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3

郭老师陪你写作文:知足,还是不知足?

文/郭青松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名言材料:

幸福的最大障碍就是期待过多的幸福。——(法)丰特奈尔

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残疾人歌手刘伟

事实材料:

佛系青年:网络流行词,该词最早来源于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青年”,指那些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的青年人。比如,对这些青年来说,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对此,你怎样理解?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卷者态度】

这是一则“并列式”材料作文题目,第一组材料由两句观点截然相反的话组成,可以说各有各的道理:第一句名言是告诉人们要懂得知足,否则就难以体会到幸福;第二句名言告诉人们,既然活着,就要积极努力追求,也就是要“不知足”。第二组材料介绍“佛系青年”的一些特点。读懂了这些,具体立意就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

1、最佳立意:学会不知足/不知足才是向上的动力。虽然第一则名言表面上告诉人们要懂得知足,但其意在告诫人们不可贪婪,否则,就算拥有再多,也体会不到幸福。这不等于“不求上进”。刘伟的话是告诉人们要积极向上,要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也就是要有“不知足”的精神。而从介绍来看,“佛系青年”们的表现不是“懂得知足”,而是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缺乏上进心,命题人对这类人持批评态度。综上分析,命题人提供两组材料的真实意图就是告诫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要学会“不知足”,要有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生活态度。单纯从审题角度看,这一立意可得60分。

2、一般立意:既要知足,又要不知足。本立意虽然和材料联系紧密,提到了要不知足,但有点“和稀泥”的味道,没有突出重点。单纯从审题角度看,本立意可得48分。

3、沾边立意:知足常乐。本立意只看到第一句名言,完全忽视了其他材料,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单纯从审题角度看,本立意最多只能得30分。

【范文引路一】

别把“知足”当作懒惰的借口

中国有句俗语叫知足常乐。然而,“常乐”不等于“长乐”。如果只顾眼前的“常常快乐”,就容易乐极生悲,泰极否来。不信?有史可鉴。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曾说:“如果我能活二百年,整个欧洲将匍匐在我的脚下。”她正是有这种永不满足的欲望,才成就了俄罗斯帝国的辉煌。战国七雄混战,军阀割据。秦国真是有了“并吞八荒之心”,“席卷天下之意”,才能“履至尊而制六合”。观其余六国,其先祖“暴霜露,斩荆棘”,可谓勤勤恳恳,努力上进。可是,“老子英雄儿混蛋”,他们的子孙不求上进,只求苟安,割地以求一席之寝,不知彼强此衰,终为秦国所灭。究其源,就是这些人缺乏凌云之志,只想守着现成的东西“享受生活”。

  宋,是汉人的骄傲。它创造了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盛世。可它却为保朝夕王朝之基稳固,不惜劳民伤财,只为辽元片刻之欢娱。这造成大宋王朝的国力日渐衰落,却送给敌人大量的物资,这就像给一直饥饿的狼喂肉,当你无食物再给他时,他便会把你给消灭。南宋、北宋,只想着“偏安”一隅,最后只能是连苟安都不可得了。

清,曾因乾隆、康熙的励精图治,整个中华民族变富殷起来。但到它们的后世,大权旁落,国家的领导权被慈禧掌控,当整个华夏大地被坚船利炮所控制时,她只是想到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不是强中华之国力,抗列强之侵略。满清贵族们多是饱食终日,荒淫奢侈。于是,国家落后,落后就挨打,挨打之后还不求上进,只以一种阿Q式的态度来自欺欺人,国家就要灭亡了。

  国家如此,个人亦然。“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积极向上不一定能成功,不一定能成为“人上人”,但如果不思进取,你获得不是平凡,而是平庸!那不是“知足常乐”,那是“知足常庸”啊!

  呆滞的表情,嶙峋的身体,只能坐在轮椅上眨眼睛,悲惨如此,但霍金依然用他敏捷的大脑探索着整个宇宙,用跳跃的思维在思索着整个世界,他是巨人,他也是一个平凡人,一个永远积极向上的普通人。

帅气阳光的外表,上身却只有空荡荡的衣袖。但是他曾流过的汗水能够滋润整个撒哈拉沙漠,他是刘伟。他曾经想到赶紧去死,可他选择了精彩的活着。他用奋斗谱写了一首华丽的钢琴曲。

他们都在奋斗,你说你很满足于现在的幸福,很知足?呵呵,别把这当作你懒惰的借口!

【范文引路二】

千万别做“佛系青年”

古语有云:“知足常乐。”有了足矣,何需更多。虽然千年古训时常萦绕耳际,但一颗不知足的心还是让我对此颇为怀疑。作为90后的一员,在我看来,那些奉行所谓“知足”的“佛系青年”其实是懦弱者、懒惰者。

对待他们,我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生理年龄不大,心理年龄却步入中年,大概是当前很多青年面临的困局。现实可能是,我们还没有积累足够跟生活较劲的资本,却在挑战来临时缴械投降,看似解脱,实则逃避。难怪有人评价说,这哪里是什么“佛系”,明明是“懒系”。不怨、不怒、不争,就是不善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把理想和信念当回事。

或许,不该用这么消极的语言来评判“佛系青年”们。但一个年轻人要活得“佛系”,需要很多条件,并非自己的意志所能左右。衣食无忧但远非经济自由,生活安稳但平淡乏味,情感充实但并不轰轰烈烈,“佛系”青年的画像大抵如此。他们未必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却一心期待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然而,世间最大的浪费,就是对时间的挥霍和对未来的透支。

我们也要看到,很多年轻人还没达到“佛系”的境界,他们依然为了社会阶层的上升而奋斗,为了一份“小确幸”而殚精竭虑。相比较而言,“佛系青年”是不害怕失去的一代人。他们在相对富足的环境中成长,接受还算开明的教育,又有大把的机会阅尽大千世界。打车不计较司机绕路,健身光知道走路,这是因为还有底气——至少不必为了柴米油盐费心,也觉得高血压、高血脂的“油腻”中年生活离自己尚远。如果出门总要计算哪种公交换乘路线更省钱,还有什么闲情逸致谈“佛系”?

蒋方舟化用智利诗人聂鲁达回忆录的话说,“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对自己,这位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女作家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很多青年可不这么认为,没有沧桑恰恰成了他们最大的沧桑。岁月静好,只缺烦恼,遭遇一点挫折就会被迅速放大,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以为暴雨将至,这是幸福,也是缺憾。

沧桑越少,越容易怕麻烦,有了小小的麻烦就急急忙忙“断舍离”。追求舒适的生活,当然麻烦越少越好。但是,躲避麻烦不是缺乏担当的借口,这一点值得朝着“佛系”大道上一路狂奔的每一个人谨记。

云淡风轻固然好,但别忘了世上还有长河落日的雄浑壮丽。追求理想总是需要一些刻骨铭心,或许无缘大风大浪,但也要学会驾驭一叶轻舟。与隐遁在千万人之中沉默寡言相比,孤独的远航、划破天际的呐喊更值得尊敬。人生,只有不知足,才能超越;灵魂,只有不知足,才能达到一个高度,进入一种境界。

前面是一片未知的空间,不知足者,常乐;常乐者,不知足。


p єU���#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