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在《浣溪沙·种梅菊》中说过这么一句话:“自有渊明方有菊”。
这话说的一点也不为过,陶渊明确实可以说是菊花的大恩人,假如没有陶渊明,世人对菊花就不会有特殊的感情。
我们都知道,陶渊明是有名的隐士,周敦颐说 “晋陶渊明独爱菊”。
正是因为陶渊明的代言,使菊花成了“花之隐逸者”。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陶渊明为什么偏偏喜欢菊花呢?
有人爱菊,因为“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外形漂亮,独立秋风,耐得住寂寞,不与百花争艳。
有人爱菊,因为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欣赏菊花的高洁清冷之美,不随波逐流的品行。
但陶渊明喜欢菊花是不是出于以上原因呢?很可能不是。
其实这个问题没那么复杂,陶渊明之所以喜欢菊花,很可能非常简单,那就是他喜欢吃菊花。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菊花不仅能吃,而且人们还把它当长生药去吃。
用我们现代的思维来看:吃菊花能长生不老?这又是哪门子坑蒙拐骗的手法。
撇开陶渊明爱菊的原因,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的菊花文化。
从西周时期说起,就绕不开《诗经》。据统计,《诗经》里记载的植物的名称大概有130多种,但从未提到过菊花。
《礼记·月令》里倒是有一条关于菊花的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华。”
但这里的菊花,也仅仅是表示深秋的节气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所以在最早的中国文化中,菊花非常没有存在感,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直到战国晚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写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意思是说,主人早上喝木兰花滴下的朝露,晚上吃菊花落下的花瓣。
就这样,菊花第一次被当做文学意象使用,并且赋予了它品行高洁的含义,人们也第一次知道菊花原来可以吃。
到了汉朝,吃菊花的传统渐渐流行开来。
据《西京杂记》记载,戚夫人的宫女出宫后,曾告诉左邻右舍,宫中每到重阳节,都要喝菊花酒来消除重阳节带来的灾祸,使自己长寿。
当然故事不一定靠谱,但至少能说明,在汉朝的时候,很多人把这菊花当作一种食品、饮料。
秦汉之际有一本医书叫《神农本草经》,也记载了菊花是“上药”之一。
书里说吃菊花,不仅没有毒素,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多服没有副作用,而且特别指出可以延年益寿。
可见,那个时候,人们不止是喜欢喝菊花酒,还把它当作一种药材,并且渐渐和长生有一定的关系了。
再后来,菊花能让人长寿的说法越说越神奇,越说越夸张,更有甚者说菊花不仅可以养身保健,还能通神。
魏文帝曹丕给一位臣子写过一封信:“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菊花很神,喝完之后,能够延年益寿,可能达到彭祖的年龄。曹丕还送给自己的臣子好多菊花,希望他喝完之后,能够延年益寿,寿比南山。
魏晋时期,道教文化逐渐兴起,菊花就更了不得了,成了研制仙药的药材。
道教大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提到了一种炼丹的方子:把白菊花汁、地楮[chǔ]汁、樗汁这三种汁液混合起来,和丹药一起蒸三十天。
老人吃了之后可以返老还童,小孩如果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永葆青春。
葛洪还讲了一个更扯的故事:汉朝的南阳,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南阳地区,有一个叫郦县的地方,附近山区有一条甘谷水,两岸长满了菊花,花朵经常就会坠落到这个河里。
时间长了,河水便有了养生功效,附近的居民直接喝河水。结果这个地方成了东汉的最长寿的地方,年纪大的有一百四五十岁,年轻的也能活八九十岁。
一些大官听说甘谷水能延年益寿,都跑来做南阳太守,到任之后,让郦县的官员给他们送河水,然后拿回家去喝,疑难杂症都因为喝菊花水治好了。
所以魏晋时期,菊花不仅与求仙问道联系起来,而且已经逐渐被神化了。
不过即便是这个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菊花能让人延年益寿,也不代表陶渊明爱菊是因为把菊花当做 “长生药”吃。
别着急,还有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历史学家陈寅恪考证过陶渊明家族的宗教信仰,陶渊明家信奉“天师道”,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是东晋时期道家的一个重要的支脉。
因此,陶渊明不可能不受这种宗教思想的影响,他很可能把菊花,当作一种求得长生不老的工具,有服食成仙之意。
陶渊明那句我们最为熟知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能就不是写陶渊明非常悠闲地采一采菊花,欣赏一下远处的南山这么简单了。
著名的文学研究专家王瑶,他一反通俗见解,指出这句诗:“本来不过是采菊服食、希求长寿的意思,并没有什么超然静穆的境界”
王瑶老师是这么分析的,“南山”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山峰,而是来自《诗经》中的一个诗句——“如南山之寿”。
也就是说,南山只是一个虚构的文学意象,象征着长寿。所以我们也经常说:“祝你寿比南山”。
所以,陶渊明写此句,不是说他摘菊花的时候,抬头看见前面一座南山,而是他想把这些菊花当药材服下去,让自己寿比南山。
王瑶老师认为,这才是准确的解读。
当然这种说法还有很大争议,但是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也许有一天某样出土的文物能够证明王瑶老师的推断对错与否。
不过结果可能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质疑、思考、钻研、求证的过程。
而文言文学习更是需要这么一个过程,你会发现,从《爱莲说》中“晋陶渊明独爱菊”这样一句简单的话里,可以探索出无限知识,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1] 张荣东.中国古代菊花文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
[2] 程涛平.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起源、流变和诗词艺术.荆州师专学报.1994
[3] 周斌. 早期道教草木服饵的研究.南昌大学.2012
[4] 钟晓璐. 中国古代餐花行为及其文学书写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