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有位姐姐,夫妻两人都来自外地。姐姐的家在西南省中的云南,我们单位,在东北三省的辽宁。姐姐会留在辽宁,为爱情,为谋生,东北国有企业覆盖率95%,对于家在农村、家境一般的姐姐来说,即使是进入这家国企工厂也曾有过觉得自己是人生赢家的时候。
单位有规定,婚后的外地人,探亲假四年一次。对于回一次家需要横跨国家版图对角线的姐姐来说,除去四年一次的探亲假,平时真的没有回家的机会。
最近一次姐姐的探亲假,在去年。
回家之前,38岁的姐姐用了将近一个月的午休时间,拔掉头上的每一根白头发。她出发的时候,头上只剩下三分之二的头发,却乌黑发亮,像小说中对女主角的描写,长发如墨。
这一个月中,她只说过一次,满头的白发,怕妈妈看了上火。
山高水远,姐姐的家里网络还没有普及,平时打个电话都算奢侈,更不要说视频通话。
姐姐回来后与我们聊天,说走的时候妈妈拿出两大盘的晾好的米线要她带回来;
说妈妈四年前她回去的时候腌制的泡菜这次回去刚好能吃,这次又腌了两坛,等她下次回去;
说她走的时候妈妈一天没怎么说话;
说妈妈跟她闲聊的时候,说后悔让她嫁得这么远。
姐姐说,上次回家的时候,妈妈还年轻,身体也没有什么大毛病,并没有这么多愁善感,这一次,大概是妈妈最近心脏一直不怎么舒服,心情不好所致。
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改变,父母在一天天的不断老去,我们在逐渐强大。我们的生命正在成熟、开花、结果,而父母的生命却已经经历过了最璀璨的时候,正在逐渐的枯萎。
他们并不是期待着我们的保护庇佑,他们也许只是希望眼看着我们枝繁叶茂。
曾听过的一个段子,说七十多岁的姥姥与姥爷吵架,生气跑回娘家,去找九十多岁的太姥姥了。
不知道这段子好笑在哪里,也不知道这段子感人在哪里,反正当时我听的时候,笑着湿了眼眶。
老话说,七十有个家,八十有个妈。妈妈的面前,我们就永远是孩子,永远可以撒娇耍赖,永远可以不用长大。
我的大学是在家乡读的,工作在家乡,结婚之后新房到娘家的距离走路二十分钟公交五分钟。从小到大,除了结婚,我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身边超过一个礼拜。
平时的相处,我与妈妈也经常吵架,当然每次吵过了之后我会后悔,会觉得不应该,但在当时,也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脾气。
我与妈妈的个性极为相似,总是忍不住吵了又吵,可是吵过了之后,我们还是会手挽着手一起出去逛街,还是会一起逛淘宝,一起研究一起吐槽我的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糟心事。
我新房中的盆栽是妈妈亲手打理,妈妈与一堆老伙伴们一起健身,在鼓捣手机分享信息的时候,也总会用从我这里学到的小技巧去大秀一波优越感。
妈妈在一天天老去,眼睛会变花,手指会变得不够灵活,腿脚会变得不够轻便。
但是,幸运在我可以一天天的看着她老去,就如同当初,她一天天看着我长大。
当初跟妈妈说单位的姐姐的故事的时候,妈妈曾感慨,姐姐的妈妈很不容易,好不容易养大的女儿,却四年才看得到一次。
也许,这是种只有养了女儿的妈妈才能有的共鸣。
其实妈妈们要的也许不多,她可以看着你每天的日常,知道你吃饱穿暖,知道你康健安好。
年轻的时候,这种诉求也许不太强烈,然而当她们一天天老去,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就一天天的强烈了起来。
离得不远的女儿们,还可以经常去见妈妈;可远嫁的女儿,也许余生再见父母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如同单位的姐姐,四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迈入中年的她,也许还有很多个四年,而年迈的父母,还有多少个四年呢?
曾经有一句励志鸡汤这样说,我们成功的速度一定要高于父母老去的速度。
而远嫁的姑娘,甚至她的成功,遥远的父母看不到她的努力,也难以感同身受她终于成功的喜悦与心酸。
远嫁的姑娘们,也许每一个都有许多的身不由己,也许父母对于你们的远离有无数的体谅与理解。
但在这里,你们要明白,他们的体谅与理解,不能弥补他们心灵上的空虚,对于远方的你生活得很好的想象,也无法填补他们失落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