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激耀——“电”

“我徂(cú)东山,慆(tāo)慆不归。

我来自东,霝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yì)燿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lí),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经·东山》

电,甲骨文本字为“申”,申的甲骨文字形中“下方的入,右弧形”可表取得能量的负极化,“上方倒写的入,左弧形”可表释放能量的正极化。电的楷书简体也源自“申”的大篆字形。成电原理的本质是能量入出得失产生的两极化。申,强调能量通过物质产生互反而动的极化演进;电,强调能量两极聚合如日、贯通化波的转变。

自然界云雨雷电的形成过程中,首先空气对流,即风,带来一系列的撞击摩擦,有的粒子获得能量、像有了“负担”带上负电荷,与之对应,释放能量的粒子像具有“正能量”带上正电荷。由于重力作用,带负电荷的粒子较重聚集在云层底部,地表的情况相反,带正电荷的粒子较轻聚集在地面上方。这时云层底部和地表之间的空气还是绝缘的,正负电荷之间需要经过多次相对脉冲,如同反复尝试,频频互动,不断电离空气,最终击穿贯通,就是闪电。这个能量相反聚集的频频极化过程与彼此释放而返的终局,就是申的过程与电的结果。


地表和空中气流运动形成风和气旋示意图


1《甲骨文编》申(电的本字),2-8《六书通》申的大篆字形(后6通电)。

《说文解字》说:“电,阴阳激燿也。”

阴,甲骨文写作“亼(jí),隹(zhuī)”。亼,甲骨文通“今”,古文通“集”,写作“入,一”,可表光的一节频动即一份能量进入,如此持续进入,形成一系列事件的集合。这个符号即拉丁字母“A”,在英语中作为不定冠词。任何一个个体,本质都是一系列事件和存在的集合。隹,通“崔,惟”,甲骨文写作“倾斜的人或白或水滴形,长短递进的弧形组成卜或匕”,表示生光频向生命的传递,从高频到低频递进的过程,就像说“催促”“惟愿”,声调先要提高,因为光在点滴流逝,光的频谱向长波端红移,从白变暗,能量逐步降低。所以隹的甲骨文像一只铩羽坠地的鸟。隹,甲骨文也写作“倾斜的亼,勿,卜或匕”,组成栖于枝头、瞬间又去的鸟形,表示今光入物,逐步传递其频即信息,也随时从生命飞逝。所以何不珍惜现在,何必追悔莫及。《说文解字》说:“阴,闇(àn)也。闇者,闭门也。”光频之入,如音入门。阴,是今光入暗,日日相似,日日不同,四季变换,岁月流逝,带来生命和世事的频动,也是生命节奏由快渐慢的演进,成万事之“因”。


阳,甲骨文写作“阜,日,倒写的土或辛”。《说文解字》说:“阜,大陆,山无石者。”光入生命的过程,是能量消散化土的积淀过程,积土成山,至大成陆,就是阜。生命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取得光频,也逐步发光,这个频动演进,就是生命的思想与精神的步步成熟,及至成熟,如山岛竦峙。这样,光频通过生命,分而又聚,升华而返,精华如日,发“扬”光大。《说文解字》说:“阳,高,明也。”思想与精神的成长回归,升华为高,知道为明。阴与阳,就是因与扬,是光能带来信息的传递,是身体的朽坏和精神光大、同步互反的过程。“阳”甲骨文字形中“倒写的土或辛”就是“亼”积聚之反。

有阴才有阳,有过静心等候才懂得珍惜机遇。阴阳彼此激发,彼此包容,相互传递,化光而反的像,就是“阴阳激耀”。阴,小篆写作“阜,今,云”,今光入云,能量被粒子吸收,碾碎如土,周璇往复,两相反动,化电复生,阴中育阳。英文成语说:“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乌云之后,必藏暗光。”说的也是阴阳。电被称为二次能源,即基于风、热、水、化石等光能消散自身所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形式的再生。有了电就有了大气中最初的固氮作用,形成氨基酸等基本生命物质,随雨落下,是重要的生命过程。思想与精神从生命的诞生,也是先散后聚,借雨之形,贯通化电,大能重申。电,像起初创造生命的那个意念;雨,是一次往复来回。


《甲骨文编》1-2阴,3阳

雨,甲骨文写作“一,小”或“冂(jiŏng),小”,表示光消散入极小,再小小渐进而聚的过程。《说文解字》说:“雨,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霝其间也。”水汽凝结成雨,汇集成川,入海复还,就是水霝其间。《说文解字》说:“雨,王矩切。””王,甲骨文写作“一,土”,可表光不断化土而积累,直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光在地之像,消散入土,进入生命,循环往复,从最简单基本的光合作用、通过生物圈层层循环、传递一光,直至精神不断成长壮大、全地全民合一才能称“王”。矩,即方形,是两相二分而共存,彼此予取,彼此约束,在地周而复始之像。思想与精神欲成长而“王”,就需要互相争鸣、互相学习、互相传承,有过失败,还能成功。如此循环往复地认识规“矩”,人人都是王,也都能团结共处,人人都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拥有成熟的灵魂。


冂,(一以贯之四)表示两相互动的联系性,形成一个范围,好比水气相容为云,也如氢氧互换电子成水。也可看做“横写的工或横写的必”,可表工作到位,可以合作,必然性变成了混沌,出现新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范围扩大是“冂”,如果减小为“冖”,即“幂”的本字。《说文解字》说:“冂,象远界也。”又说:“冖,覆也。”两相往复,互为边界,在此范围之内,形成一个路径和彼此互动聚合的两个方向,差距大,范围扩大,形成极限或说边界,这是冂;差距小,密集重叠,甚至相互覆盖,就是冖。合作可以互益,也可以互损,就像复数的幂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像物理学粒子或场的起落,皆为凡常。所以,生命就是万物,就是新的可能性,就是有物混成的起初。事件多到极致,看去就是一丶。

所以,雨的甲骨文字形也可看做“冂,丨”,可表所有生命事件,互动聚合,渐渐形成发展演进的路径和方向性,形成起跑线和终点线合一的跑道,是进化论和创造论的贯通。冂,甲骨文通“冖,凡”。凡,甲骨文通“风”。因为两相内在联系,所以频频互动聚合,范围和路径变化、能量亦可幂指数上升,平日发展泛泛无奇,天意推波就聚成大风。风,就是时势,就是方向。时势如风,让不同的生命相互谐调群聚如云。风为其动,云为其形,阴阳在其中转换,明暗相生,两极分化,让人觉得眼花缭乱,神秘莫测。风云就是众生世事变换的像。

这个符号即拉丁字母“H”和“U”。U即冂,英语中,不同un,上限up,下限under,至极ulti,合并uni,都源自U;H即冖,英语中,群体herd,旅程hike,氢气H2,幸福happy,进行核聚变的太阳heli,都源自H。希腊语Πανδώρα,译作潘多拉,即“拥有一切天赋的女人”,是神创造的第一个女人。希腊字母“Π”,发音接近汉字“必”。Π小写即“π”,数学上表示圆周和半径的比率。潘多拉的丈夫叫“后知后觉”,经过一切变化,才知真道凡常。冂和必结合生出女儿Pyrrha,就是π。

《甲骨文编》1-2 雨,3冂,4《金文编》冖,《甲骨文编》5凡,6风

电,金文写作“雨,申”。雨,是水在自然界大循环的成果,是从一入旋,复合归一的像。雨如“宇”,都在以时空的转换实现能量的传递,水汽在天成巨大的空间,川流在地为长久的时间。申如“深”,是不断转化深入的结果,不亲身体验,细细审查,难明其中的“深意”。无极循环如雨,太极反动如申,通过点滴积聚、漫长复杂的两相极化过程,至微而返,重生大能,就是电。《说文解字》说:“电,从雨从申,堂练切。”以雨为堂,堂堂正正,齐聚一堂,辩证重申,像经历天长日久的反复集体练习,才能融会贯通,至极成电。

云(风云变换龙凤呈祥),甲骨文写作“二,倒写的回或亘(gèn)”,可表使光分而化旋的像,和从旋回转的路径。云以丰富多样的粒子和复杂的变化性充分分开吸收光,又通过粒子能量予取的两极化,让光完成返回的历程。这个过程是申,结果是电,云是其载体。所以,中国古代以云雷纹表示神之所藏。云雷纹即回纹,源自“申”的篆文形变。


云雷纹和“申”的篆书字形。


《金文编》电,《甲骨文编》回(通亘),云

重复脉冲放电的步进过程,就是“雷”,甲骨文写作“申,两个步进的菱形”,也写作“申,四个丶两两步进”。菱形通“0形”,表示“两个不同方向的入”极性相合而互消,复归于无极。雨像矛盾演进的两个跑道,雷像之间的碰撞。创造开启进化,进化是创造的心意,在碰撞中明白这个心意,就是物竞天择,物竞天择而进化,复归于创造。如父对子,让子经历磨炼,为了进步,更为让子明白为父的心意,知道如何为父,才能生生不息,以至无极。

