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二)

    女儿过了一周岁生日的当天下午就随父母亲回到农村老家了,那天是1994年农历7月23日。

    女儿回到老家后,定期回去看望女儿便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大事,由于那时候的条件所限,我们一般是两周回去一次。回去之前先是把女儿的奶粉买好(当时女儿吃的是山阴牌奶粉,是别人给介绍的,说山阴奶粉小孩子吃了不上火,这个牌子现在还在),再有就是要买些零食,记得当时买的次数最多的就是娃哈哈,小桶装的,一排五桶,每次买两排,女儿非常喜欢喝。那个时候交通非常不便,回去一趟,五十多公里的路程需要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先是坐公共车到县城,然后再倒车。从县城到老家一天只有一趟车,其实准确来说是半趟,公共车是每天下午五六点钟(冬天五点夏天六点)从县城出发,达到目的地后第二天早上才返回县城,所以我们每次回去和返程的时间都卡的死死的。记得女儿刚回到老家的时候,因为水土不服刚开始也是极不适应的,后来时间一长才渐渐的就好了。

    现在想想,那两年里女儿和父母都受了不少的委屈。因为当时父母不仅要照看女儿,家里还种着十几亩地地和一个果园,所以有时女儿照顾不好,也就在所难免了。记得有一次我们刚回去,就看见母亲的表情有点不自然,紧接着就说:"莫才地格,把涅闺女跌了一事的"(老家方言),后来看到女儿的鼻子和脸都摔破了,妻子抱住女儿,眼泪止不住的掉了下来。记得还有一次,因为是冬天,我们回去后天气已经就很晚了,妻子和女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女儿的棉裤穿重皮了(就是一条腿没穿在裤筒里)。都一天了,农村又那么冷,女儿是怎么顶过来的,妻子当时就要气呼呼的去问母亲,我给制止了,这次妻子又掉泪了(后来第二天也婉转的告诉了母亲)。还有就是在农忙时节,女儿经常被父母给带到地里或果园里去。农时不等人,母亲又是个急性子,有时我们上班一时赶不回去,父母就带着女儿下地,去时给女儿带上水和干粮,女儿困了就在地里或园子里因势就简搭个棚子睡觉,这样的场景我们没有看到过,只是后来听人给访的,要让妻子看到又要难过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时女儿的确是受了不少罪,但在那个懵懂的年纪受点苦又有什么呢,道是父母亲都那么大年龄了还要寞寞的承受那么多,才更让我们做儿女的觉得愧疚和难过。反过头来说,农村也有农村的好处。农村不但空气清新,而且所有的食物都是绿色的,女儿毎天吃的鸡蛋都是自己家饲养的老母鸡下的,所以在那两年的时间里,女儿几乎没有生过病,偶尔的感冒咳嗽,也不吃药,母亲就给女儿烧白萝卜片吃,直至吃好为止。萝卜也是自己家地里种的,先洗净切成片再放在烧的四周烤至七层熟,我们小的时候也吃过,不但止咳而且口感非常好。还有就是自从女儿回到老家后两腮就变得红彤彤的,很明显,就像是高原红。如果回到城里住几天就没有了,所以这和女儿整天在外面的风吹日晒有很大的关系。那时一吃过饭,女儿嘴里叼着奶瓶,脚下拖着拖鞋就跟着父亲出门了,那时女儿的水壶基本是瓶不离口的,即使壶里没了水她也叼着,说了很多回也不管用,很随意的样子。再有就是女儿穿拖鞋的功夫,拖鞋是粉色的,从一下地就拖着,一整天都不换,也不觉得累脚,走起路来得心应手的,小脚吖每天都是泥乎乎的,后来给女儿起小名叫泥泥,与在老家生活这两年不无关系。

      两年的农村生活说长不长,但女儿的生活习惯已经地地道道的成了一个小农村人了。看着女儿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我们打心里的感谢父母。为了尽快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以适应城市和幼儿园生活,我们提前把女儿接回市里。记得刚到家的时候(当时租的房子,房东家养着两条狗),女儿怯怯的问:"妈妈你们家的狗咬不咬我",听了女儿说你们家的狗,我的心好像被针扎了一下,眼睛看着女儿心里默默的说,宝贝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女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