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埃航空难回眸波音公司发展历程分享,收藏了

从埃航空难回眸波音公司发展历程分享,收藏了



5 个月内, 2 起空难, 346 人丧生。

拥有 103 年历史的美国波音公司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困境:埃航空难发生后,连续 2 个月,波音公司一架飞机也没卖出去。与此同时,全球共有 376 架波音 737MAX 停飞,等待着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 )和美国联邦航空局( FAA )的调查结果,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就每架 737MAX 每天数百万美元的空置成本,先后向波音发起停飞索赔。

哪怕历史上曾发生过更为惨烈的事故,波音也没有遭遇过如此严厉的质疑与责难。

3 月10 日埃航发生空难后,这 3 个多月里, FAA 和波音仿佛挤牙膏一般,一点一点公布空难的原因,也消磨着公众的耐心。 事故发生后第 7 天,《西雅图时报》报道,波音为了与空客竞争时效性,向 FAA 争取了自己评估波音 737 MAX 型飞机防失速系统( MCAS )的权限。

第 26 天,人们终于得以知晓这 2 起共毁掉 346 个家庭的空难,背后正是 MCAS 系统的故障问题,而此前波音就已经知道相关的故障灯有问题,却没有深究,打算在 2020 年才去解决。

直到今日,埃航空难整整过去100 天,人们所能看到的,也仅是波音官网在一个月前所更新的「 FAA 与全球 33 家监管机构商议 737MAX 复飞」的新闻。两起空难的后续处理,被淹没在波音震荡的股价数值背后。

 那么,波音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01

发家:军用和民用,两手都要抓

翻开波音的历史,不难发现其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密切联系。

1909 年,木材商人威廉·爱德华·波音( William Edward Boeing )迷上了飞机,开始试着自己建厂制造飞机,但做出来的飞机平淡无奇,整个公司长达 7 年毫无进账。

1916 年 5 月,波音公司聘请了一位中国籍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王助,设计出一款 C 型飞机,误打误撞得到美国海军的青睐。次年 4 月,美国对德宣战,正式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飞机成为一项重要的军备。波音公司得到了一笔包括 50 架 C 型飞机的大订单,终于作为飞机制造商站稳了脚跟。

7 年空窗期的惨痛经历,让波音领悟到,要想在航空领域扎下根,就得牢牢抱紧美国政府大腿,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

一战结束后,二手军用飞机泛滥,波音公司立即放弃 C 型军用机,改为研发新型追击战斗机,哪怕即便此时战斗机根本没有市场,波音还得靠制造家具为生。其后不久,当美国政府透露出需要快速传递邮件时,波音公司专门研发了 40 型邮件运输机。

二战中,波音公司根据战争需要,制造了大量的 B-17 和 B-29 轰炸机,还研发出 C-97 作为第一代军用运输机。冷战期间,美国政府提出「星球大战」,波音便开始研究导弹,并成功制造出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

在这一时期,全球民用航空尚未形成市场,政府订单虽好,但僧多粥少,波音公司只能在一群竞争者中使劲钻研技术,才能抓牢美国政府这个大主顾。

斯帕茨将军:「没有 B-17 ,我们可能会输掉这场战争。」

直到 1967 年,波音公司推出了双引擎商用喷气式飞机波音 737 ,民用航空公司也开始陆续发展起来,波音公司的商用飞机业务迅速扩大,开始大量创造工作岗位并出口商用飞机。也是由此开始,波音从一个指望政府订单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美国政府为了稳定就业,不得不重视的大型制造企业。

时至今日,波音公司已经是世界上航空航天领域规模最大的公司。在民用飞机领域,全球同时处于现役运营状态的波音飞机多达上万架,几乎与空客垄断整个市场,而在国防系统上,波音是全球第二大国防承包商,也是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最大的承包商。

能做到这一步,波音公司靠的就是一手抓美国政府订单,保证生存,另一手抓民航市场,保证利润。事实证明,这种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的策略行之有效,百年过去了,波音挺过数次经济危机,成功崛起为美国制造业不容忽视的一极。

02

竞争:向外转移矛盾,利大于弊

在波音崛起的过程中,同行竞争所带来的利远大于弊。 1970 年,波音公司刚刚打进利润丰厚的民航市场,大西洋彼岸就诞生了一个波音的死对头:空客公司。

和波音公司辛辛苦苦绑定美国政府的崛起不同,空客的成长完全就是一副「别人家的孩子」的幸福模样。

欧洲经济复苏之后,对物流和客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欧洲一体化」思想的影响下,法国、西德、西班牙、英国避开美国,把手中的航空航天公司揉在一起,组建成了「空中客车」,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空客很快就成了一个航空航天领域的巨无霸。

