心的被她用线打造的无尽空间所包裹,带给我灵魂的颤栗。
站在她的作品旁边能切身体会到她想说的话和她激烈的情感,她的艺术作品尺寸都很大,让人有种沉浸感。我在日本看过一个印象很深的作品叫《积累:寻觅终点》(集積―目的地を求めて),从天花板上吊了430条红线,把行李箱悬挂在空中。这么多行李箱掉在空中轻轻的摇摆,联想到游子独自漂泊在外的凄苦,既悲伤又不乏浪漫。
Q:你对旅游怎么看?
我挺喜欢旅游的,除了去博物馆,我还喜欢发呆。喜欢时不时换个地方走一走,感觉那片记忆是属于自己的。去不同的地方发呆会感觉我还是那个我,但是我身边的东西却不停在变,有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感觉。
我不是那种走到哪里就去逛商场跑景点的人。比起逛景点,我更想体验在一个地方真实生活的感觉。就在日常的街道走一走,看看街上的景与人,然后随便找一家店吃饭。
Q:你旅游过的地方中最喜欢哪里?
我喜欢日本,去过6-7次了,每次去不一样的地点,都会有些新发现。之前觉得东京太大都市了,商场和店铺都差不多,后来去东京时,很惊喜的发现些稀奇古怪的杂货铺,还看了几个我特别喜欢的展,我在东京还有一个自己的专属小酒吧,里面的老板都认识我了。
结语
“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仅可以形容人,也可以用来描绘一件创作。潮流更迭,不符合大众审美的内涵设计却可以跨越时间的考验从而实现永恒。脱离形式看本质,看似不断在变化的事物与轨迹,但核心的底层逻辑却贯穿始终
没有完美的选择,没有完美的人生,因为“进化形成了这个星球上有感情和知觉的生命体,用的唯一工具就是错误” - 《西部世界》
人总在追求计划与随性的平衡,而既定旅程中的惊喜与意外便成为我们回忆中闪闪发光的宝藏。
原文链接
欢迎大家来关注我的公众号“壹零说事儿”,每周更新小故事哟
微信号 : YL10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