《说文解字》说:“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从雨、垒,象回转形。雷间,有回;回,雷声也。鲁回切。”就是说:雷,如雨碰撞聚合,如垒土逐步聚集升高,回归混成之态,如隆隆混沌之声。雷,可表反复脉冲,击穿空气,逐步累积实现天地间两极归一,这个震人心魂的演进过程。生命之间,不平则鸣,百家争鸣,鸣而求平,思想认识在斗争和辩证中,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步进,激荡如雷,就像在世界古文明中广泛存在的回纹。回,是会,是雷之间、雷之声,与雷有时差,是混成之动、混成的雏形,就像学会了,还要反复操练,雷电交织,电闪雷鸣,点滴步进,才成大雨。回或亘这个符号即拉丁字母“G”。英语中,神god,灵魂ghost,运行go,起源genesis,天赋genius,取得get,女孩girl,都源自“G”。


世界古文明中广泛存在的回纹:1.仰韶文化涡纹瓶(旋涡状的回)2.叙利亚Tell Brak土丘神庙眼神像(菱形内丶为回)、3.古苏美尔乌尔国王献给风暴神的玛瑙眼珠(白黑为回)4.腓尼基连接成串的蜻蜓眼玻璃珠(外白内丶为回)当中一个是神面珠 5.战国时期以堆叠工艺制成发射状的回纹玻璃珠。

《甲骨文编》雷

光与生命,亡而化生,传递一光,不断化土,不断积淀。灵与肉、精神与身体的分聚,像雨与土,从天而降,分入众口,口口分合,彼此伶仃,也彼此需要,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就是“霝雨其濛”。霝,通“灵、零”,甲骨文写作“雨,吅(xuān,ber)”,众口喧闹为喧,两口接吻为啵,霝就是生命分而重合的像。《说文解字》说:“霝,雨零也。郎丁切。”相配相合为郎,相对独立为丁,思想与精神在分分合合中斗争、实践、成长,有凄风苦雨、也有润物无声,让人明白生命之间能力互补转化的辩证性,让不同的能力相互聚合,从一而来,再合为一。


《甲骨文编》霝

灵,甲骨文通“零”,写作“雨,三个亼(jí)”。亼,通“集”。三个亼可表生命各得一部分光,各有一个角度,彼此转化,彼此引领,集合所有角度,贯通成〇的全过程。灵,小篆写作“雨,三个口,巫或王”。巫,甲骨文通“巨、田”,生命之间能力不同、互补转化,聚合成“巨”,霝雨其濛,雨与土完成结合,众光合成新生的所在,神奇如“巫”,也质朴如“田”,就是那位王者的像。《说文解字》说:“零,馀雨也。”生态平衡谐和,风调雨顺,富饶有馀,新生不断,如同好雨,润物无声,就是灵在人间的像。所以,灵,金文写作“雨,三个口,心或示”,心中能懂得大自然的启示,明白神的旨意,众口如春风沐雨,彼此谐调相和,也是有灵之像。


《甲骨文编》1零(通灵),2巫(通巨,田),3-4《说文解字》灵,5-6《金文编》灵。

《诗经·东山》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霝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就是说:我像地上的旅人,思归如春水向东,奈何山川险阻,道路崎岖。这长久的归途啊,不断消磨也挑战着我的意志。我来自那日出的东方,像一颗从天降落、在地伶仃的雨滴,在众生的喧闹分合中浮沉,让我的生命经历风雨、意志被磨炼而成长。我的内在生命渴望有成功的荣光高飞,就像那黄莺鸟披着光辉的羽翼。这曲折的旅程,这生命成长与荣耀的引领,将带我归向那属我的佳偶。让我懂得我与她要像淡黄与淡红的马儿般相配,像佩巾联结般温柔亲密,还要相敬如宾,彼此尊重。我们俩能有这样相互吸引、心有灵犀、彼此顺服的美好结合为开始,再一起去经历那天长地久、相濡以沫的长相厮守,将成就多么美好的未来!

《诗经·东山》用一个形象的旅程,完整演绎了恋爱的意义就是引人归一的方向,即以每个生命在地上经历的既艰辛漫长为引,以充满美好盼望为象,回归灵魂家园的心路历程。

生命不至卑微,就不知高尚;火候不到,也不能成就。有艰难险阻,为让我们懂得珍惜相助互爱的缘分。只有历练成熟的灵魂,才懂得何为温柔,何为相配,何为敬畏,何为尊重,才懂得爱与珍惜,才会拥有天长地久的幸福,共同创造美好的新天地。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今天共同播下美好的种子,才能盼望未来美好的收获。所以你我珍惜当下,不断努力,向着幸福直跑,在风雨雷电中一起体会神秘的新生。

新,甲骨文写作“辛,斤”。辛,甲骨文写作“倒写的土,或倒写的立”,是光消散自己,让能量从光中出来,也是生命发光、辛苦付出的过程,还是辛苦翻土,不破不立的辩证。斤,甲骨文写作“翻转的个,乙”,像指向中心的波动轨迹,可表万有引力的向心运动。从宇宙角度看,星体的运动轨迹像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即做螺旋形演进,如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跟随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有自旋角动量也有轨道角动量。所以,斤,金文写作“两个倾斜的入”,可表这两个相互牵引聚合的角动量。斤,是能量化为质量的表现。物质粒子之间频频互动,相互传递能量的同时传递信息,相互牵引地运行,也是波粒二象。辛而化斤,就是E=mc^2的质能转换,乃光之新。不辞辛苦,每日发光,做成新事。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示意图


1-2《甲骨文编》立,斤。3《金文编》斤。4《甲骨文编》新。

旧,甲骨文写作“卝(guàn),隹,下弧形”,可表光最初的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携带的信息,频频传递化物,自身能量逐级降低的过程。旧如“臼”,渐渐消散而逝,熵值增大,信息传出,自身归于混沌。所以,下弧形通“凵或倒写的冂,倒写的宀或终”。宀通“介、终、冬”,可表物粒子的象,是西方的穹顶形和东方的坟墓形,此时,波函数坍缩成一个终点,形成如芥菜籽般微小的粒子,像冬天水凝成冰成了固体,也像有了固定的居所,位置和速度变得可测了。所以,“倒写的宀”通“凵”,像拔除帐篷,可能是坎坷不平、命运多舛、居无定所的生活开始,也可能是奔向自由广阔的新天地,这时,速度位置等信息从确定向不确定、边界模糊、起伏不定、“有物混成,为天地母”的起初回归。

卝,甲骨文通“北”,写作“两个延续的入,或两个相背的人或匕”,古义为儿童将头发束成两角的样子,可表光频有规律地起伏,像二人不同、一先一后、互为内外、两相互化,如父与子,如夫与妻,信息都在其内。如北斗周旋,指明方向;也如后背光光,脊柱所在,掌握人的起伏,也是全身信息的主干。像结构对称的结晶,也像阴阳结合的信息合集。所以卝古文通“矿、卵”,富含信息,像个大宝石“鸽子蛋”。卝的符号即拉丁字母“M”,也是西方的“王冠”形。英语中,母亲mother,月亮moon,测量measure,匹配match,神秘magic,成熟mature,成人man,制造make,都源自M。


英镑上的伊丽莎白女王王冠Giris of Great Britain & Ireland

《甲骨文编》旧

波内的两角,表现为外在起伏,其特征信息振幅、波长、相位,表现为一个起伏即波峰至波谷的周期变化,这个特征,就是“节”,甲骨文本字为“卩(jié)”,写作“月,倾斜的乙”。月是至圆而缺、周期频动的像。倾斜的乙,可表波动变化。就像人的身体,取得光频之能,也发光发热,化波而出。一切皆有定时,生命运行也是一样,这就是“节”。这个字形也可看做“以或厶,撇,倾斜的乙”,可表一个粒子自身的伸缩,或物理学上单个粒子能量涨落的场,也是粒子之间能量转化的起伏。节就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赐予人的能力特征、规律和限制。人有其节,在追求成功、名利、快乐的同时,也要懂得相应的付出、寂寞、痛苦,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卩的甲骨文字形写作一个下跪的人形,也是中国古人的“正坐”形,是人领受、顺服、心存敬畏的像。

《说文解字》说:“卩,瑞信也。子结切。”每个生命,每个粒子,携带固有的信息,吸收特定的光频,也有特定的频动变化,如被约束,以此互动,相互联结,就是子结切。人人互守节操,社会关系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卩是瑞信。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发现,电磁波传递能量必须一份份地进行,每份的大小取决于电磁波的固有频率和普朗克常数,像一个个能量子。“量子”诞生后成为物理学上能量入出加减的卩,有了这个卩,人对能量的掌握变得非常精确,可以精准地传递信息,就是电子信息化。1900年时值中国庚子事变,国子监祭酒“太学师”王懿荣为国自杀殉节,他在前一年刚刚发现了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并断代为商代。甲骨文与楷书或简体字相比,能更形象地传递汉字信息的正义。汉字也是一个个“卩”,可以精准地传递文化的精神。一西一东,卩节互现。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和中国国子监祭酒王懿荣


