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前CIM(BIM+GIS)行业的一些看法

一、CIM定义

  城市信息模型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

二、核心

  CIM核心目前看主体框架是BIM+GIS,辅助配合物联网采集视频、音频、监控数据等用于完善整个生态环。但目前大家的玩法大都是强制将BIM+GIS两个专业数据融合,形成一个可视化的东西。核心上BIM、GIS并没有真正的融合,毕竟分别是来源于是两个传统学科。

三、难点

  BIM 跟GIS 来源于两个学科,并且差得很远,一个是建筑学,一个是地理+计算机。两种数据各有专业级别的应用软件,数据上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空间性质,二者所有的数据共通必须围绕同名地物的空间信息进行,而且必须以 GIS 为主,因为 GIS 的坐标系与地图学/测绘一脉相承,体系复杂。目前,GIS 软件只能满足 2d 的传统需求,3d 方面的理论尚未有太多落实到软件实现上,即使以现有的 3d GIS 应用来看,也只是学到了图形编程的皮毛,没有图形编程、计算几何、即时渲染技术打底寸步难行,因为 GIS 本身的理论源于它的母学科,注定 GIS 很多时候提出的是应用级别的问题,高层级的问题必须有足够的基础技术去实现。

  BIM 有成熟的应用软件,也有成熟的数据格式,目前在工业圈子中还是应用得不错的。从数据格式角度出发,它出生就是 3d 的,也就是说想与 GIS 融合,只能走 3d GIS 的路线。巧的是,BIM 大多数时候也是在解决工程应用问题,两个技术都是应用这一高层级的,那么共通只能向下探,那就不得不说图形学和计算几何了。

  图形人才很难找,拥有图形加某些专业背景的人才更是稀有,图形人才有的一毕业就投入的养家糊口吃饱饭的循环中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源于对游戏感兴趣才学的图形编程,他们可能更感兴趣渲染管线而不是空间物体底层数据研究。

四、三维可视化

  CIM最常见的 使用方式就是三维可视化,但想把GIS数据与BIM数据融合起来,不可避免的需要研究各自的数据格式,完成数据格式的统一转换,以便将不同来源数据统一起来,显示在目标三维引擎的显示场景中。
  在大基建的背景下,跨学科技术融合是一件很有讨论价值的课题,需要科研人员去理论研究,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团队落实实现,有基础设施软件才能投入生产实践。很遗憾,现在需求虽然上来了,但是待遇明显不足,有部分人虽然在做,或因工作惯性不太好转行,或因为稀薄的热情。这些跨技术领域的需求对技术团队的要求太多太多了,以活下去为主的小作坊更希望低价拥有一个什么都会的人,没有成本养一个底层长期研发的团队(十年以上),复合型人才本身就应该待遇好一些,不过我常年混迹看到的却不是如此。
  目前直接完成 GIS 和 BIM 融合的软件,不需要任何用户额外操作的只有 ArcGIS Pro,允许 rvt 格式直接导入 File Geodatabase,源于 Esri 和AutoDesk的常年技术合作关系。其它的多多少少要经过冗长的数据格式转换才能到达最后的可视化环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谈感想,C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