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拍了49年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从农村娃到世界名校教授

普通农民的孩子,如何才能成为世界知名大学的终生教授?


纪录片《人生七年》(英文名《7 up》)就有一个这样真实的例子。

尼古拉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小村庄,1964年,7岁的尼古拉斯在一所只有一间房子的学校上小学;14岁时拿到了一个寄宿高中的奖学金;20岁时考入了牛津大学物理系;1984年,28岁的尼古拉斯移民美国,成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助理教授;35岁之前成为副教授,1998年,42岁成为物理工程系副主席,并写了一些学术专著。


那么,农村娃尼古拉斯,到底是如何逆袭的?究竟是哪些因素促使他走向成功?

1、 兴趣与理想

1998年,尼古拉斯42岁,已经是世界知名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的教授,他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时特别提到了三件事童年旧事:

第一件事,他很小的时候,一次在田野漫步,抬头看到天上有一块形状怪异的云朵,他特别好奇云是怎么形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奇形怪状的云?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第二件事,他小时候有一本关于天体行星的插图书,这本书激起了他关于天体太空的兴趣。

第三件事,他上小学时,有一天他没去上学,第二天到学校老师说,大家想死你了,你终于回来了。原来是前一天有同学问起关于飞机的问题,老师说:尼古拉斯肯定知道很多关于飞机的知识,等他来了让他讲吧。当时的尼古拉斯自己其实知道的并不多,但是听到老师这样说,他就想那我就多去了解一些给大家讲吧!

正是由于这些经历,尼古拉斯逐渐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所以7岁时他说:自己的梦想是探索月亮的秘密。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1978年,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特别是7岁之前的成长环境,决定了我们能接触到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最终形成了我们的兴趣、理想以及价值观念。

相比从小泡在赛马场、赛狗场的托尼(详见上一篇推文:BBC拍了49年的纪录片《人生七年》——狂傲少年托尼),尼古拉斯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却接受了更好的科学启蒙和熏陶,所以他追求自然科学,最终成为大学教授。而托尼只能以赛马骑师为理想,相信人生如同赛狗,只有不断向前干掉对方,才能取得成功。

2、尊重现实

1977年,21岁的尼古拉斯在牛津大学读大二,导演问他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

他非常严谨的说:“这取决于我具有的能力是否能达到我想做事情的要求,如果单纯考虑意愿,那我想做学术研究。”


通常人们只会说自己想做什么,侧重点在于想在于个人的意愿,很少考虑现实条件。而尼古拉斯却明确的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想做什么不重要,能做什么才重要;侧重点在于自身的能力,这会让他更多的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能力才能靠近理想/意愿。或许正是这种侧重点的不同,所以有些人的梦想是用来实现的,而有些人的梦想只是用来想的。


尼古拉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方式,又是怎么来的?

尼古拉斯7岁时,他与弟弟是村子里仅有的小孩(缺少同龄玩伴,也给他带来负面影响,上大学之前害羞、不善交际。),他的生活环境里接触最多的就是成年人,此外还有农场里的牛羊马等动物。这就是说,从小与他交流最多的就是与成年人,其次就是目睹农场里动物的生老病死,死后回归尘土,滋养万物。于是尼古拉斯很早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客观现实不在乎任何人的想法和意愿,无条件尊重现实,生活不相信眼泪。

2012年,尼古拉斯56岁,与苏西(出生豪门,另一个拍摄对象)一同接受采访,苏西感叹自己14岁时左右走错了路,像大多数人一样,苏西将原因归为自己当时太小说,十几岁的孩子能懂什么?

尼尼古拉斯直言不讳的说:“在我的世界里,你最好搞清楚那些事情。”可见他认为,年龄小,并不能作为不懂现实世界规则的借口——即便你是孩子,你也必须明白现实社会的规则。


从小时候接受了良好的启蒙,建立了对自然科学的农厚兴趣,这是尼古拉斯实现人生逆袭的起点和基础;而很早就明白凡事需要实事求是、一切需要从实际出发,无条件尊重客观现实,则确保了他能够不迷失方向,脚踏实地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梦想。

很早就理解成人世界的规则,这一点尼古拉斯与两位高富帅早期接受的教育是一致的,可谓殊途同归。两位上层社会的孩子约翰和安德鲁,他们7岁时就开始阅读《金融时报》、《观察者》等报纸,很显然,在这些报纸上他们读到的不可能是童话故事,他们7岁就开始接触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这将帮助他们更早、更好的理解这个社会,从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轨迹。

这两位高富帅后来分别上了牛津和剑桥,并都成了律师,仍然处于上层社会。详细情况以后再分享。


3、成功与遗憾

一个英国偏远农村娃,一步步走到世界著名高校的教授,按照社会大众的标准来看,这肯定算的上是成功,是屌丝逆袭的励志人生。

但对于尼古拉斯自己而言,他可能未必会认为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像学霸差一分满分,依然会感慨考的不好,因为满分才是他们的目标;尼古拉斯成年后的目标是在学术界扬名立万,研究出对人类社会重要且有巨大影响的成果。但直到2012年,他并未实现这样的愿望。

21岁时,由于他考入牛津,导演说他成功,他这样的反应。他认为自己只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考上大学,并没有做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所以不算成功。

他曾笑着感慨说:我希望通过做学术研究扬名于世,而不是通过这个纪录片出名,但是很可惜,现在我不可能实现了……

出租车司机托尼,为没能实现赛马骑师的梦想感到遗憾;教授尼古拉斯,为没能做出重要且影响巨大的科学研究而遗憾;前面提到的高富帅大律师约翰,因为两个儿时玩伴成了部长,比较之下感到自己挺失败的。

4、婚姻与事业

尼古拉斯42岁时与第一任妻子(牛津大学同学,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离婚了,他们有一个10岁的儿子。这段婚姻的结束,纪录片中没有说原因,但从之前的采访中可以推断,很大可能是由于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冲突,导致两人最后分道扬镳。

28岁时,两人就表示了一方面不想放弃各自的事业,另一方面又想要孩子,而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孩子,成为他们俩不得不面对的困难。

如果婚姻与事业不能两全,你会选择家庭,还是选自己的事业?

任何看似光彩照人,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遗憾,遗憾似乎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是有人遗憾多,有人遗憾少;有人遗憾小,有人遗憾大;有人坦然对待,有人郁郁寡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BBC拍了49年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从农村娃到世界名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