《甲骨文编》卩

卩作为表示能量和信息变化特征性的符号,即拉丁字母“N”。英语中,数字number,规范norm,下一个next,不行no,都源自N。卩,是物质身体的边界;申,是内在精神构成的脊梁。卩,是频之各半,彼此的节制,形成频动的节奏韵律,这是美(活着为什么);电,是频至两极、互相的贯通,这是生命的意念。就像女中外在之节而美丽,男重内在之节而坚强。卩,像人在时空之内的形状;电,像属灵的意念无形。卩是光将信息严格传给子的表现,是波粒二象贯通所在,就像父子之间的遗传信息。从卩到电,身体从新渐旧,心意不断更新,就是从有限到无限、从有极到无极、从有形到混成的步进积累、直至贯通回归,信息贯彻,精神不变。

卩是生命演进的节奏,对卩的破坏带来信息传递的错乱,就带来了“死”。死,甲骨文写作“井,人“,可表光波陷入黑洞吞噬,好像在一个通道内打转,能量传递的特征性即信息只能一点一点地出离,就像一个封闭良好、随葬品丰富的坟墓。由于黑洞巨大的引力即时空扭曲,光能量转化的特征性被破坏,角动量传播通道被扭曲,在黑洞中不再有正常的光与物质的互动,时间没有方向,空间如同监狱,就像人在井底无法出去。所以,死的甲骨文也写作也写作“卩和倾斜的以或厶,歺(è,卜,冂内倾斜的一)”,可表光被重力扭曲、频动特征和角动量信息被破坏的像。


《甲骨文编》1卩,2-3死

黑洞并非全黑,但看到的是变形和混乱,像“黑无常”。黑洞的区域即空间特征以其所有物质粒子可能的排列方式,即存储的信息量决定,时间长度以其缓慢的辐射决定,注定非常漫长。黑洞不像其他生命节节向上,没有灵动丰富的韵律之美,就是“黑洞无毛定理”。黑洞的真实信息是向外辐射的,面向黑洞去往引力中心的人看到的都是镜像,左右相反。所以,只有进入黑洞,并且背离黑洞引力试图出离的人看到的才是真相,就像一座“围城”。黑洞以吞噬物质为增长,以消散为终局,就是最终的死,像一个反刍物质、拆散亲朋、辐射热量的“煞星”。

所以,死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头小肚腹大的人在贪婪地啃着骨头,表示只看重物质,不看重思想与灵魂,头脑不能节制身体的人。《说文解字》说:“死,澌(sī)也。”斯,写作“其,斤”。其,甲骨文通“箕”,像簸箕形,写作“两个一,凶”。《说文解字》说:“其,簸也,居之切。”颠簸行进,在内曲折运行,就是居之切。斯,可表因重力牵引互动聚合的一个范围,光在其内被牵引改变而命运多舛。《说文解字》说:“澌,水索也,息移切。”光波如水入斯,被撕扯撕咬,停顿迟滞,像水入绳索,不能再自由移动。《说文解字》说:“死,人所离也,从歺从人,息姊切。”就是说人要注意脱离这个贪吃无厌的田地,作姐姐要有姐姐的样子,莫要吃了妹妹,成了孤家寡人。


黑洞内部增长模型


《甲骨文编》其

2019年,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伦纳德·萨斯坎德(Leonard Susskind)说,黑洞内部增长是黑洞复杂性即信息量的增长。黑洞中心那个永远无法到达的奇点,就是能量在不断入出极化、波动如流的“申”,因为重力太大,虽然能量不停聚向中心,但是形成正负就会立刻合并流逝,无法形成太极。裸奇点偶然出现,贯通白洞,就像“白无常”。死与灵,就像黑洞与白洞的关系。能与平衡如一之道融合贯通、没有负荷的灵为白,否则永远存留于黑。

黑,甲骨文写作“椭圆形,大(丨,仌(bīng)”。椭圆形即“横写的0”,可表黑洞有电荷;丨可表质量;仌可表角动量。霍金说黑洞只有这三个特征。这个字形也可看做“横写的白,大”,可表原来为白的光,至微而黑;也是原本聚合的两个角动量,与物质相互切交转变,显为角动量不断传递为仌,即键接为物质,成斤运行,可见向心运动的椭圆轨迹,就是不断转变再白的历程。白,甲骨文写作“菱形或0,一”,可表频频相互融合,混成如一,外在两相互动,时时转化,内在两相平衡,贯通不见。光失其白,让生命长大,生命长大之终,也必白白交付,从0变大,极大归0,人大看宇宙,所见一团黑,黑头变白首,大德化灵存。从整体来看,宇宙的过程也像一个黑洞,光在其中,历经坎坷,兜兜转转,渴望复白,回到起初,就是白洞,却怎么也找不到出路,即找不到那个如“申”的奇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像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只是,地球所处的时空让人看到了种种特殊的“象”,引人思考为何那个意念这般神奇。黑洞是死亡之像,更是人生之像。“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人都有一死,摄取灵魂的不是白无常就是黑无常,像一个审判。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川剧《目连传》剧照,当中为煞星,两旁为黑白无常

《甲骨文编》黑,白

零,是灵的甲骨文本字,小篆写作“雨,令”。令,甲骨文通“命”,写作“亼,卩”,可表光之所入,人之所得,外显为人的命,内在是人得到的令。命令是人领受的能量,也是自身的限制。食物永远不能真正满足肚腹,这是卩卩演进、新陈代谢的生命过程。黑洞不让光自由地出去,越吞噬物质,重力作用越大,越贪婪,这是生命失去节制的结果。黑洞通向白洞的出路是内部智慧的增长,让灵性完全,向奇点回归。但回归的通路却不在黑洞之内,而在得到赐予之光的信息,即命令。黑洞对物贪婪,扭曲了光的信息,得到光反而失去了光明,如坐井观天。人要得到光的信息,就要让光自由,放下自我,化生如光。这是命,也是令。

众人若能各自执行得到的命令,众生如霝雨其濛,外在好像零和博弈,内在却能让众人学会道的灵活变通。灵而归零,也是回归本初,明白起初的那个旨意,以至心悦诚服、敬畏天命。学会了这个零和博弈,就会生态平衡谐和,风调雨顺,富饶有馀,新生不断。就像零的甲骨文写作“雨,三个亼”,及时且集中与分散得当。“零,馀雨也。”所以,汉代将云雷纹做成〇形,称“云雷如意纹”,表示四方众生,各自心有灵犀一点通,众生角度不同,彼此转化,合成圆满,有〇之像。

云雷又作两千年,如意还要错几番?生命注定要经历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像量子电动力学中光必须走过所有可能的路径,让所有兜兜转转相消,才能贯通圆满归零的道路。认识真道,心悦诚服,才是知天命。你我渺小如一滴,萌发懵懂,只为世界照亮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上如闪电,付出全力于一闪;在下如雨滴赴土,轻松发挥,能力神奇,因已忘我,舍己归零。


汉代 云雷如意纹瓦当


《甲骨文编》命(通令),《说文解字》零

光辛苦消散自身,成斤而引,这是新的开始,也是旧的历程;生命经历艰辛,也在学习共聚,让生命更新。如此化土而积,熵值增加,光频降低,红移发展,宇宙大爆炸运行之极,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反转,成申,成电,宇宙起初的那个意念回归,大光重生之时。此时两极贯通,就像“闪电从东方发出,直到西边。”——《马太福音》

光入阴而隐、引而出、出而扬,阴阳激耀,重申大能如电,神奇非常。彼时彼景,何从想见,只能揣摩。“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能让热力学第二定律反转的申,就是随己意而定的白无常,也在于人明白了归一之道,在黑洞中努力去往的方向,是随从外在之引,还是随从内在之引。正如好的恋爱取决于双方。所以诗人说:“今时天地尚新,大自然这般天造地设、和谐美好,我们若能天长地久、相濡以沫、长相厮守,将成就多么美好的未来!”两千五百年前的一问,尚未定论,她或他是否相信,今天要听我们的答案,看我们往哪里去。

《说文解字》说:“新,取木也。从斤辛声。息邻切。”新,楷书写作“立,木,斤”,可表众生如木,各自发光,如众星彼此相吸,精妙运行,交相辉映,是邻里息息相关、相亲相爱的像,也是镰刀与斧头、工农结合的辛苦创造。《说文解字》说:“旧,鴟(chī)旧、旧留也。从鸟休声。”鴟旧、旧留都是猫头鹰的古称,可表光入暗运行,与生命一休一作、明暗相生之态。旧,楷书简体写作“丨,日”,可表持续演进,日日发光,日日不同,直至那日,你我来到世界的尽头,众光降下,一切成就。天地渐渐旧了,物质世界熵值增大,渐入败坏和无序,反向激发出不断求索、生生不息、向上升华的精神,就是在臼中来回捣练析出的精华,即物质携带和传递的核心信息。一次新生,就是一次精神的重申,一次起初频动的回归,如一句掷地有声,绕梁不绝话语的回响,一次从旧人成为新人的拯救。

