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个字,可以写一本书

昨天提到了烧书,有友人觉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的良师益友,为什么就不要了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断舍离,还有其它因素。

在我身边有读书牛人,有一年读600本书的,可以在理论上总结归纳;

也有几乎不读书的人,看了半小时的《道德经》,却讲得比明师还要深,

也有买了好多书,多数只看了前面几页,

而我属于需要什么,买什么,一买就是一个类型,一看就要把它看‘透’。


阅读,有几个层面:

一,基础的认知,比如孩子学习阶段所采用的课本

二,基本的行业知识,比如某专业技术的书籍,

三,常识性的道理,比如不给他人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不要以为是个人都懂常识,不是的,要不也不会有‘知常曰明’一说,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只是知道部分常识,许多道理不知道,很正常。

四,无用之用,比如人性类、哲学类的书籍

五,不思而知,不用阅读,自然知道,

多数人,把行业内的知识了解得较为全面,已经很难得,对常识性的道理,可能也只是知道一些,但还差得很远,我也不例外,

而对于第四类无用而用方面的阅读,关注哲学、关注个人成长,关注身心灵的人会接触得多些,


当然,这几个层面,在每个人身上占的比重不同,

许多人,毕业后,已经很少再增加阅读的量,认知也停留在二十来岁,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增长了,方法增多了,但思维模式仍没有丝毫的改变,

所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的是思维模式,看的是态度,

成人后,拥有阅读习惯,则可以通过对人性的了解,通过对常识性内容的全面了解,再加上自己的经验,而改变思维模式,从而进一步积累专业知识,再加上行动力,则可改命。

由于我上学时受西方思想影响较重,对中国传统的这些文言,也看得似懂非懂,基本上找到的也多数是西方的书籍,看了这些后,多数的核心就一句话,有的只是咱老祖宗留下的几个字,

而这几个字,足以提醒我去行动,不需要用一本书,讲一堆道理,例很多案例,只是为了证明那几个字的重要性。


读书,在精不在多,关键在是否行动。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是要做出来的。


当然根据某个阶段的需要,还是需要扩充知识面,因为不行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理上不通。

咱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对现阶段的我来说,是要保留,温故而知新,且依法而行,


感谢大家



我是江瑞,

完善自身,帮助他人,用智慧点亮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几个字,可以写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