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到保险公司面试,结果发现是个巨坑

2018年8月,小灵猫和我结束了在英国的学业。9月12日,我们从早已被北冰洋寒意包裹的伦敦出发,回到仍然潮湿温暖的秋季的四川。

不像那些大一就开始实习的同学,一直以来我都是个不容易面对现实的人。

上高中时不知道大学学什么专业,大学毕业了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唯一很明确的一次选择是决定读商业分析硕士,但毕业后发现仍然不知道要做什么好。

以前总以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上完大学就知道做什么了;

后来回想才意识到,这种想法就如小学生觉得长大后就自动会写好看的“大人字体”一样荒谬。

而且从身边的人来看,这样迷惘的远远不只我一个。这是属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代人,甚至好几代人的焦虑。

在社会稳定、内卷化加深的时代,当年轻人发现对生活的美好认知与社会的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割裂时,焦虑就诞生了。

就是怀着这样的焦虑,和一丝丝的侥幸,小灵猫和我回到了故乡。

英国异地恋时的火车票


在家人的催促下,我们刻不容缓地为职业生涯行动起来——小灵猫专心看考证教材,我在网上四处找工作。

我很快发现了几家大型保险公司都在高薪招聘与我专业十分对口的综合金融顾问和数据分析员,甚至还有管理培训生和储备干部。

管理培训生就是俗称的管培生,是公司为了培养未来中高层管理人才而设的岗位。

听起来高大上,不过前期工作内容都是在基层各个岗位之间轮岗、学习公司的运作,两到三年后转正成为小的管理者,再靠个人能力和业绩往上爬。储备干部类似。

如果能够当上管培生,两到三年的发育期已经很短了,只要能混出头,似乎便可以用“稳了”来形容我的职业前景了。

于是通过正规社招渠道,我迫不及待地投了四、五家保险公司,全都是久仰大名的国企或上市公司,强的是世界500强,弱的也是中国50强,我的人生都充满了希望。

没想到在投出简历的第三天中午,就有一家保险公司的重庆分公司电话联系我,希望我第四天就去公司进行数据分析员的面试。

要知道这才三天啊!面对这样迅速又突然的回复,我有点出乎意料。

但是因为对面试毫无准备,加之需要赶往重庆,我忍住激动的心情回复对方说,希望同家人商量后再回电确定面试时间。

结果爸爸得知后的首要反应竟是“你当时说要考虑一下,在别人看来就是没有诚意,就是相当于你拒绝了别人,你再打回去别人也不会要你了”。

我:

其实这样在我看来已经过时的观点也情有可原,这是属于成长在社会尚未稳定的父辈一代人的焦虑。

从家人那儿没得到太有建设性的帮助,我只能抓紧时间去网上了解这家公司的基本信息和面经。

查着查着我渐渐感到不对,因为关于这家保险公司的面试有不少回答和帖子都说被坑了。

这类评论几乎都说,虽然应聘的时候是冲着某个岗位,但是去了以后发现根本没有这个岗位,HR会让应聘者去做保险销售。

还有不少说,去了以后让做一套性格测试题,那种正确答案都很明显的,做完以后说,哇你得分这么高,来我们公司一定能大有作为,再之后会让你交钱参加培训。

我双眼一瞪,这似乎和传说中的传销组织有着那么些相似?

震惊之余,我仍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正规的大公司怎么会是这样的?

但是当我点开百度百科“数据分析员”的词条后,我开始有丶怀疑了。

这家保险公司正在招聘的数据分析员的岗位描述和需求,完完全全就是从百科词条复制粘贴的。

并且除开复制的信息以外,其他信息都含糊不清或毫无意义,多半都是画大饼吸引求职者。最好笑的是,从百度复制的“Excel”还被修改成了错别字“Excle”。

做完这番研究后,我感叹幸亏自己机智。虽然发现了一些猫腻,不过对于这第一份面试邀请,我并没有下决心拒绝,而是决定再给公司打个电话询问。

示意图

我拨回第一条来电,对方正忙,无人接听。

这更助长了我爸的歪理,听着他叭叭我心中暗暗不爽,但现实的确令人不安,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就不要我了吧?

然而刚吃过晚饭不久,另外一家更大的保险公司的成都分公司便打来电话,请我第二天早上10点半到公司面试综合金融顾问岗位。

我不禁感慨,好家伙,这些公司的人事也太效率了吧,我才回来不到5天,就收到两份大公司的面试通知,这运气好得不正常。

况且这天还是周日,他们周末都不休息的吗,该不会是我的简历写得太过自吹自擂了吧?

