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的“家精神”——基于家居格局角度

        在上次讨论会上,我们和郑老师一起讨论了关于“记忆与祖先观念”的问题,我对文章里的很多方面都有感悟,比如说不同的家庭互动关系中体现的家文化、文学及影视作品里的“传家之宝”等物质文化代际传承的意义等等,但我最想分享的还是关于我们中国家庭在家居格局设计理念里暗含的“家精神”。我认为在各种看似稀松平常的家居设计中其实蕴含着家庭里面深层次的文化理念,而且这种理念大都是从祖辈那里沿承而来的,所以这就很好的契合了铃木荣太郎先生在文章中提到的“家的精神依附于房屋、器物、劳作、仪礼、水田、田埂,这实际上意味着,家以多种器具、工具、行为,形成其独特意义空间。具体而言,就是日常性场合是如何通过物象被建构,而有关家的记忆又是如何形成的”的观点。我想分享的是家文化的传承到底对于家居设计有什么影响。

        讲中国人的家庭文化传承,好像不得不探讨一下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我们知道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一个以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教育体系,家教一直是中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板块,它所产生的作用往往超过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大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训。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流传于世的家训不下百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北宋司马光的《家范》、南宋朱熹的《朱子家训》、晚清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这些学者大家们希望能够采集这些优秀的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范本,以此来教化民心。司马光自己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由此可见家训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仔细翻阅古代的家训类书籍,我们会看到中国人的价值排序。在这些家训里面,被提及最多的价值观,排行第一的是孝父母,第二的是友兄弟。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接下来排行第三第四的分别是护坟茔和重祭祀,而且这四条家训是我国古代家训集录里超过一半的书里都会涉及到的,中国人对于祖先和家庭的重视可见一斑。

图片发自App

        家训里面集中体现的这套亲血缘重伦理纲常的价值观念是维系家族凝聚力以及保持家族永续的精神支柱。那么如何让子孙理解这种精神价值并把这种精神价值落实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个器物上,就变成了每一个家长都必须要解决的重要命题。

        下面,我以家居用品的摆放为例来谈这一问题,我们都知道,在当今一些农村的老房子里仍然保持着一种传统的家具摆放的格局,虽然不是很常见了,但不能否认至今仍然有不少家庭还在沿用着。我国民宅的住房一般进入大门以后看到的屋子即是中堂,两边则是厢房。有的农村房屋建筑结构迄今仍然保留着这种建筑格局,城市化的住宅结构虽然五花八门,但是厅与室一般仍然是相配而成,所以城市住宅里的客厅也就是我们说的“中堂”。在我国传统的房屋建筑中,中堂的位置很重要,它是一户人家的脸面,又是主人身份与尊严的象征。所以,在传统的家具布局中,中堂布局是最为讲究、最为严格的。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中堂的正中央,通常会摆放着一套中堂家具。一般由一张四仙桌或八仙桌、一对扶手椅或太师椅,再加上长条案和花架等组合而成,在传统的家具中,这也是仅有的一套组合式的家具。中堂家具形体一般都很大,体现出沉穆庄严的气度。例如中堂的条案大多就是翘头案,上置香烛、佛像、古玩、寿石等物件,背后的墙上常张挂书画。条案两旁靠墙的地方常常会摆放一对考究的花几,起着整体协调的作用。翘头案的前面摆放供桌或八仙桌,方桌两旁常摆放一对“太师椅”,也大都形态壮实、庄重华贵。而在桌子和椅子的扶手与靠背上,大都精工镂雕,比较常见的有拱璧、龙凤等纹样,体现出主人的身份,也寓意着吉祥。

