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却写出最动人的悼亡词,读苏轼《江城子》

文/C叔

公元1037年1月8日,四川眉山。

大地还笼罩在一片寒冬之中,众人都慵懒地呆在家里,有一家人却忙地不亦乐乎。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男孩降临到这个大家庭中。

男孩的父亲姓苏,虽没有中举,但以读书人自居,大伙儿都在期待,这家伙会给孩子取个啥名呢?

此时的老苏凝望着门外的一部车,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他慢慢转过身来,嘴里崩出一个字:轼。

那一天,没人知道,苏轼这个名字,将会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留下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苏轼名字的由来

苏洵考科举能力确实不行,但是在看人方面天赋异禀,这样说吧,苏洵如果去当算命的,现在历史上就多一个苏半仙。

后来有人问苏洵,为什么给孩子取这么个奇怪名字?

我们现在觉得这名字有什么怪的?但是在当时,轼的意思是车把手,辙的意思是车轱辘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司机世家。

估计被人问烦了,于是苏洵写了一篇《名二子说》来解释这个问题。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车轮、车辐条、车顶、车厢,那都是一辆车重要的组成部分。轼是车子前面的扶手,大多数时候用不到,但缺了轼,一辆车就不完整了。车子行走的方向,都是由车辙把控,但是论车子的功劳,从来和车辙没关系。不过那天车子出事了,那也怪不到车辙上来。

翻译过来就是,苏轼这性格,锋芒尽露,以后到社会上早晚要出事,所以取名“轼”,希望他能低调点。苏辙呢,踏踏实实做事,懂得低调,为人靠谱,这小子以后不用担心。

苏洵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苏轼11岁,苏辙8岁,有人说,那么小,苏洵已经把这哥俩未来人生都看透了,真厉害。但你还得想想,这名字可是在哥俩刚出生时取的,所以我说苏洵不得叫苏半仙嘛。

但是事情不算完,光提问题,不说解决方案那都是耍流氓。

苏洵怎么办呢?

嗯,得给苏轼这小子找个靠谱的老婆。

虽说那时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如果按照苏轼这性格自己找,那肯定也得出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有前车之鉴。

苏轼在眉州有个不着调的好朋友,姓陈,父母寓意四季平常,所以叫陈四平,哦不对,叫陈季常。

陈季常老爹是北宋名臣陈希亮,小陈是个官二代兼富二代,加上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所以就自由放飞了。

苏轼后来写过一篇《方山子传》,方山子就是陈季常,说他年轻时: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这样一个豪侠人物,日子自然也过得极其潇洒。

据《小窗幽记》记载:

“陈慥家蓄数姬,每日晚藏花一枝,使诸姬射覆中者留宿,时号“花媒”。”

说他家里养了许多姬妾,每天晚上藏一枝花,让姬妾们猜,谁猜中就翻谁牌子,时人号为“花媒”。

结果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找了个什么样的老婆呢?

苏轼有首诗专门写陈季常和他老婆,就是著名的《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

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陈季常就这样活成了一个成语:河东狮吼。

苏洵一看,万一苏轼哪天也带个河东狮回来,那我不得退位让贤啊?

不行,还得是我们家乡产的川妹子。

二、 “旺夫”的老婆

那苏轼找了个什么样的川妹子呢?可别说,苏轼的这个老婆不一般。

话说苏洵虽然满腹经纶,毕竟没文凭,当地有个中岩书院,先生是苏洵的好友,也是正宗的进士王方。于是就把苏轼送到中岩书院读书。

中岩有座中岩寺,其中有一处慈姥岩下有一泓碧潭,苏轼经常到这里观鱼。但这里的鱼平时都在岩石底下,苏轼每次去投喂,都先击掌三声,久而久之,这鱼都条件反射了。

有一次他和王方提议说,美景当有美名。王方一想对呀,于是搞了比武招亲,不对,征名启事,各路秀才文人都来投稿,结果都没看得上的。这时候苏轼慢悠悠地拿出自己的题名,说老师,弟子不才,也题了一个。

所以说学霸讨厌就讨厌在这里,明明自己早就想好了,还要套路各路学渣来捧场。

王方一看名字,果然不落俗套,正当苏轼得意的时候,王方家里丫鬟也拿来一贴,说是小姐也题了一名。

王方拆开一看,哈哈大笑,接着就拿给苏轼看。苏轼一看,大吃一惊,原来王大小姐的题名和他的一模一样,都叫:“唤鱼池”。

有时候缘分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

王家大小姐,名叫王弗,那一年,苏轼19岁,王弗16岁。

古时候女子一般都没名字,基本都叫个什么氏,但王弗这名字不一般,你听听,王弗,不就是旺夫吗?

