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我们不信神,但我们信仰民族之魂!

周末去看了电影《金刚川》,有三个点让我印象深刻:

1.张译饰演的张飞:人狠话不多,骨子里的勇猛与刚强

张译所饰演的张飞,一开始看觉得有点木讷傻气,后来经历关班长的死亡,个人血性立马升腾,对着敌机高吼,直面死亡……镜头扫过他单手单脚杵着拐杖走向高炮的背影,场面堪称豪情又悲壮。

这还不算,张译口中高唱“长坂坡前救赵云,吾辈张飞,莽撞人……”的时候,植根于中华民族骨髓中的三国演义式的勇猛与刚强,指戳人心。

有人说这段描写实属夸张,原本几个人合作才能发射的高炮不可能仅凭残疾的张飞一人操作完成。

我个人很认同这个场面的确过于夸张,但那又怎样呢?战争的残酷性,没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深刻懂得。没经历或炮火硝烟下的呐喊和绝望,你永远无法想象人骨血里的坚强和韧性能发挥到何种程度。

也许每一个曾经身在战场的普通士兵,他们的眼里输赢就是生与死的较量。生死都不顾了,还顾什么夸张不夸张,重点是导演把战争的残酷和人性深处的刚强彻彻底底地表达出来,表演者以最本真的姿态呈现你想看到、能看到的画面,观众以最深刻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几十年前那场无数生命换来的和平。这种历史与现实的连接,我们感受到,就足够了。

2.美军视角:信神的人却目睹了不信神的人创造神迹

网上有评论说电影的多面视角反反复复讲一个故事很没意思,但我却觉得这种一分多个立场来讲述一个故事的立场很有新意。一方面他从不同角度照顾到了更多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刻画了更多的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他也将外方立场抛出来,让整个战争更有立体性,现实性。

来说说美军视角,空中的美国大兵一边对那个单薄的桥梁不停地狂轰滥炸,一边又眼看着地下的桥梁一次又一次被修复,他的怒气让人憎恨又让人泄愤,尤其是让人觉得泄愤的点就是那种“你看不惯我又打不死我”的强烈感官冲突。即便地下被烧的一片狼藉,但我方以坚韧之躯不像你的炮弹低头,这种倔劲儿首先在请情感上就能让一个无法完成任务的美国大兵情绪失控。

后来另一个美国大兵说:“我知道你们不行神,但你们创造了神迹。”

虽是敌方视角,但更能衬托出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中华民族骨血里不服输的民族韧性吧。

我觉得这句话是全片的核心点和高光点,这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场民族之魂面对外敌入侵的正面较量:只要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永远不会亡。

 3.血肉之躯搭建的人桥:这是英雄的祖国

被燃烧弹烧的一片狼藉的那段,真是惨绝人寰。无法想象的痛楚和烧焦味恍若世界末日,令人心碎。最后人桥出现的那一幕,《我的祖国》旋律响起,让人打从心底肃然起敬。

想起小时候和妈妈一起看的电影《飞夺泸定桥》,老师在课堂上放的《上甘岭》,每一部都是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也是实实在在在历史上上演过的血泪经历。

原谅我我发用电影本身的叙事结构、内容的合理性等视角来审视这部战争片的优劣,一旦是真实发生过的史实,就很难抛开个人情感来理性思考。我们当年怎样被人欺负,怎样不顾一切地反抗杀敌,怎样用血肉之躯换来如今的和平,我们没有亲眼所见,但我们有骨子里世代相传的记忆。

看书的时候,人们说:痛苦的际遇是如此难以分享,好险这个世界还有文学。

如今缅怀英雄的时刻,我们也可以说:历史的印记是如此难以感同身受,好险这个世界还有电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刚川》:我们不信神,但我们信仰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