在 1980 年代,波音飞机的交付量远远高于空客。到了 2000 年以后,空客在窄体飞机领域已经占有领先地位。在民用飞机的数量上,波音公司花了 42 年零 1 个月达成交付第 10000 架飞机的成就,而空客在波音已经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奋起直追,仅比波音多花了 4 个月。

737与A320系列的你追我赶,是波音与空客竞争的缩影

眼看着空客快要赶超波音,美国政府急了。

2005 年 5 月,美国就欧盟为空客提供的非法补贴向世界贸易组织( WTO )提起诉讼,仅过了 1 天,欧盟立马回击,就美国对波音的支持提起诉讼。这一场官司旷日持久, WTO 几次推翻裁定,欧盟和美国一边利用 WTO 互掐着护犊子,一边宣称,自己才是这场贸易争端的获胜者。

作为被「护犊子」的波音,除了感受到空客紧追不舍的压力,更大程度上,还感觉到了来自美国政府愈加浓烈的关切: 2018 年,波音公司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1011 亿美元,而这其中有四分之一都来自于美国政府订单,其中还不包括机密的军事研究补贴。

不得不说,空客出现的时机十分微妙,正是全球民用飞机市场需求大爆发的前夕。以美国政府的过往经验来看,若非空客及时出现分走大部分市场,波音难免成为航空寡头垄断全行业,最后面临被《反垄断法》拆分制裁的命运。偏偏空客不早不晚,顶着欧洲复兴的光环出现了,波音也就顺理成章成了美国政府捧在手心里的宝。

难怪在今年 5 月 29 日波音公司焦头烂额之际,还不忘拍个视频祝福空客 50 周年生日快乐。毕竟波音明白,只要空客好,美国政府又会对待波音差到哪里去呢?

03

资助:旋转门内的互助生意

对外,美国在与欧盟的 WTO 拉锯战中充当着波音辩护人的角色,而在内,波音则充当着美国政府与政治的血库,并力求让政府的决策偏向于它。

2017 年到 2018 年期间,波音向政治候选人捐款 240 万美元,受益者包括 329 名现任国会议员。波音的努力不止于此,仅就去年一年,波音便花了 1510 万美元在游说联邦政府上。

波音砸下的大把美钞绝不是在做慈善。据资料显示,克林顿政府的首席经济顾问多萝西罗宾公开表态,对于波音公司,政府不是在保持中立,「你可以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倡导者。」

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波音公司董事会成员便担任了其总参谋长和商务部长,并支持美国联邦进出口银行的波音贷款的利好规定,该银行还因此获称「波音公司的银行」。

到了特朗普政府,虽然上任前特朗普还在批评波音的空军一号合同,但上任之后,他很快就允许波音参与五角大楼最大的武器计划,还任命了波音前高管帕特里克·M·沙纳汉担任代理国防部长。

「流水的总统,铁打的波音」

在美国制造业衰退、铁锈地带难以复兴的情况下,波音作为一个在美国本土创造出十余万工作岗位,还能够出口贡献贸易顺差的大型制造企业,自然成为每一届政府都会拉拢的对象。

回顾一下 FAA 和波音缓缓释放出来的调查结果:早在 2015 年,波音为了在与空客超大型客机的竞争中抢占时机,说服了 FAA 授予其自行审查 MCAS 系统的权力,而在长达 3 年的时间里,波音却没有为 MCAS 系统增写航空操作手册,也没有告知 FAA 需要对飞行员进行特定的培训。

政府保护本国企业,而企业又想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如果没有两起空难,这一次心照不宣的「授权自审」,也许只会成为美国政府「支持」波音的小小例证,但空难的确发生了,还以相同缘由发生了两次。

据黑匣子录音显示,直到坠毁前,机长仍在翻阅波音提供的操作手册,希望找到控制 MCAS 系统的办法,然而由于波音的失责, 346 名乘客怀着绝望死去。

他们永远也到不了内罗毕了

飞机起源于人类对天空的向往,在付出了无数人的生命和热血之后,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成熟的载人航空器。有人曾开玩笑称,「飞机失事概率比车祸还小。」

的确,如果把死于空难的人数和旅客总数作比较,飞机失事概率只是百万分之一。然而由于飞机在高空运行,一旦失事,很可能就是机毁人亡,这两次波音 737MAX 的事故也是如此,但令人愤怒和恐惧的,不仅是全部人员丧生的悲剧,更是波音公司的自大和对监管的轻视。

也许在 FAA 和波音「挤牙膏」的过程中,公众会逐渐淡忘这两起空难,波音的股价和索赔危机也会迎刃而解。然而,作为美国境内唯一的宽体客机制造商、全球民用客机两大寡头之一,在波音内部漠视安全、外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相信他们可以在未来避免悲剧发生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埃航空难回眸波音公司发展历程分享,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