没空想那么多,我开始翻箱倒柜地寻找算得上正装的衣服,为第二天的面试做准备。

因为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面试,我自己的正装还随着其他衣物在物流空运回家的路上。我只得一边翻妈妈的衣服,一边听着她批评我不听她的话早点把行李寄回家里。

而另一边,小灵猫默默帮我查询这家保险公司的面经和网友评论。

从各路网友口中得知,保险公司的社会招聘大多是“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很多写着好听名字的岗位,其实最终都是保险销售专员。特别是“管培生”岗位,就是用来吸引应届毕业生的。

最直接的判断方法就是问清楚合同类型。做销售专员签订的是代理合同而不是劳动合同,而签代理合同是既没有五险一金又不受合同法保护的。

(后来我跟很多人讲,发现他们都不知道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是有五险一金的,劳动者受法律保护;劳务合同和代理合同都只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间的协议,既没有五险一金,出了事也一般都是民事责任。)

签代理合同还不是全部,签订合同以后会让你交几百元培训费参加2-3天的封闭式培训,还要交纳什么保证金,据说在离职时才会还。

培训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和大叔大妈们跳员工操大喊“加油我最棒!”

打电话通知你去面试的人事,每拉到一个人就能获得几十元的奖励。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周末也如此勤恳地工作了。

听完这些传闻后,我原本即将面试的紧张心情都换作了好奇和好笑。

想不到名誉如此之高的行业和公司却有如此不堪的景象。

既然大概知道了这里面的坑,我反而更想去亲自看看了,真相到底是不是像网上说的这样呢?实践才能出真知嘛。

万万没想到,这时重庆那家保险公司又回电给我了。我当着老爸的面直接拒绝了,嘴角还挂起一丝斜斜的微笑。

第二天一早,我便前往保险公司面试,小灵猫也一路陪同我(还是有点怕怕滴)。

临行前爸爸还语重心长地叮嘱我:“记得面试的时候好好听别人讲话,不要打断别人。你不知道,国企很重视这些的。”

我嘴上答应着出门了。

按时到达保险公司所在的写字楼楼层,出电梯后就有人接应,告诉我们走过几道走廊后,会看到一个有着10人长桌的办公室,里面有几个小办公隔间,尽头还有一个会议室。

大概长这样

到了办公室,昨天打电话给我的熟悉男声响起,他说自己姓李,并指引我到桌边坐下,同时拿出一张信息表让我填。

他又询问小灵猫是否也来应聘,小灵猫说只是来陪我的时候,他露出了一丝转瞬即逝的尴尬,接着又客客气气地请小灵猫到一旁坐下等待,随后便出去了。

我注意到已经有两人先到填好表格了,一个是位中年大叔,穿了一件旧西装;还有一个看起来很青涩的小姑娘,可能刚大学毕业,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样子。

我和小灵猫对视一眼,都心照不宣:从这来面试的几人的年龄和阅历差距就知道,这多半就是保险销售的面试了。

办公室里也还有另外两个看起来像人事的工作人员,其中一个正在打电话联系应聘者,看来李先生也不是一个人。

这时,李先生端了两个装满水的一次性纸杯回来了,客客气气地先递给我再递给小灵猫,并藉机与小灵猫攀谈起来,试图说服他来都来了也填个表应聘一下,被小灵猫委婉又坚定地回绝了。

看李先生怀着“多拉一人进坑便能多得一份钱”的小心思,想方设法说服完全了解他想法的小灵猫的样子,我感到十分好笑。

但是正在回顾和记录这件事的我却不再觉得好笑。我不知道李先生是身不由己还是昧了良心,但我不愿对他进行过多的道德评判,因为他有着属于打工人的焦虑。

倒是想出这个法子来的人,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才来应聘销售岗位,不惜引导底层员工为了钱去坑蒙拐骗;

同时还利用打工人的焦虑:就算李先生不愿意干,也总有手头吃紧的张小姐愿意去干。

这样的没良心的做法管理层不可能不知道,甚至多半就是管理层决策同意的。

更可悲的是,这种管理运营方式不是这一家公司在采用,而是这一整个行业都在用。

谁不用这个办法,谁就获得不到人才,谁就卖不出更多保险,谁就竞争不过其他对手。这样,就形成了整个行业竞争者之间的焦虑。

并非没有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办法,通过第三方监管或者签署行业协议都是可以限制这类现象的,只是没有资本会从中受益,于是也就没有资本会愿意去做。

最后只留下两种办法:立法,和打工人的集体觉醒。

好啦来继续讲故事。

在等待面试的时候,又陆陆续续来了十几号人,最后办公室都坐不下了。这其中有大学生、中年人,也有大叔大妈,还有一位婆婆,几位人事也忙得不可开交。

接着有人让我们排队集合,一名漂亮的小姐姐会带我们去参观公司,并说大家路上注意听,一会儿面试会提相关的问题。

小姐姐领着一行人下了两层楼,到了一个两旁都是宣传海报的走廊。

小姐姐开始一路边走边讲述公司的历史,鼓吹公司的盈利情况、行业地位、社会贡献等等,我默默把一些宣传语和收益数据记在心中。

看着这一年几千亿的营业收入,谁又会想到这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正有这么一群被蒙在鼓里的人,和另外一群为了几十块钱蒙骗他们的人。

