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谬误系列之确认谬误

“万万没想到”这本书里,作者举过一个例子:

实验者给每个受试学生发一套性格测试题让他们做,然后说根据每个人的答案给其各自分析出来了一份“性格概况”,让学生评价这个概况描写得准不准。结果,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个说的就是自己。而事实是所有人拿到的“性格概况”都是完全一样的!人们更愿意看到说的跟自己一样的地方,并忽略不一样的地方。

同理,包括星座,属相,血型,色彩等等把人分类后,有着不同的分析描述,这些分析描述和“性格概况”的测验里的情形是类似的,即使给测试人都一样的分析,那些人也会认为这就是在说自己。因为人们更愿意看到说的跟自己一样的地方,并忽略不一样的地方。

可以打开喜马拉雅APP,搜索乐嘉,会出现乐嘉性格色彩的相关课程,再翻翻关于这些课程的评论。这些上了课程的人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色彩性格分析里的描述和自己非常相符,继而就相信了这些伪科学,让乐嘉这种忽悠能持续捞钱。

这个现象被称为“确认偏误”,它指的是

个人选择性地回忆、收集有利细节,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资讯,来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设的趋势。这个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如此的普遍,以至于人们常常会忽略这一倾向。

C计划的训练营里举过这个例子,同样是犯了确认偏误:

1989年巴西航空254号航班飞机飞往错误方向,导致燃料耗尽后迫降,造成13人死亡。调查结果发现,这是由机长误读了航向数据造成的。但当时已经有种种迹象显示,飞机在飞往错误的方向,但由于机长心里已经有自己认定的方向,认为自己的经验不可能会错,就不断地合理化自己的决策,忽略显示方向错误的证据。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估计都有自己偏爱的某个公众号,会不自觉的认为其发布的文章篇篇在理,对热点事件,社会新闻的解读也最公正,讲逻辑。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偏爱这个公众号呢?是真的因为作者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还是因为他擅长抓住粉丝的心理,说粉丝爱听的话,然后有反对意见时再把反对分子拉黑,以此不断地筛选出那些愿意为他的产品付费的人呢。

在确认偏误下,人们更容易相信没有经过证明的观点,更容易被先入为主的印象所影响。这时候,你就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大脑,仔细地辨认一个观点的由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逻辑谬误系列之确认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