党旗上的镰刀斧头图案

昔时光以自身之旧,换生命之新。今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分别不在于旧之长短,而在于生命是否如光,换来新生。头上宇宙众星,亦如天上浮云,众光波动如风,时疾时徐,正在反复激荡,孕育雷电,让灵如雨下,成川东归。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天地都要像衣服渐渐旧了。”——《希伯来书》

神,甲骨文本字为“申,电”。《说文解字》说:“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引,甲骨文写作“弓或尸,发射形”。弓或尸,甲骨文通“人”,写作“人或匕,乙”,表示人之能力,频动变化,化波而去,以身为弓,余留为尸。引的“发射形”是“一”的左旋即逆时针方向,与撇是“一”的右旋即顺时针方向互反。撇是光之坠,发射形是光的反转再升。引,甲骨文也写作“乙,相反的乙”,表示波动中蕴含反向之力,两相一明一暗,此消彼长、至极必反的发展。外面越繁荣,里面越寂寞。就像蚯蚓,丘为外在起伏,引在暗中波动。引,是“一”原本两向平衡、彼此牵制的内在机制,在生命时空化演进中的表现,好比一个正在时空上反动的新天地。

《说文解字》说:“引,开弓也。余忍切。”生命的成长演进为余,内在点滴积聚的反动,就是忍。这个内在的反动,虽不见如刃,却能“以无厚入有间”,切断其余,打断演进。就如力与反作用力,宇宙大爆炸和万有引力的互反,因为时空与运动皆来自期初的那个奇点,那个不见之丶(zhǔ),那个有物混成的一。引,隐藏不见,却时时节制万事万物的运行,让两相同时发展,至极互反,贯通归零,回到丶,回到起点,就是电。人里面的电也像雨,在神经末梢点滴再生,溪流成川,向神经中枢汇集,进入脑海,频频汇聚。身体越衰残,世界越无序,外在成就越圆满,人里面的回归之心就越炽烈,如嫦娥奔月,欲乘风而去。身体至圆反缺,灵欲贯通而逝。常,金文本字为“尚”;嫦娥奔月,就是对你我里面那个常常悸动、渴望高尚与永恒的真我,居于至圆反缺的身体,灵欲贯通而逝,内外反向运行的演绎。

汉代画像石 嫦娥奔月

《甲骨文编》1弓或尸,2-3引。

引之果,就是“射”,甲骨文写作“阜,横写的矢”。阜,甲骨文通“弓,曲,师”,写作“三个卜或石或厂一体演进”或“三个弧形,丨”,可表生命取得所有入内的光,角度逐步变化,传递所有信息,经历所有波折,完成生命成熟的历程。矢,甲骨文通“大,仌(bīng),交”,是人通过学习、交流互动向上成长的像。曲,甲骨文也写作“日,月或横写的日,日”,可表不同的星体彼此牵引、互相旋转的轨迹,这是时空弯曲的静像;师,甲骨文也写作“斤,横写的八”,可表频频渐聚,形成时空弯曲的起伏,即引力波,是时空弯曲的动像。这样,万有引力让频频互动重聚,像大脑褶皱中超越时空的记忆。所以曲为磬形,像余音绕梁不绝的时空交响乐,就是“曲”。时空弯曲缓慢渐动,除了黑洞合并等极端情况,引力波都极其微弱,难以被感知探测,在暗中影响变构着群星运行的轨迹,像大脑对知识和思想的缓慢积淀。波频一旦如水汇聚,就会如旋涡潮汐,大浪淘沙,重建天际。那时,寸进化为“寸劲儿”,时机成熟,大光发射,贯通雷电,如爆发的灵感。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磬


《甲骨文编》曲

星体之间相互引领,也像人之间互相学习和传承,所以曲通师。人每日不断躬身,互相服侍,彼此相师,如琴瑟和鸣,频频引弓,每日发光,寸寸步进;人与人之间谐调互动、彼此结交、共同成长壮大,如万箭齐发、无可抵挡。所以中国古人在秋季集合子弟共同“弋射”,作为教育子弟的“六艺”第三。射,小篆写作“身,寸”。身,甲骨文写作“人,弧形”,可表光入内之频,外显为人的能力和固有的频动规律,如同给予了一个负荷。寸,秦简牍写作“一,又”,可表光化为能,能再化光。身能寸进,就要发光发热地锻炼;人能寸进,就既彼此攻讦(jié),也同步齐发,既有迷失和跌倒,也有共同收获,以反复修正、不停操练为平常。寸,是粒子释放能量的频动,像普朗克研究黑体辐射时发现的一节节能量子。《说文解字》说:“寸,法度也。”

射,是“荷”的卸载,是压力的释放,是从物理上升到化学反应,是合作与竞争的社会关系,是大脑褶皱与脑电波活动的头脑风暴,是舍去身体反熵、寻求灵魂满足的正反转换,是从极化复合归一的突发性和方向性。古人称怀孕为“有身”,称去世为“过身”,生命如一转身回头是岸的思想蜕变。人能不断自我否定,永远承认自身的不足和有限,才能积极面向未来、敬畏自然、善待他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说文解字》说:“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食夜切。”吃下的食物在晚上消化,新陈代谢,就是“食夜切”。

脑电波解码语音的研究发现,单个脑电波只能对应语言的单音节,大脑对英语的单次反应正确率只有40%,对相同的句子进行重复,用循环神经网络复合脑电波后,错误率可降低到3%(百度百科脑电波)。所以,射的失误是练就出神入化的经过。“发于身而中于远”,从实际和现实出发,踏踏实实,没有捷径,所有兜兜转转都有意义。射,是舍得和勇于实践的放松心态。当知身如逆水行舟,早晚需舍,不如适时放下包袱,与时俱进,不进则退。

阜或弓这个符号即拉丁字母“B”。英语中,身体body,状态动词be,生命体bio,经过by,两相bi,都源自“B”。

四川成都扬子山2号汉墓“弋射收获”画像砖

1-2《甲骨文编》《说文解字》射,3《甲骨文编》身,4秦简牍:寸

“左右弧形”分别通“左右翻转的入”,如同进入的能量两向正负极性的运动。弧形即拉丁字母“C”。英语中,电荷charge,互相co,互反con,引起cause,带有carry,喜好care,都源自“C”。“左右相等的两弧相合”就是“O”或“菱形”,可表相互包容的无极化。英语中,开放open,客观object,同意ok,属于of,或者or,都源自“O”。“左右不等的两弧形相合”,就是甲骨文“以或厶(sī,mǒu)”,可表物质粒子电荷不均衡,形成带有自旋的內秉。以或厶,甲骨文也写作“乙,弧形”,即蝌蚪形,可表频频互反,彼此包容,两相此消彼长,如父与子,正反转化,彼此相荷,才生波动。静而化子,动而生波,阴静阳动,波粒二象。这个字形也可看做“弧形,菱形”,可表太极复归于无极,出于一,归于一的发展方向。粒子中,光子、交流传递能量和信息的玻色子自旋为0,其他物质粒子带有电荷,自旋不为0。有了荷,就有了不同、互动和方向。彼此不同,各有以为、各成某某、各自自私,其实可以互相转化,因为源自相互包容。

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每个方块左上角第三个量为该粒子的自旋量子数)以或厶是广泛存在于世界古文明的太极图原型符号,两个以或厶互反组成圆形,可表粒子电荷互反,互补归零,以太极而至无极之妙。有了荷,就有了不同、互动和方向。彼此不同,各有以为、各成某某、各自自私,其实可以互相转化,因为源自相互包容。金文以厶分化,厶通“口”,写作“椭圆形或倒三角形”,强调极性的变换;以继承甲骨文字形,强调不同极性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以《说文解字》说:“厶,奸邪也。以,用也。”


广泛存在于世界古文明的太极图案


1-2《甲骨文编》以(通厶),《金文编》3-4厶,5以

椭圆形即“横写的0”,甲骨文通“口”。口即“横写的月”,月可表频动的周期性。人掌握了频,可以让频彼此包容,也可彼此转化,表现为极性、立场、角度相互辩证,自圆其说,即“口”。“口,卩”即甲骨文“邑”。邑即城镇,是聚集形形色色人等、各种粒子汇聚,彼此交换融合,众口碰撞、想法不同、相互交融的像。阜,邑,分别为楷书“左耳刀,右耳刀”。每人把得到的光频,不卑不亢、礼尚往来地互动交通,左耳积淀如“阜”,右耳交融如“邑”,“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即自力更生与兼听则明的平衡。

两耳当中是“脑”,大篆写作“巛(chuān),西或囟(xìn)”,可表取得的所有波频、所有角度在内激烈碰撞,彼此切交,相互转化,相互融合,从已知探索未知,让已有再化神奇,如云点滴化雨。人从世界得到所有起起伏伏、坎坷不平,集合为神经电波,在脑中频频化零,像黑洞不断寻求着那个奇点,不断寻求灵魂的安宁。否则,不平则鸣,再生波澜,就引出心动、生出新事,激发身体,反生波动。如邑上之口,向上循环清零,释然对天;向下不平则鸣,再生雷电。向上引出灵魂,向下引出力量。一静一动,一阴一阳,天与人,世界与人,不平不断传导,在当中不断阴阳激耀,寻求两相平衡。川流向东,从云西归,东西分合,再生东西,以静制动,动静相生,如左右半球,左脑主动,右脑主静,左耳朵听,右耳朵冒,身是神之邑,我思故我在,就是脑。

