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在发展中国家

今日分享:朱兰《质量手册》第五版,质量在发展中国家 P1118~1125,

书中内容:

----------------------------------------------

阻碍质量改进的因素

购买力低下

大部分人都很贫穷。他们的购买决策主要基于价格的考虑。制造商也因此只是追求低价格,使用廉价和质量低劣的原材料。

商品短缺与缺乏竞争

商品的短缺让制造商感到有一种保证,即他们生产出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卖掉,因此他们对于质量没什么兴趣。对进口的限制以及很高的关税壁垒保护着本地商品不受工业化国家所生产商品的竞争。

外汇的制约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外汇都很紧缺,工业领域只得和其他经济领域争夺并不宽裕的国家外汇。由此而造成了工业部门的过时技术、落后机器设备和劣质原材料,所有这些都对质量有着负面的影响。

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供应、交通、通讯、教育等都存在缺陷。此外,对于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的一些专门服务领域都比较落后,如标准化、测试、培训、咨询等,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领导不力

商业活动的视野比较短浅,由此而形成了一种数量导向的管理文化。企业领导人主要依靠的是少数关键的人员。忽视企业活动的全面协调。质量被看做只是技术性的问题,由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企业的所有者以及高层经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质量的战略性作用。

知识不足

工业部门中的人员的技术和管理知识普遍有限。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职工队伍的流动性与知识不足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在3—6个月内有20%~50%的员工被置换的情况并不罕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建立起一支熟练的职工队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高文盲率使这一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产业发展阶段与质量

阶段1:仅能维持生存的经济

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供当地消费的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农业、渔业等等)。

质量很低,缺乏质量标准、技术、检测设施等。

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乡村市场上的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检验。

阶段2:原材料的出口

在这一阶段,经济活动主要以诸如水果、纤维品和矿产品之类的天然原材料的出口为主。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这些产品,就必须达到通常高于国内的国际的质量标准。质量的改进就成为了必做的事情。出口合同中通常包括了必须满足的质量规格、所来用的测试方法以及遵循的抽样程序。为此就要求有测试实验室、仪器设备以及相应的知识。为了提供必要的服务,出现了国家的标准机构。

阶段3 :加工材料的出口

这一阶段开始了原材料的本地加工,经济转向了加工材料的出口,而不再出口原材料。例如,金属取代了矿石,木材取代了原木,罐头制品代替了新鲜水果。经济活动中现在必须有技术性过程的获取、运行和维护。加工产品的国际性质量标准必须得到满足,因而必须引入过程控制。涉及质量的供应商关系必须建立,因为包装材料、原材料等是由国内的其他企业提供的。标准机构的传统工作得到了扩展。此外,随着质量管理专门工具(统计方法、质量计划、供应商质量活动、质量的组织等)的引人而出现了新的需要。这对培训和咨询提出了要求。

阶段4:集成制造国内需求产品

这一阶段的经济担负起了国内所需的现代工业产品和消费品的集成制造。产业界必须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来管理质量,从确定市场需要开始,一直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和营销等。这不仅需要有培训和咨询服务,而且还需要通过研究工作、交流会和研讨会、出版、质量社团活动、同行交流等方式,来发展专业领域。

阶段5:工业产品出口

最后,工业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在此必须与来自工业发达国家的产品进行竞争。国外买主日益要求供应商要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系列国际标准(ISO 9000)。产业界必须建立、文件化和导入这一体系。在许多场合下还必须使体系获得授权机构的认证。这意味着产生了1SO 9000培训和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认证机构也必须获得认可,这又意味着审核员必须获得注册。

在制造企业和服务机构中的质量活动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Sandholm, 1996)

·静止阶段:公司没有感受到来自市场的任何威胁。它们能够获得过得去 的收入。高层主管对于企业的业绩感到满意。他们觉得没必要特别地关注什么质量。

清醒阶段:局面有了巨大的改变。市场份额被蚕食,收入在减少,盈利 变成了亏损。高层主管开始清醒地意识到他们正面临危机。

求索阶段:清醒之后,高层管理人员认识到他们必须在质量方面有所作 为。做什么呢?有很大可能他们会选择那些流行的T具和方法,这些东西在各种 管理文献、研讨会、交流会上备受瞩目。由于缺乏对于质量管理的知识,高层管 理人员只能选择手边的东西。

求索阶段是一个试错的时期。

行动阶段:有些公司发现时髦的工具和方法并不能带来卓越的成果。它 们于是开始实施改变局面的有效计划。这样的计划包括了重塑企业的内部文化以 及对于产品和过程的改进。

成熟阶段: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便是企业不再谈论质量。通过组织所有领域的完善过程而实现了完全的顾客满意。质量概念不只是应用于产品,亦即所 生产的货物和服务,而且应用到了所有支持性的活动。质量举措是全面的,包括 了全部的过程和职能以及组织的所有成员的参与。质量只是工作的一个自然的方面,渗透在了整个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以看待财务的同样方式来看待质量。那些成功的日本公司已经步入了成熟阶段。

这些流行的方法和工具包括:零缺陷、品管圈、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机能展开(QFD)、七种工具、全面质量管理(TQM),ISO 9000、标高分析、过程再造等等。这些类型的方法和工具通常会表现为由崭露头角到万众追捧再到销声匿迹这样一个轨迹。

这些方法和工具本身并没有错。

错在采用的方式上。

它们被用作质量改进的通用方法和工具,但这样一种方式却只能带来一些边际的成效。

只有当分析表明它们是消除特殊问题的适当措施或是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时,这些方法和工具才应当被应用。

----------------------------------------------

读书感悟:

1,对各种质量工具的理解,工具只是工具而已,只有当这个工具被合理地应用来消除问题,让客户满意使,才有价值。国内的很多认证起到的价值是商业竞争,对企业实际运作中起到的价值还未发掘。

2,目前国内整体经济发展较大,大部分地区已脱离贫困,达到小康水平,在这种背景下,物品不再像之前那种贫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外界的竞争和蚕食,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质量活动的静止阶段进化到清醒和求索阶段。

3,在阻碍质量改进的因素中,购买力低下,商品短缺与缺乏竞争 ,外汇的制约 ,基础设施落后 ,国内环境下,这些短板大部分已被补足,在领导力和知识层面,仍然是一些企业的瓶颈,需继续努力。

------------------------------------------

以上内容属于书中和作者观点,请大家以辩证思维阅读,结合自己经验,多看,多思,选择性吸收。

你可能感兴趣的:(质量在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