这只是因为,保险行业是一个太过依赖于前端销售的行业了。

走到一个大会议室门口时,所有人都能听到里面像是在搞活动。话筒的回音很大听不清,但是能听到里面的人在齐声喊口号。

我环顾一周,好像没有人意识到,里面正在喊口号的人也曾经从这条走廊中无知地走过。

终于,走廊到了头,培训的重头戏也来了。

小姐姐让大家一字排开,保证所有人都能看到墙上的升职金字塔。

然后开始chuan xiao式的画大饼,告诉大家以后的职业生涯一片光明,很快就能坐上管理层的位置等等。

最后例行问一句“大家还有问题吗?”的时候,我举起了手。

“请问小姐姐你做这个多久啦,不是说晋升很快吗,为什么还在做最低级的培训呀?”

鸦雀无声。

小姐姐支支吾吾回答自己也没做多久,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重担了,这个培训只是偶尔才做之类的。

离开的时候我好好享受了一把旁人诧异的眼光。

终于轮到我面试了。

刚刚临时抱佛脚想了想HR会问什么问题、怎么回答,又大致看了遍公司的百度百科,我现在胸有成竹。

面试就在办公室尽头的会议室里进行。推门进去,会议室很小,只有HR一个人。

我心想,一般不都会有个大boss旁听嘛。又一想,也对,就招个销售员有啥好听的。

HR随口问了问是应聘什么岗位的,然后找我要来填好的信息表。

我把信息表和简历一同递上去。HR看都没看一眼,直接让我自我介绍。

我心想:这感觉怕是连我应聘时发来的简历都没人看过吧……

自我介绍之后,HR见我学历也不低,问我为何选择来做这个,又问我家里的意见。我只当不知道这是销售面试,认认真真地答了。

我一边说,HR一边在信息表的背面勾勾写写,像是在做分析评价。

然后问到我为什么选他们家公司,我便把刚刚看到的公司宣传语和百度百科答了出来。

没想到的是,HR惊喜万分地说:“哎呀,真是难得,你说得很好,很少有人能答出来的。”

接着他把信息表一收,直接就说面试结束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我赶紧问,大哥,这个综合金融顾问岗位是做什么的啊?

他支支吾吾地答不清,我又详细询问后终于说到,主要是和用户对接,帮用户选择适合他们的保险产品之类。

我一听,这意思不就是没有这么个岗位,实际上都是做保险销售的嘛!

于是我接着问,听说后面会有培训是不是真的啊?

HR说,呃,是的,面试通过的话后面会通知参加封闭式培训,为期3天。

我又问,培训收钱么?

HR说,不收,不收。

最后我抛出关键问题:签合同的话是签劳务合同还是劳动合同啊?

HR显得不太好意思,但还是说了实话,是劳动代理合同。

我说没有问题了,对HR表示了感谢。然后退出房间,叫了下一个面试者,正好是那个青涩的姑娘。

我很想说点什么提醒她,但是又说什么好呢?在反应过来之前,她已经关上了会议室的门。

当天下午就接到电话通知,说我面试通过了。

我编了个理由拒绝了,那个封闭式培训我是实在没有兴趣去体验。

但是回想一下,光是这一天,这一家保险公司就有十多人来应聘,这十几人中,有一半看起来都是大学生或刚毕业的年轻人。

而这样的面试即便不是每天都有,一周也有两三次。

也就是说,每周都可能有十多个不明真相的大学生,来到“这一家”公司,浪费时间面试他们并不想面试的岗位,并且有可能被忽悠去参加一个封闭式培训,直到中途才发现自己的时间被浪费了,可能还白白为此花了钱。

那除了“这一家”公司呢?还有那么多其他的公司,也在用着同样的手段。这只是行业内幕中的冰山一角,不要说年轻人不知道,他们的父母也不知道,我若不是亲身体验也不会知道。

时隔两年,我终于把这个故事完整写了出来。如果这样能够帮助到一些人,那么我会很高兴。但是难免的,会有人不希望别人知道这样的故事。

引用派大星说的一句话结尾吧:

“提到钱,任何人都没有是非对错,海绵宝宝。但重点是有没有情义、道德。”

作者介绍:喵星人逗逗,曾于伦敦大学学院(UCL)就读四年(本科+研究生),18年商业分析硕士专业毕业。咕众号“商业思维秘密”,从资本运营的角度透彻分析生活中的事件,曾写过瑞幸咖啡为何烧钱失败、某宝刷单是否靠谱、公众号引流的真正方法和内幕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校毕业生到保险公司面试,结果发现是个巨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