今天的沟通不仅靠口,更靠卩,即电子信息化。今天的阜不仅像一个人的左耳,更像全人类居住的大陆。邑也不只是人头攒动的都市,更像无所不有的互联网。人的头脑是一颗颗真正的能量子,让网络信息化成为人类知识阴阳激耀的所在,不仅像云,更像中国古人的云雷纹。

“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哥林多前书》

2014年美国奥斯汀西南偏南音乐节上展示的玻璃大脑,以内置脑电波电极测量大脑中的电位差异,记录大脑活动,展现人的大脑活动景象。

《甲骨文编》邑,大篆:脑

邑,是精神与身体天人合一的像。神与身,互为最好的伴侣。神爱身,身归神,像夫与妻,彼此能力转化,相互包容,本为一体。神认得身,身无法完全认识神,有先有后,如父与子。神虚己而引出身,身虚己引出神,就是重申。两相互反,此消彼长,转化如波,向生命传递信息,不断重申,不断强化,以至太极。

以或厶,即阿拉伯数字6。六即楷书“宀”,甲骨文通“冬,终”,写作“入,八“,可表光内的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各自不同,两相角动,合成线动量,构成传播路径的范围和方向性。所以六像居所形和箭头形。六,甲骨文也写作“两个相反的乙组成入”,可表波与其反像即时空弯曲相遇,波函数突然坍缩,范围和方向或说位置和时间信息能被测量认识,表现出粒子性,即意识介入出现的观察者效应。

《说文解字》说:“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力竹切。”光进入时空弯曲,波频被滞留,能量流失,信息流露,就是“阴变于六”。频频再互动、衍生、渐聚,如人的反思和众人的交流,让认识混成合一,就是“正于八”。光中的信息,卩卩如竹,引力使其弯,成曲,成弓,成师,就是力竹切。冬或终,甲骨文也写作“两个乙或厶组成入”,可表粒子之间,因相反的“荷”形成互动连接,像水的离子态或冰的固态,有引力有斥力,混成合一。

波粒二象,意识使然,神经电波不断与记忆相互较量,从意识成为思维,皆自光内角动之能而起,过程不易,终成精神,以易至易。所以,六、冬、终都为帐幕形,即流动中神的居所;或神龛前的帷幕形,强调若隐若现,在其中看到神的一点;或西方的穹顶形,强调神的至高,万有都在其下;或中国的坟墓形,表示生命最终的居所。总之,都可表神的殿。

六的甲骨文字形即楷书“介”。介,是“界”的甲骨文本字,写作“人,八”,可表人与人之间,彼此不同,也彼此牵制,彼此改变的差异性。如此互动衍生而聚合,互有芥蒂,也彼此介入,形成世界。世界从起初不断向“六”,即合作与连接发展,芥蒂渐渐消除,交流多起来,“介”越来越像“六”,发生了假借。《说文解字》说:“介,画也。人各有介。古拜切。”个人也如粒子,渺小一介,各有边界,彼此介入,唇齿相依,各拜所赐,说了“古拜”,转来转去,还要相见。人有了意识,自相较量,如一介书生,也会互相较量,煞有介事。像一笔一划,点点滴滴,各带信息,彼此交切,成就世事人生的画卷,为了表达那个意念,即画中的神韵。画,是意识的像,从意识的介入,不断六六六,成一个小世界。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礼记•乐记》

耶路撒冷圣殿山的阿克萨清真寺和芝加哥巴哈伊教神庙

《甲骨文编》1-2六,3冬通终,4介

人与人之间,像不同的粒子连接聚合,建立起人际关系相对固定的居所,即社会,也像宇宙众星,各有边界,也彼此负担,形成各自的荷载,组成宇宙运行的交响乐,是神真正的殿。你我若能仰望星空,内省人伦,领悟道理,照着遵行,各自发光,各按其频,各成太极,混成一体,就是Meta Universe,元宇宙。元宇宙,将是知识的宇宙,大脑的宇宙。

殿,小篆写作“尸,丌(qí,jī),冖或几,殳(shū)”。丌,金文写作“一,八”,可表一之两相,两极分化。古兵器殳,是粒子相互激发,高效输送能量的像。身体为尸,人却化波,各成极致,频频互动以至贯通,频率叠加,如幂指数上升,群星璀璨,汇聚一堂,以电为“殿”。

“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哥林多后书》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古兵器殳和元宇宙构想图


《金文编》丌,《说文解字》殿

丌即希腊字母π,即希腊神话中“拥有一切天赋的女人”潘多拉与丈夫“后知后觉”生的女儿Pyrrha。“一”之两极,至极归零,不同与相同贯通,经历了一切,终于后知后觉,不再互相奇怪,一起见证奇迹。他日同登殿堂之高,不能不共跳一支圆舞曲,就是π。


太阳系

真道奥妙,何以言表?众星舞蹈,谁曾思之。

“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马太福音》

极,小篆写作“木,及”。及,甲骨文写作“人或弓或尸,又”,可表引弓聚能,适时发射,如此反复操练,让能力提升。躬身实践,亲力亲为,在下踏实反复地努力,是人境界提升的基础。《说文解字》说:“及,逮也。巨立切。”就是说时候到了,聚合的工作完成,必立刻转变。木,表示生命天赋的能力就在外表现出来。人按各自的天赋不断积淀,必成一极。《说文解字》说:“极,驴上负也。其辄切。”驴的身量、气力和速度都有限,但是温和顺从,默默负担,勉力慢行。极,是对限制的认识和遵从,以有限向未知逐步发展,像天体彼此牵制,在轨道里运行,就是“其辄切”。人要自成一家,既需勉力付出,也要顺势而为,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怕慢慢积淀,在寸进中摸索寸劲儿,时候一到,就会量变质变。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时机一到,破釜沉舟。与其好高骛远,不如放手一搏,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的天赋,你的轨道,你的机会,别人都没有,是你的跑不掉。理想远在天边,也近在眼前。

北宋周敦颐《易有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发光为阳,光频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行进,与生命结合,光自身的能量降低,熵值增大,这是阴合的顺序。频率最高的光像氢原子,与能量最大的生命像氧原子,快速炽烈地反应,出来就是水。按照这个反应顺序,出来的物质顺序以水火木金土为代表。所以,生命的频率也按照这个规律运行,从儿童向着年老逐步降低,能量渐渐消逝。天体的运行也是一样,形成日午而西,夏至而凉的四时变化。“五气顺布,四时行焉”,生命的运行让阴阳的过程活现了出来。有生之极,死之极,午之极,夏至极,周而复始,永远运行,太极就混成为无极了,“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接下来,化学元素之间继续彼此反应,逐步向高级和复杂发展,像分开的光频,相互牵引改变,谐调键接,形成越来越高级的生命体,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如此无极地运行,生命向高级进化,高级的生命成为体力或智力的强者,生命之间竞争而争强,如互射发光,从阴又阳,“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故事愈加丰富精彩,充满了争强而互消的反复。“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阳不断从对立到转化的辩证过程,就是“道”的运行。

承载阴阳之道的生命体就是人。如果头脑辩证,像天上初生的星辰,熵值尚小,就表现为逻辑缜密,炽烈发光,彼此牵制,严格地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行,这是以阳为道,化身为男,像频率高的蓝光,明亮强烈迅速。如果头脑混成,频频相互融合,像地土那样,熵值大而能量分散,就表现为以反作用力承载万物,以服侍取悦他人吸引对方,反被珍爱,这是以阴为道,化身为女,像频率低的红光,柔和美丽缓慢。“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甲骨文编》及,《说文解字》极

阴,是引的过程,与阳互为反动,两相共生,此消彼长。引是对宇宙膨胀的反动,反却不是目的。过度追求正或反,都不是目的。要像“丶”那样竖直有极,如父水火不容;又像“一”那样平衡无极,如子温柔孝顺。所以电由极生,去向无极。任何事物都有其荷,也都有其反,目的却是一。


《金文编》丶,《甲骨文编》一

道之如一,至终为“易”。易,甲骨文写作“彡(shān),月”。彡,甲骨文写作“倾斜的三或气”,可表频频演进的终局,终于化气,归于混沌无形。月,可表频动周期。易,是所有周期的终局,化气无形。如月出于朔,终于晦,出于无,终于无;如包括黑洞的万物都以辐射渐渐消逝;如物理学的弱相互作用,至弱却无可阻挡,让宇宙归于混沌。这样,人从肉体一点点生出思想,化为精神,实现人生的意义,就是“易”。人生一切艰难的意义,是让幸福变得容易。《说文解字》说:“易,蜥易,蝘蜓(yǎn tíng),守宫也。羊益切。”蜥易、蝘蜓、守宫都指蜥蜴。蜥蜴是冷血动物,靠白天充分吸收阳光获取能量,但身体不能保持体温,会辐射消散,变得和环境温度一样。蜥蜴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晒太阳,却能生活在环境恶劣的沙漠戈壁甚至极地海洋。它们可以身体不动,眼睛灵活变换角度,身体随环境变色,断尾还能复生,像最终存留的信息不灭。蜥蜴是龙的原型,也叫“石龙子”。龙在地上,一砖一石,铺就天路,就是“石龙子”。



