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研学D4: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研学课程过半,经过一场春雨天气清凉舒适,孩子们对研学的热情丝毫不减,一大早我们便出发去都江堰。有这样一句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为什么会引得无数的人来拜访呢?余秋雨先生曾在《都江堰》一文中说到“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都江堰究竟有怎样的奥秘,才能保卫着成都平原,让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呢?我们的脑袋里已经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导学老师在车上给我们讲关于都江堰的知识,我们才发现都江堰不仅伟大,而且神奇。神器在何处呢?2018年四川省遭受里氏8.0级大地震,四川大地满目疮痍,举国悲痛!然而,距离震中仅有17公里的都江堰却完好无损,这让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都江堰究为何存在千年而不倒?

都江堰的伟大在于它的智慧,也在于它的无私。它的智慧要归功于一个遥远的人物——李冰,公元前251年李冰任蜀郡守,这个看似不引人瞩目的决定却影响四川两千余年。“李冰,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余秋雨)李冰更像是一个科学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花了四年的时间考察水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叫人绘制水系图谱。他没有在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桌。正是有了懂规律、讲科学的李冰,才成就了都江堰的美名。

都江堰的无私在于他的奉献,因为有了都江堰,天府之国才“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都江堰不仅喂饱了四川人民,还在抗战时期为国家提供了近三分之一的钱粮。

这样一件集智慧与美德与一身的杰作,我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认识它了。

来到都江堰,首先感觉到的一个字便是“美”!目之所及皆是绿水青山。

如画美景
我们的合影

进入都江堰景区后,首先看到的是治水三宝-卧铁、竹笼和马扎,这也是李冰智慧的结晶。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想知道宝瓶口是怎么修成的吗?(欢迎留言)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滔滔的岷江水已经让我们感叹大自然的壮观了,《放水大典》更让我们感到震撼!整场演出规模宏大、布景精美,带我们穿越秦汉、走过明清、来到当代,感受古往今来天人合一、安逸和谐的川西平原生活。感受岷江之水的刚柔并济和天府之国的宁静悠远、安逸闲淡。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后我们一起起身进行拜水活动!

图片发自App


午餐餐厅一角

返程车上,我们又有新任务了——制作马扎。每个小组制作3个,我们想这还不简单吗?不就是六根木棍捆在一起就行了吗?然而现实却啪啪打脸……看似容易的事情做起来却很难,怎么才能固定住呢?绳子怎么绑?一个人完成不了怎么办?一系列问题让几位同学开始打退堂鼓了,但是这么容易就放弃不是我们的风格,还是想办法吧!找同伴、问老师、查资料,琢磨正确的绑绳方法,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有的小组完成了一个,有的小组还在探索,但是却没有放弃。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终于大功告成了,这是我们三个组的作品,等待老师的评比!

图片发自App

下午是“嗨玩儿”的时间,玩什么呢?答案是“玩科学”!我们来到了期待已久的四川科技馆,四层的科技馆让我们跃跃欲试,每层都有不同的功能,有航天航空、物理、数学、人体和机器人等很多分区,赶快玩起来吧!

猜猜我们在哪?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如果给今天加一个主题的话那就是——科学!在行走中学科学,在玩耍中学科学,真希望青岛的科技馆也能越建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都研学D4: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