图片发自App

        中堂家具根据堂屋的用途,功能也有所侧重。中堂的功能一般分为会客、行礼仪和做佛堂三类。有别于书房和卧室的私密封闭,堂屋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因而它也被称为是“中国人的面子”。因为中堂是家庭会客、行礼仪的重要且唯一的场所,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会客和行礼仪十分讲究主宾、尊卑、上下、长幼关系,这种关系严谨地传达着中国人“孝悌忠义”的伦理观,所以受这种儒家礼教的熏染,宗法礼制在中国人的日常用度包括家具上都有所体现。

①会宾客——中堂的家具布局依照中国人传统的“以左为尊”的习惯,扶手椅或太师椅的座序以右主、左宾或左为上、右为下为序,在会客时,按主宾、尊卑的秩序入座,这就叫坐有坐“相”。这个“坐相”,既是外化的形式,又是礼仪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家族中地位尊贵的主人,在不行仪式的时候,也只在右边落座,一是表示谦恭,二是虚位以待,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中堂的一对座椅通常不会同时使用。

②行礼仪——比如在举行我国传统的中式婚礼时都有拜高堂的礼仪,在进行这个礼仪的时候,父母一般都是坐在中堂中间的一对扶椅上接受新郎新娘的大礼,这种仪式的背后体现的正是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孝意。

③做佛堂——当堂屋兼做佛堂时,则会在翘头案正中设置佛龛或福禄寿三星,或供奉已故的亲人牌位,案上配置香炉、香插等供物,用于感念祖先和为子孙后代祈福。

        我们可以发现,这种“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秩序感在中堂家具上体现得特别充分。可以说,中堂家具是所有的传统家具中最为独特的,它作为堂屋中最为重要的一套家具,向我们全方位的体现了中式传统的礼仪。而从家精神角度来考量,中堂家具也正是其立身治家精神的充分体现。

        总的来看,中堂家具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家具,折射着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文明礼节,也是家庭文化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经常会说从中堂家具看家庭文化。集案、桌、椅、架于一体的中堂家具,涵盖了大部分家具类型,又完整地保留了家具的各项功能。它作为中式家具的代表品种,从形式到仪式的每个细节,无不反映着传统文化语境下,我们这个民族对礼教的遵循、对祖先的崇拜、对家族永续的希冀。另外,在建筑风水学领域,人们认为堂屋的布局会在潜移默化中直接主导和影响着住宅内所有成员的精神状态以及生命健康,也关乎着家族的盛衰。因此,中堂位置是一个住宅中最为庄严神圣肃穆的区域。很多家庭对于此区域内每一件物品的摆放以及墙壁悬挂物的要求,都极其严格和慎重。

        但是,近几十年来,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现象渐渐淡出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只在少数家庭和爱好传统文化的人群中默默传承。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无外乎历史的变迁、居室结构的西化、价值观的多元、生活的快节奏、现代中国家庭的人口结构变化等等。中堂的外在形式在变化,同时中堂文化的内涵也被人们渐渐的淡忘。现代社会中,家具体现权威的作用已经弱化,而仅仅演变为家居设计的装点,如今在厅堂中,人们经常会安置一套简易的沙发和茶几来替代传统的中堂家具。因为现代人追求轻松自在,简单明快,讲究居家的舒适体验,不想太过庄严肃穆,这无可厚非。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家庭文化和家精神的言传身教不是没有了,潜移默化的家庭伦理教化也不是被现代人丢弃了,只是载体改变了而已,它仍然在家居环境中的一草一木还有家里的每一处痕迹中存在着。

图片发自App

        当然除了中堂家具,家居格局里还有很多地方以及很多现象也体现着家精神。比如,家里的私密空间跟客厅是什么样的格局关系;在那些有多个孩子的家庭里,大儿子和小儿子或者儿子和女儿在这个家里怎么分配居住空间;还有住在一起的三代人,祖父母、父母以及孩子之间的伦理关系、遵循什么相处法则通常决定了这个家庭里面选择什么样的家具,配备什么样的墙饰以及其他的家居设施,这些现象都是“家精神”的体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中国人的“家精神”——基于家居格局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