《甲骨文编》易

易中表示肉体和周期性的“月”即拉丁字母“D”。英语中,死亡death,终点destination,命运destiny,分开divide,否定dis,决定decide,魔鬼demon,特征群体demo,都源自“D”。“丨,彡或三”即拉丁字母E,是甲骨文“横写的卅或世”。三十而立,懂得了要从对方的角度看世界,与他人协作,为世界发光,让世界有所不同。英语中,经济economy,生态ecology,地土earth,容易easy,语源学etymology,出现emerge,经过ex,卓越excellence,都源自“E”。

卅,是世的甲骨文本字,写作“凵或倒写的六,丨”,可表光被生命阻挡,路径偏转,光内携带的信息被拆分,生命在各自认知不完整的混乱中演进。这个字形即楷书“山”,可表看似混乱随机、弱肉强食的丛林之像。世,金文写作“丶,止”,可表波函数坍缩为粒子态,光失其行,生命运动起来,各带不同的信息,如不同的向量,或相角相消,或志同道合,集成一个生命演进的大方向。卅,即三十一世。三十岁是人入世的标志,三个丨同分一光,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所以,有的金文在“世”旁加“歺”,表示生命接受光的角度不同,各有偏颇,彼此牵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圈外,换个角度,就会发现生命演进的方向都在光原有的路径之内,一切尽在意料之中。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人生起伏,周期频动,处贫贱,处高贵,都要有平常心。山再突兀,总被侵蚀,削峰去谷为原;山中百兽,彼此平衡,依存共生。

“如来说:世界,皆非世界,故名世界。”——《金刚经》就是说:世界是物质的,但世界的意义并非物质本身,而是让人在其中懂得万生彼此牵制、平衡共生的关系,让合一的精神诞生成长,这是“世界”二字的本义。

1-3《甲骨文编》卅(通世、山),4-5《金文编》世

易,金文也写作“皿,彡,弧形”。皿,甲骨文写作“倒写的六,倒写的丌(qí,jī)”。“倒写的六”,可表原始反终的过程,从下看来是脱离已有认知、面对未来和未知、好像随机无常的畏途,从上看来是回归起初、回归家园的经过,即《诗经·东山》的心路历程。丌,是一之两相,两极分化,带来各种奇奇怪怪。“倒写的丌”,可表相消互补的平衡性,是彼此合一的基础。从下面看,各种奇奇怪怪的粒子相消互补聚集,好像在不断出现新事物,不断向未知升华;从上面看,太极正在重归混成合一的无极。像一个外面花里胡哨、不明就里,万事万物都在其中、混成而已的“皿”。皿外加“弧形”,内加“彡”,可表摇动把手,让皿频动,其内的万事万物完成混成演进的全程。皿内的平衡并非终局,所以是“倒写的六”,甲骨文常在皿内加“八”强调这个频频互动。肉体也是一“皿”,世事人生,都被内外牵动,时时不“易”,终局必“易”。皿不是摆设,皿内之物,终必消散,若不能为人所用,或者腐朽,或被抛弃,不如物尽其用,按部就班,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不必过于流连,就是“易”。

易,金文通“锡”,锡古文通“赐”。易如金中之锡,温柔、灵活、稳定,在金属中并不贵重,在常温中柔软,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做成锡箔,熔点低,不易氧化,做成焊锡能结合不同的金属。易如沧海一贝,肉体渐消,但生命的频动却刻画在贝壳上,如引力波在宇宙中余音绕梁,经久流传,被人拾到,感受凝固的时间,好像生命中一个小小的意外,一个恩赐。恩赐都像是意外,却有其来源和用意。人赐予出去的也是一样,来自恩赐,才懂得无私赐出;赐予出去的,逝而未失,皆有因果,都有记录,将来自有公平,点滴必报。像引力波,虽极微弱,却在刻画群星运行的轨迹,成旋成潮,大浪淘沙,铺就天上的星际,让人在仰望星空时,想去认识那个深刻的意念,将来风雷激荡之时,还要贯通成闪电,划破宇宙,让所有点点滴滴的能量归一。

倒写的丌,像皿的底座,皿中之物只知平衡和稳定,还看不见底座。他日翻转,把皿中余剩的倒出,重新来过,见证了丌,看见了〇,太极与无极贯通,明白了所有因果,反倒释然,没了恩仇。


西周早期天亡簋和铭文(国家博物馆藏)

1《金文编》易,2《甲骨文编》皿,3《金文编》丌

皿中正在造就的灵魂,就是“血”,甲骨文写作“菱形,皿”。血液将身体器官传入的外界能量与体内运行的结果相交互换,两相频动,在其中主导这个混成过程的,是一个在学习这个零和博弈的灵魂。平衡维系得怎样,灵魂工作的状态,表现为“脉”,金文写作“永,皮”。永,甲骨文写作“匕或人,彳(chì)”。彳,写作“两个相消互补的角度”,像两块七巧板,合成一个频动变化。外界能量变化,人就要做出应对,在相互谐调中演进。彼此互动,这边给力,那边反弹,形成波动起伏,像引力波在时空中荡漾开去,能量永不消逝,就是永。皮,金文写作“口,倾斜的月,又”,可表人自己生成频动,调整身体周期运行的能力。人要脸,树要皮。行为举止、气色言谈、情绪变化,即中医望闻问切的对象,都是皮。《说文解字》说:“脉,血理,分邪行体者。”外界风吹,内在气动,本为正,来为邪,气带血行,不断操练生命在不断变换的谐调平衡中演进,表现出来就是脉。这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断混成,内在平衡为永,外在波动为皮。精神与身体天人合一,像在风中造雨的气旋,合成意识和思想,逐步成熟,再通过有声的语言、无声的笔画交流传承,角度融合,渐至贯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动一静,天地之间,血脉相传。当中造就的万物之灵,就是人。


2016年2月11日LIGO探测器首次探测到来自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引号

1《甲骨文编》血,2《金文编》脉,3《甲骨文编》永,5《金文编》皮

《易有太极图》说:“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周敦颐说:圣人主静,像阴之极,光频至低,所有的信息下来,在自身的至暗中,把道传给人间。

周敦颐用“中正仁义”解释“易”的精神,换用《说文解字》的话说:就是像蜥蜴那样安静下来,思考思考,得点亮光,做做比较分析,不钻牛角尖,换个角度,换个活法,想想怎么既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大家都容易接受,这是蜥易的原义。考虑问题别好高骛远、异想天开,不如接受现实,多接地气,退一步想问题反而能更稳健、更有建设性地完成任务,这是蝘蜓的原义。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是什么样子就表现什么样子,有什么就说什么,顺势而为,把那些非分之想挥刀自宫,这样反而能守住自己的本分,不会丢了初心,发挥自己的专长,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是守宫的原义。像羊那样顺服、合群、跟从首领、也有自己的一点坚持;也像水那样安静,能屈能伸,按着环境温度蒸发自己,贡献出自己的一点能力,反能归回天空和大海,循环不止,生命不息,得了最大的益处,就是“羊益切”。这样,就能以原野般平平坦荡、生机盎然的无极为开始,以返回无极为终局。只有明白了原始反终,才能明白去世反而是生的开始。原始反终的历程是天地日月鬼神一切作用之和,着实不易,但生活在那个最终的社会里,凡事平平坦荡,幸福变得容易。“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就是说:易太棒了,活在易的状态里幸福到家了!

