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这7个故事的人,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

故事一

从前,一寡妇欲嫁,遭族长阻挠,遂求一老塾师代写状纸。塾师知道县官最讨厌长难句,便致谢了四句:“夫亡妻少,翁壮叔大,瓜田李下难避嫌,该嫁不该嫁?”县官接状,拍案称绝,当即挥笔下判:“嫁!”

说话简练真的太重要了,女人讨厌喋喋不休的男人,上司讨厌抓不住重点的下属,听众讨厌假大空的会议。

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提问,总有那么一位“说不完先生”,铺陈一堆抓不住重点,说了半天还不知道他说的什么。

据说媒体行业的工作人员,一次采访约一个小时,如果讲述者口述约9000字,那么正常记录约3000字,最终写出文章约1000字。

说话简练,少说废话,节省时间,彼此双赢。

故事二

有一个聪明的国王,要把“富民强国”的的道理昭告天下。

指令王公、大臣尽快总结。

几年功夫写出了几十本,国王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太多”,最后只剩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看问题要看到本质,过长的文章或谈话往往是低质量的表现。

有句古语叫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是指交谈方说话的质量高,信息多,字字珠玑,句句有味。试着让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含有一定的信息量,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说话的高水平。

故事三

清朝,曾国藩带领湘军跟太平军作战,总是打一仗输一仗。曾国藩在奏章中写道:“臣屡战屡败,请求处分。”这时,一位师爷帮他将“屡战屡败”,改写成“屡败屡战”。皇帝阅过奏章,觉得曾氏虽战败,却越败越战,忠心可嘉,非但没治罪,还赞扬他。

出场顺序很重要,文字如此,人生皆然。

明明是零基础的读书小白,却总想着一步登天,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去超越对方四五年的成就,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只能是南辕北辙,走向另一个极端。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一个做某件事的,往往并不值得夸耀。我们的关注点是能不能把胜利的果实留下来,有时候,后发制人、慢人一步却能帮助我们更长久地站在顶端。

故事四

95%的聪明型企业都失败了,成功的只是少数的5%。这种现象称之为“阿波罗现象”。“阿波罗”意为最聪明人组成的团队,聪明人最大的特点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正是主见惹的祸,每个人的观点中的弱点恰恰最能吸引对方的眼球,而这恰恰又是对方攻击的火力点。这种团队的组合是乌合之众。

很多时候,大家各有各的观点,众说纷纭,导致忘记了最重要的目标——做事。既然都是聪明人,也都觉得对方不笨,索性按照某个人的思路先走一走,真的出问题了再换另一种方法。

止步不前的讨论就是退步,一个高明的领导者,懂得自己退居幕后,正如轮船的锚,只有掩埋自己,才能给团队这艘轮船带来平稳。

故事五

有一读书人家境贫寒,虽然好学,但很少有钱买书。于是,他非常注意从小卖店的包装纸中收集零散书页。有一次他发现附近的一家小杂货店中用撕下来的《资治通鉴》书页来给顾客当包装纸。他便整日守在小杂货铺门前,每逢从店里买糖果出来的顾客时,他便尾随其后,去拾取顾客扔下的包装纸。

一个月以后,他得到一本自己重新装订成书的《资治通鉴》。

再后来,他写成了一部巨著《国榷》。

困难多数是我们想象的,当你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这不是鸡汤,而是切切实实的道理,只是你没有经历过那种发疯似的成功后成功的喜悦,你才觉得这是假的。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有生之年,搏一把,拼一拼,活出你的精彩。

故事六

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写的《忏悔录》一书至今仍被人们奉为经典,后世从他的思想和学说中受益无穷。

相传有一天,奥古斯丁到海边散步,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浅滩附近挖了个小坑,在海水与小坑之间来来回回,意图用手里捧的海水把小坑填满。

奥古斯丁笑话这个男孩道:“你挖的坑这么小,怎么可能把海水填满?”

这个男孩回答道:“我听说有个思想家叫奥古斯丁,意图用他的脑袋穷尽人类的真理,他都可以,我怎么不行?”

奥古斯丁听后羞愧难当。

无论哪种理论,它都有局限性,因为,人本身就是一种局限的存在。对于自己的观点看法不要过于自信,真理往往在两种极端对立的观点的交界处。

永远抱持一颗虚幻若谷的心,向那些所谓不如你的人请教,当你弯下腰去,精神才能真正地站立起来。

故事七

1942年1月20日,纳粹帝国召开了“万湖会议”,这次会议出台了支队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法”,与会者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各国屠杀犹太人的分配清单,德国人以其特有的理性和严谨,杀人精确到个位数,最终导致600万犹太人的生命终结。

与会的15人中,有8人拥有博士学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类精英。

许多人都在疯狂地追求知识和技能,在赶路的过程中,却渐渐忘记了我们本来的良知。

打开朋友圈,到处都是在晒读了什么书,得了什么奖,各种形式的读书营,各种形式的读书方法,看的让人眼花缭乱。

一个人,如果把头深扎进书本里,忘了内心的良知,这样的人是可怕的,也是我们这个文明社会所畏惧的。

内心那种英雄情节在知晓了更多世事后渐渐散去,只想做一个普通人,用普通人的眼光看待俗世,少以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明白这7个故事的人,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