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第一批00后已经进厂工作了”这条新闻很火。而我所看到的,却跟“第一批成为流水线工人的00后”没什么两样。
偶然间看到这样一篇文章,90后现在正慢慢淡出大众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对00后们的关注。
一些什么00后月入10w;
00后卖公众号挣120w;
00后妈妈晒怀孕照
……
而在一些00后的眼中,80后、90后们可能已经代表脱发、熬夜、肥胖……已经开始进入中年危机。
但是在80后、90后的眼中,00后们除了个别的像上面说的那样,月入十万百万之类的,其实更多的00后们正在被学业所累垮、被游戏而毁掉、被快手所坑害、又被打工所耽误……
如果不是身边有这样的人,是难以意识到第一批00后们已经开始进入工厂工作了,印象中他们都还只是“小朋友”。
一.
在前几天之前,那是五一放假,我搬着书回了趟家,临走的时候又碰上了来串门的表姐。
我和她已有两个多月未见过面了,也想着和她唠唠几句来叙叙旧,虽不想耽误晚上的课程,但表姐又想要留着我吃顿饭。我呢感觉到她有事找我,所以也就没有去拒绝。
在席间,表姐结束了日常的家常,话锋一下子转到了她女儿,也就是我侄女儿的身上。
表姐紧接着放下了筷子,便开始紧握着两只手又放在桌子上,对我说道:“芳芳说她不想读书了,要出来打工挣钱,我劝不住她,要不你帮我说说?”
表姐找我也不是没有理由,因为我是亲戚间唯一一个常年在外待着上学的的,而且好学之名传播甚广。
而我那个小侄女儿,今年也不过15岁,我早听说她在学校经常逃课,在家老是玩手机,甚至沉迷游戏和购物等种种一系列的“丑闻”。
其实表姐不知道的是,半年前我就已经把侄女儿叫到一边开导过了,如果她真听进去了,表姐又有什么必要再来找我呢?
但考虑到表姐工作也不易,我便开口答应下了,只是说:“表姐你别多担心了,我回去再给她做下思想工作。”
其实呢,老实讲,我对她并不抱什么希望。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晚辈的关注开始变得越来越少了。再想起从前,那些个侄儿侄女们,都是小时候我背过抱过哄过一块玩的呀。
而如今呢,如今差不多都长大,上了初中,似乎也就,没什么共同语言了。
我甚至开始觉得,现在的代沟,已经不再以“10”年为一个单位,就这“一”年,都可能让你们不能好好交流。
二.
在学校周围最多的便是网吧,走个一两条街都看不到一家书店。
不过剃字母头,穿人字拖,叼根香烟四处游荡的“社会人”可不少。那些人啊除了买不起金链子,其他的任何行头这些初中生都能弄来了。
一走进小卖部,几个口出不逊的小伙子们围在一起看快手,庸俗聒噪的背景音乐和歌曲让他们笑得前仰后合。
反正,我是看不懂了,虽然我也年轻,也曾中二过。但是他们让我感觉他们被社会的负面所同化了。如今再去看他们,只感觉到一阵寒心,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啊!
当然,城市里的情况就大不一样,甚至刚好相反。学校课程排得很丰富,回家还有补习课程。所以在地铁上经常能看见补作业的学生,这样一对比,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于是,我开始发现了,待在农村的孩子,在逐渐与这个时代脱节。
他们呢,虽然用最新发布的手机,刷着最“前沿”的内容,过着貌似最刺激的生活,但与在城市读书的学生的差距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
而罗伯特·莫顿便曾提出过一个马太效应,指的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
当我们去把这个效应去应用于社会心理学,对应上述所列的情况,便让人细思极恐。
我就怕这些身处艰难而不自知,更没有意识去改变自己的孩子们,等到年龄逐渐变大,他们越难改变自己的境遇。
三.
如果媒体弄出“劳动光荣”、“学习技能”的字眼来中和其中的意味,我认为是极不负责的。
当然,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社会必然形成分工,总有人会去车间当工人,也总有人要去田间地头劳作。
他们这个年纪本该在学校学习知识,为出身社会做充足的准备。可能会有很多孩子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辍学去务工。
而没有多少知识、技术含量的工作,只会让他们更加迷失自己的道路。他们愈发没有改变的机会,从此深陷生活的泥淖之中,很难脱身。
现在新近入职的员工年龄普遍的都偏小,社会阅历不多,心理素质、精气神状态差,且不愿意吃苦。但他们又是最能享受和消费的一群人,刚好却又没什么钱。
但是不进步,就是在退步。而那些不努力,迟早要被社会的洪流所淘汰。那部分不追求上进的00后也早晚也会变成他们口中所嘲笑的80后、90后的样子。
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希望不仅仅是00后,所有年龄段的人,不管是在上学还是工作了都应该多多读书学习。
毕竟,我们吃饭,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却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