娶了王弗的第二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兄弟上京赶考,当年主考官是梅尧臣和欧阳修,梅尧臣看了苏轼文章觉得不得了,推荐给欧阳修。欧阳修一看这文章应该第一啊,但一想不对,这水平的文章不会是自己弟子曾巩写的吧,为了避嫌,就给了第二。

最后苏轼和苏辙都中了进士,苏洵后来感慨,说进士好考吧,自己考了一辈子没考上,说进士难考吧,自己两个儿子都只考一次就中了。

苏洵当时就没想到,早点娶这个儿媳妇,自己考上也不是梦啊。

唤鱼池边苏轼和王弗的塑像

说王弗名字旺夫,真不是玩笑话,实际上,王弗对苏轼的作用被大大低估了。

古时候大家都认为,妻子只要温柔贤惠,把家里打理地井井有条就可以了。苏轼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女人嘛,管好家,照顾好起居就行了。

但有时候苏轼写文章也会忘词,要去查典故的时候,王弗总能适时地提醒他,这里应该用什么词,那里是个什么成语。

时间一长,苏轼意外地发现,这词你也知道?这诗你也懂?于是拿了几本书来考王弗,没想到王弗从善如流。一下子让苏轼刮目相看。

温柔贤淑,知书达理,能和苏轼进行思想碰撞,这还不是王弗对苏轼最大的帮助。

苏轼曾经对弟弟自夸说:

“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说他上可以陪玉皇大帝畅谈世间万事,下可以和村野乞丐把酒言欢,觉得这世上都是好人。

苏轼的才情,知识,不拘小节,确实能让他和所有人高谈阔论,这是他的能力。

可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别说官场上了,就拿现在北京人说话举例,假如你在公交车上,有一人对你说,哥们,站姿挺帅啊。你就得明白,挡人路了吧。假如你替人办件事,回来听人说,这事你办的可够聪明的呀。你也得明白,这事搞砸了。

真话假说,假话真说,这是中国人自古的套路。就苏轼这样的天生乐天派,可不得吃亏吗?

比如苏轼当官以后,来往的人就多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来的就是客,热情招待呗。

送走客人,王弗对苏轼说: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

这人说话两头倒,你说什么他附和什么,这种人要小心。

又有一次,有人来送礼,王弗事后又说: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事后果然翻脸比翻书还快。

你看,王弗才是明白人。

这又要说到苏洵,苏半仙老爷子了,给苏轼找了个好老婆。

苏轼是藏不住的人,王弗和苏轼性格正好相反,低调、谦卑、稳重、不张扬,但又懂得人情世故,正好给苏轼补了缺漏。

假如一直有王弗陪着,苏轼这辈子恐怕不会经历那么多挫折。

可是历史没有假如。

三、十年生死两茫茫

讲到这里,终于要讲这首词了,词的名字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名字你可能觉得陌生,我以前问过一个不懂诗词的朋友,说宋词你能想起哪首?

朋友说一首也背不出,只知道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首词讲的就是苏轼对王弗的思念。

在两人结婚的第十个年头,王弗就因病离世,这一年王弗只有27岁。苏轼的命运仿佛从王弗离开的那一刻开始急转直下。

在王弗走后的第二年,老父亲苏洵也离世了,临了,老爷子还叮嘱苏轼,把王弗也葬在苏家祖坟。

这一年,苏轼和苏辙,带着父亲和王弗的灵柩乘船归蜀,王弗就葬在苏轼父母之墓西北八步。苏轼作:《亡妻王氏墓志铭》。

在王弗死后的第十年,公元1075年,这一年的正月二十,苏轼做梦梦到了王弗,于是写下了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人有时候很奇怪,亲人离世的一瞬间,并不是最悲伤的,有时候参加追悼会也仿佛是走个流程,大家排成一队,依次和遗体告别,见了遗体突然大哭,离开后恢复平静,转一圈又轮到你,突然又大哭,循环往复,仿佛一个定时开关。

等结束了仪式,大家再一起吃一顿饭,多日不见的亲友又互诉衷肠,仿佛一场久违的家庭聚会。其实也没人在乎多一个人还是少一个人,一切又归于平常。

然而可能有这么一天,你正在厨房做菜,却想起电视还开着,你脱口而出,XXX,把电视关了。下一秒,你才想起,原来人已经不在了。

在这样一个夜晚,苏轼也有了这样一个瞬间。突然想起王弗离开已经十年了,此时的苏轼正在密州,和四川千里之遥,你一个人在那边,我一个人在这里,去和谁说凄凉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即使我们现在相见,你大概也认不出我了吧,那时候我19,你16,可现在我已经是个老头了。

失去王弗的苏轼,此时在官场已经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诬陷,只能离开京城,四处漂泊。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梦里忽然回到了故乡,看到我们还在一起,透过小轩窗,看到你正在梳妆。我想和你说点什么,却怎么也开不了口,只有眼泪止不住地流。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在埋葬王弗的地方,苏轼前前后后种了三万棵松树。当时种下去的时候,还只是小树。这一年年我总会想到你,当年种下的松树,现在是不是布满山岗了呢?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那一年苏轼40岁,在那个夜晚,最豪放的苏轼,写出了最刻骨铭心的思念。

我是C叔,一个兴趣使然的历史爱好者,公众号:C叔聊历史,欢迎和一起品味历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却写出最动人的悼亡词,读苏轼《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