原,金文写作“厂,泉”。泉,甲骨文写作“一,两个相反的乙,示,步进的丶”,可表脑电波与大脑褶皱的持续互动,让光中的信息逐步凸显加深,像一台光刻机。泉的甲骨文也写作“一,两个相反的乙,丂,倒写的小,力”,可表水离子之间常常频频较量,高者反降,低者反升,静压力平衡。泉是地下水承压涌出的像。大脑也是一样,颅内常存静压,脑电波活动造成压力波动,合成刻画大脑褶皱的力量,让光传递的信息,化成实体存在。所以,原的金文中,泉写作“乙形的六,三个逐步演进的丶”,表示意识反反复复逐步强化,泉汇成川,刻画大脑,如造原野。遇到大风大浪,还能处之泰然,因为胸中自有沟壑。

《说文解字》说:“原,水泉本也。愚袁切。”有了正确的“原始”,遇事才有正确的判断权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巧思不断,如有神助,“水泉本也”。干过傻事,得了教训,日后才能像猿猴那样灵活,就是“愚袁切”。灵魂成熟通达,脱离身体,再无荷载,才可反归无极,出生入死,原始反终。



《甲骨文编》泉,《金文编》原易,小篆写作“日,勿”。勿,甲骨文写作“两个逐步演进的丨,刀”。刀,是下来给人能量的波频反转,人使用能量如刀,同时生命流逝的像。勿,可表实体生命逐步演进,也逐步流逝的互反。日,是“一在口中”,可表人掌握了频动转化,让频复合,如太阳核聚变,又生出光来。《说文解字》说:“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人质切。”就是说:日光是太阳的果实,太阳聚合粒子,能量守恒就释放出光。人实质上也是这样,把物质在体内聚合,化成精神之光。所以,日通曰,即说话。易,可表生命必然流逝,物质忽然而已,精神却要日日升华。宇宙必衰微,回归起点的力量必兴旺。务必珍惜光阴,勿要为物所累,不如顺势而为,以物易光。所以,易当中加“一”就是楷书繁体“昜”,昜是“阳”的异体字。得光之能,顺势而为,发出光子,以物易光。光入为阴,阴静阳动,一静一动,阴阳互易,本为一体,自然而然。

以物易光而射,脑电波与大脑褶皱互动,让记忆碰撞,扭曲变形的信息相消,凸显不变的真理,即微弱的引力波在重构脑回路,形成“常德”。这是最弱的作用,却是终极的作用。大脑每次释放脑电波形成一个“电极”,但只能对应语言中的单音节,必须经过多次重复释放脑电波,才能有效降低反应的错误率。像射箭从反复失误到出神入化的过渡,“发于身而中于远”,从实际和现实出发,踏踏实实,没有捷径,所有兜兜转转都有意义,就是容易和不易的辩证。

易,不是寻找痛苦,而是寻找容易,学会自然而然,接受现实,接受自己,学会面对真实,才能实现目标。只要不断求索,对中正仁义的认识就会如灵光一闪,反照现实,大脑从不断膨胀的极化突然回归,躁动的波函数坍缩,看见那个奇点,感受寂兮廖兮的坦荡无极。人人都陷在宇宙的黑洞里,认识绝境,才会求生,死透反生。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德经·第四十章》


北宋 周敦颐 易有太极图


《说文解字》易,《甲骨文编》日,勿

周敦颐的“无极”思想可上溯于老子。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xī)。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道经·第二十八章》

那最高尚的德行,因经历过所有坎坷激荡,懂得微积而返、复又升华的道理,就以平常心看待万事如常,这是“常德”。老子为中正仁义的精神刻画了一位人的形象:就是有常德的人,他知道如何雄武有力,却甘于恬静弱小,象世上的小溪潺潺(chán),不好高骛远,复归于婴儿。他知道新光点滴渐白,内在成长的过程要甘于在暗中,所以他引领天下人不断渴望光明,同时不断发光做工,让人在实践中明白每人工作不同,但都不可或缺,内心就不再存有偏向极端,复归于无极。他虽然知道如何高高在上与众不同,却甘于卑微做小事,既像虚己供养众生的稻谷,也像世上任何一个普罗大众,委屈自己满足众人。如此卑微虚己,才可上可下、可与可取,成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干一行爱一行、和众人打成一片的人才。圣人用这样的人做官长,因为他能引导众人归向圣人那万事万物变通融合、所有人互助共和、天下不再互相割裂的心意。

天下都是这样的人,既是人人成圣、人尽其才的太极,也是无极在人间的大同。

光的内理是两个角动量的组合。两个光子像两组矢量箭头,如果两组矢量箭头彼此互补,好像相加,就是白,反之彼此相消,就是黑。所有不同的光混合,都能彼此互补,好像形成色相环,就是自然光。风雨之后,电荷充分释放,大气中的水滴均匀纯净,不沾灰尘,不但反射和折射能力强,而且所有水滴都一致地改变光的角度,把原本互补的矢量箭头们分开,在与眼睛40到42度夹角内的反射最为强烈,在这个范围内,方向相同相近的矢量箭头即同色的光重叠,颜色极化形成光谱,就是彩虹。头脑风暴,霝雨其濛,各种念头彼此角力,辩证分合,再造人的灵魂,就是人生风雨后见到的彩虹。彩虹是对阳光的反射,所以中心在此时与日影中心连线处,人站在地面上只能看到一部分,若在远离地面的空中就能看到圆形彩虹。彩虹是人背对太阳看到大量纯净均匀的水滴对日光反射,像日光出离的背影。太阳永远都在,要看到彩虹,在于风雨过后的水滴,也在于你站的位置,看的方向。


彩虹成像原理示意图,空中拍摄到的圆形彩虹

虹,甲骨文写作“冂,冂,两个相反的歺(è)”,可表水滴反复使光的角度偏转,不同频段的光被依次分开,通过路径重叠加强,形成光谱。虹,小篆写作“虫,申”或“虫,工”,可表光进入水的颗粒后,原来相合的角度被分开并极化。光通过生命的再造之工,每个光子的色彩都被展示到了极致。工,甲骨文通“必”,写作“示(一,丨),一”或“示,口”,可表原本混成合一的光通过生命,将自身演进的过程充分显示出来,规规矩矩,蔚然大观。生命只要按照所得之光的指示前进,必成此正果。所以,生命中所有方向变换、兜兜转转,都是贯通归零不可缺少的经过,将来各成一色,如项链上的宝石。庄周梦蝶,蝶梦庄周,你看到光的梦,光也需要风雨之后的你。盼望美好,践行美好,才能在风雨过后,回首观虹。人生中的碰壁翻转,化作头脑里的风暴,所有角度融汇贯通,就回到起初那个太极本无极的意念。歺,可以是黑洞扭曲光的丑恶,也可以是对超乎想象的错愕,前者对光贪婪,老我膨胀,后者坦然释放,反见真我。

所以,正,甲骨文写作“口,止”,可表在上平衡思辨,在下实践求索,从上得到了什么光、看见了什么色,单色也好,混成也罢,都规规矩矩地发出来、反映出来。各自从下努力上行,在上角度彼此互补、混成合一。底层基础与上层建筑互为反映,在下之行来自在上之政,在下顺从在上,在上看清结果,及时做出调整,头脑与身体良性互动,正常才得正果。

“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约翰福音》


色相环是颜色的互补、相近、加减的综合表达


1《甲骨文编》虹,2-3《说文解字》虹,《甲骨文编》4-5工,6正

引的甲骨文字形中,“发射形”在“弓或尸”的肛门位置,可表光从生命出来,消散化土,成工之终。这个终点就是“出”,甲骨文写作“止,倒写的宀或终”,可表光之止,是万物初生的起头,人之止,是光复出的回归。有出有入,有行有止,得失如此。止,甲骨文写作“凵,翻转的入”,可表光被散射偏振,原有的路径发生翻转。也写作“倒写的入,发射形”,可表按照一个角度不断发光,能量发出。天行健,人自强不息。每人按各自的角度,共同向着美好、向着更高更强上行。就像脚趾各有不同,合成同一个脚步,同一个方向。止的字形也可看做“卅或世,凵或倒写的入”,世界每个角落的混乱无序、能力悬殊、人人自危,却能合成出离围城的归途。这个从下脱离已有认知、面对未来和未知的畏途,向上回归起初、回归家园的经过,时时操练着你我付出与出离的勇气和信心。《说文解字》说:“止,下基也。诸市切。”光下来散入众人如土,团结一体为基;诸市各有特色,合成一国一家。

引出万物的,是在人里面渴望美好、渴望伴侣、渴望归属的精神。有了这个精神,才有生命成长、牺牲、传承,才有更快、更高、更强的社会进步,才有给你我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精彩人间。出,是《诗经·东山》的心路历程,是老子所说的“出生入死”,是“兵无所容其刃”的无厚入有间,是内在生命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在宇宙黑洞中的转向,即灵魂的方向。出,是放下自己,从认知的局限性中出离,回归人间大同的上行,进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无我境界,不断看破世象,可以更爱人间,“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精神与万物虚实互反,所以,世界走向虚假、败坏、无序给人的试炼,就是精神诞生的阵痛。起初神虚己引出万物,让人在宇宙黑洞的虚假扭曲中探索真实、践行美好,及至回归奇点,一切物理定律失效,重获自由。失去精神家园,才能逼出上下求索,再生精神,反向引出无我之灵,置之死地而后生。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德经·第五十章》老子说:人向往生,十有三,向往死,十有三;明明为生努力,却被牵引卷入了死地,为什么呢?因为他或她生在物质过于丰厚的地方,得到的都是被歪曲的信息。我听说微妙掌控生之道的人,走路不会遇到犀牛老虎,打仗不披甲胄不带兵刃。犀牛对他无所投其角,老虎对他无所用其爪,兵器对他无所容其刃。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个灵体,在他里面已经没有被物质牵引、捆锁光明的死地。他出而生,不再入而死,是已经出死入生了。


《甲骨文编》1-2止,3出

所有动都以静为支点,所有力都以反作用力为支点。力,甲骨文写作“丨,乂”,可表宇宙大爆炸的反动,即时空化演进的同时是反向作用增进的过程,并最终实现转变,这是力的惯性定理和加速度定理;最终归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存的混成之态,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理。力的甲骨文也写作“倒写的人或勺形或匕”,可表这个此消彼长、两相互反的发展,就像人生同时是人死的过程,不断给予生命时间空间的同时,必不断收取。到那时,频动不见,立即转化,即量子的纠缠态。量子纠缠就是从频动变化,即从一个极化走向另一个极化的太极,复归于两极随时相消的无极混成。

力,像一只从天降下的手。越大的力,我们看到它的发生,却不知道它积聚的过程,好像从天而降的天赋,其实出自内在发展的积淀。就像人能发力来自身体吸收能量和大脑智慧的成长。引,是两相内在转化的隐藏性;力,是两相从不变到变的突然性。二者同出而异名。暗中积淀,终能复反,就是力。力与其反作用相包容、相转化的演进,就是“加”,金文写作“力,口或贝”。贝,是相反而合、周转入丶、肉体终了、精神永驻的像,是力的痕迹,力的结果。力让频频转化,终必归零,向无极的步进,化作人人口中的传奇和宇宙众星的舞曲。所有数学运算的实质都是加,这是计算机的原理。不停加减,让人在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角力中,认识太极与无极,通过不断尝试,完成最终的翻转。

1-2《甲骨文编》力,3-4《金文编》加

神虚己而引出身,身虚己引出神,就是重申。人若领受了重申,主动出离自身的限制、学会付出,就是信,信的人将来就有赏赐。日日像吃饭一样向众人“申旦政”,传递这个美好信息,就是做神的工。一个人向什么方向用力,就是在重申什么信息,就是在做什么工。听其言,观其行,行动大于一切。信,金文写作“身,言”或“人,言”。言,甲骨文写作“辛,口”。光降低降卑,消散自身,这是光之辛,同时,人辛苦学习光的频动变化,让自己的天赋化光发出,这个认识的过程,是光中传递的信息被掌握、信心建立、知道何可信靠的过程,是操练、尝试、转变的过程。


《甲骨文编》言,《金文编》信

胜,楚简帛写作“仌,倒写的兆,冂,两个一,力”,这个字形即楷书繁体“勝”,可表粒子键接以往复频动即声子彼此传递能量,形成往复一致,稳定高效的结构力。这块宇宙能量的结晶在地质运动中浴火,又经激流重生,就是中国古代广义上的“玉”。是光入生命,生命之间不断传承其频,愈炼愈纯,良善美好的像。声子是虚粒子,以能量为其身,在晶体中像回纹般神秘、绚烂、丰富、大能地来回。玉和金属中蕴含声子,是物质纯净,信息贯彻的结果,仿佛在不断“重申”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就是“金声玉振”。汉代给逝者穿上金缕玉衣,成未来众人精神与身体合一的像。逝者口含玉蝉,表示频频终合,从土复出的精神复活,就像光化身成了言语,以传奇永存。


中国古代玉蝉

新中国最早发现的金缕玉衣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楚简帛:胜(勝)

这样,光在黑洞中的兜兜转转,化为玉中不停传递的震颤,晶格中锁定了进入的光能,成为内含的幽光,即宝石光。逝者口中含玉,像把黑洞吞入口中,所有信息不再辐射消散,而是凝结进入了一个新的身体。战国曾侯乙墓中,曾侯乙的口中共有21块玉琀。曾侯乙墓中的信息充分体现了逝者生前的成就和造诣,如一个信息富矿。“死被得胜吞灭。”——《哥林多前书》

玉,甲骨文通“丰、王”,写作“屮(倒写的入,丨),三或四或五个一”,可表节节化作生命之光的外显,既有五光十色的丰富,也有丰富经历形成的内涵,一个本来如青草倏忽的生命,也拥有了光的气节。玉,是一块这样的石头:它来自山高,曾经火炼,被埋在暗中生长,又随着激流落下,被撞击、破碎、沉淀,才安静地躺在岁月的河床上,让流水冲刷浸润,看日月变换,斗转星移,阴阳激耀已贯穿了它生命的全部,给了它一颗温润柔软、洁白细腻的内心,包裹在朴实无华、粗糙坚砾的外衣中,等待被一双慧眼发现、认识。

苍山一片石,心映星河月。洛水小人鱼,结伴戏浮沉。

《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sāi)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传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鱼欲切。”就是说:玉石像饱含水分那样包融反映出光的能力,像有自己的温度传给他人,这是以仁慈与他人互动;它以自己的角度映射光辉,让人认识它转化发光的规矩,这是以正义与他人互动;敲击它能发出舒服而悠扬的声音,绕梁不绝,这是以传递智慧与他人互动;它有自己的坚持,不屈不挠,不为利折腰,这是以勇力与他人互动;它虽质纯如精金,却质朴如顽石,不仗着什么能力被人利用,这是以高洁与他人互动。玉之所成,在于光的内理已经化作它生命的气息,在生命的历程中将它贯透了。玉之与光,就像鱼渴望水、与水反复互动,成了水的精灵。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鱼、玉龟和玉蝉;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玉琀(局部)共包括6头牛、4只羊、3头猪、2只狗、3只鸭、3条鱼


《甲骨文编》玉

宇,金文写作“六,于”。于,甲骨文通“亏、於、乌”,写作“丂,倾斜的一”。於,金文写作“鸟,人”。人不断思考、考察、认识光所有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意念用不同的光思考、考察、认识人的过程。丂,是“考、巧”的甲骨文本字,通“人,匕”,写作“翻转的入”,可表频与频相角,相牵互化,像光的两组矢量之间重新进行了一次排列组合,角度发生了一次翻转。《说文解字》说:“宇,屋边也。”正如黑洞的区域取决于其粒子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宇的区域,也正在通过所有物与物之间的相角互动而发展变化。所有的角力,都在一点点让熵值增加,能量消散,好像在亏损。其实光中的信息释放后,能量进入了光的反像,即引力波,如层层涟漪,刻画着所有区域的边界。光不断逝去的同时不断反向推波助澜,酝酿着一场大飓风,大潮汐。要考验那些有大智慧的飞鸟,在暴风雨后,享用大餐。

丂作为符号即拉丁字母“J”,是四字神名JHVH的首字母,常用作男性人名。英语中,John,Jim,Jacob,甚至指代任何一个男子都可以用Jack或Joe。正好just,正义justice,工作job,法官judge,法律juri,都源自“J”。


《金文编》宇,《甲骨文编》于通亏,《金文编》於通乌

宙,甲骨文写作“凡或冂,古”。古,甲骨文写作“丨,口”,可表生命对所有频动变化的尝试。尝试了极端,也经历了平淡,知道了自己的边界,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掌握了太极本无极的平衡贯通,一切反而重归凡常。就像暴风雨后一颗颗清澈释然的水滴,只让经过的时光暂作挽留,再坦然反射,没有躲藏,也不保留,每一滴都讲述他的传说,见证我们的梦想就在风雨后,我们里面的光就是未来的彩虹。《说文解字》说:“宙,舟舆所极,覆也。”所有大风大浪,风闻风语,皆为频动,皆为舟舆,待到宇宙的终极,回首反观,如水微皱。舟舆穷极,路径终点,至极反转,复归起初。

宙,甲骨文也写作“六,由”。由,甲骨文写作“以或厶或菱形,口”。你我里面有什么样的荷载,就有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表现,就像粒子固有一频,发出一光,对应一色。极端必以极端反映,平和也以平和反映。身体如何,精神如何,互为因由。不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也不知道如何成就精神。什么样的灵魂配什么样的身体。认识物质的宇宙,与认识精神的灵魂,看去是两极,出自同一个缘由。这个缘由,就是宙中的“由”或“古”,无论写作“丨,日或曰”,还是写作“丨,口”,都可表以口中的话语,发出一个存在,这个存在以两相的反动为路径和极限。出自话语,终于话语,出自频动,终于频动,都在意料之中。顺之自由,逆之不自由。这个存在向上发展,接近那个起初的意念;向下演进,终必明白言中之义。本为直言不讳,或以为危言耸听,或以为老生常谈,却成了一句咒语。

言以神动为反,光以零通为回,就是北京天坛皇穹宇的围墙——回音壁。皇穹宇是皇天上帝与清代列祖列宗灵位同享的神殿。殿前回音壁圆心处,有“三音石”,也称“三才石”、“天闻若雷石”。曾有一个意念在这里发出言语,如今正在倾听心声,等待回应。站在这里,声音被回音壁放大后,进入皇穹宇大殿回响,仿佛那日站在宇宙的奇点,寰宇瑶池如玉,新光幻化如虹,幸甚至哉,咏作一首风雨雷电的传奇。

“我看见仿佛有玻璃海,其中有火搀杂。”——《启示录》


北京天坛皇穹宇,圆形围墙即回音壁


《甲骨文编》1-2宙,3古,4-5由

(汉字解析的理论和方法,参见为什么说汉字是一个表义符号系统)

你可能感兴趣的:(阴阳激耀——“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