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进步史》 张凯解读
关于作者
罗纳德·赖特,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和畅销书作家。他在小说、历史和散文这三个领域都获得过奖项,文字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出版。
关于本书
本书是赖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一经出版,就被英国《泰晤士报》评选为年度好书,还获得了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媒体的一致褒奖。这本书不到 200 页,但是内容非常丰富,影响了多个国家政府的决策和国际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成了英美加三国政客面对环境、人口、经济、科技、战争等重大问题时的必读参考资料。
核心内容
一、什么是进步的陷阱?
二、进步的陷阱有哪些形式?
三、我们的文明本身会不会也是个陷阱?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前言
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这一期音频我们要说的这本书叫《极简进步史》,副标题叫做《人类在失控中拨快末日时钟》。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有些反常识的观点:我们所推崇的进步不完全是好事,人类在享受进步所带来的便利时,也很可能掉进了另一个陷阱。
说起进步这个词,我们总是对它持正面的态度,文化的进步、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我们人类文明这一艘巨轮不断向前,我们相信一切的问题都可以依靠进步得以解决,以至于进步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信仰。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此时此刻,我们对进步的崇拜是不是也在变得盲目?就像几百年前的人们坚定不移地相信神在操控宇宙一样,我们对进步的理解,是不是在未来的人看来也是一种愚昧?我们需要反问自己一下,进步真的能解决一切问题吗?它一定是带领我们朝更好、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吗?如果是,那躺在历史尘埃里的、在进步过程中死亡的文明又该如何解释?如果不是,那在进步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陷阱,要如何做才能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在这本书中,作者就和我们探讨了这些问题,帮我们理清人类与进步之间的关系,提示我们现代文明并不特殊,只有正确地理解进步的规律与风险,才能让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书的作者叫罗纳德 · 赖特,是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畅销书作家,他在小说、历史和散文这三个领域都获得过奖项,文字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出版。 《 极简进步史 》 这本书是罗纳德 · 赖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来源于梅西讲座。梅西讲座是加拿大的媒体、出版和教育机构联合设置的一个讲座,目的是鼓励各个领域的专家传播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这本书就是根据赖特在梅西讲座的讲义整理而成,一经出版,就被英国《泰晤士报》评选为年度好书,还获得了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媒体的一致褒奖。这本书不到 200 页,但是内容却是非常的丰富,影响了多个国家政府的决策和国际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成了英美加三国政客面对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经济问题、科技问题、战争问题等国际重大问题的必读参考资料。
市面上与这本书观点类似的书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有戴蒙德的“人类大历史三部曲”,也就是《第三种黑猩猩》《枪炮、病菌与钢铁》和《崩溃》。本书的内容和结构有点像这三本书的缩略版,内容都是探讨人与自然、人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呼吁人们要从现在开始有节制地使用自然资源,不一样的是,这本书的语言更加简洁,在不到 200 页的篇幅里,不仅梳理了人类从石器时代一直发展到 21 世纪的今天,记录了文明发展中所经历的好与坏,还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思,提醒今日的人类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不要跌入陷阱里。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首先,虽然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在2017年才发行,但它本身的成书年代比较早,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因此有一些关于文明史的最新研究发现和观点并不在本书内容之中,它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其次,因为作者的小说家身份,加上本书篇幅过于短小,里面对很多史料的考据并不严谨,作者的观点也带有比较浓烈的悲观主义色彩,作者认为,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到本世纪末人类文明就会陷入混乱和崩溃,这种比较绝对的末日说目前并没有切实的证据,只是作者本人的主观推测,我们在读的时候需要认识到这一点。
下面我们就进入书中,分为三个部分看看作者的观点。第一部分:什么是进步的陷阱?第二部分:进步的陷阱有哪些形式?第三部分:我们的文明本身会不会也是个陷阱,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才能避免重蹈覆车散?
第一部分
点势能的两大技巧
先说第一部分,什么是进步的陷阱?
进步这个观念,一直在假定人类文化永远在变得更高级、更复杂,只要人类文明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就永无止境,最终,进步会把我们人类带向一个持续繁荣的文明世界。历史学家西德尼 · 波拉德把进步描述成人类演化的规律,他认为这种规律是单向的、不可逆的,我们会在不断的进步中强化自己,总之,进步就是好事。当然,从演化角度来看,人类确实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从技术角度来看,人类的技术也足以在地球上称霸,但是作者认为,这个观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站不住脚的。进步带来的不一定就是好事,因为历史上有很多文明就是在进步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如果我们现在不提高警惕,最终就会像那些已经死掉了的文明一样,陷入进步的陷阱中。
那到底什么是进步的陷阱?作者认为,人类对技术进步和物质发展的无止境的追求,掠夺自然资源的速度越来越快,加上道德对人类的约束并没有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因此,人类会把自己放入一个越来越匮乏、混乱和不安全的境地中,最终很可能会在进步的过程中走向毁灭。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进步的陷阱。
就比如说在旧石器时代,狩猎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短期来看是养活了更多的人,但是从长期来看,反而终结了狩猎这种生活方式。我们都知道,在旧石器时代,人类都是靠狩猎为生,特别是我们智人这一分支,凭借团队协作和比其它种族更加先进的武器,开始从非洲大草原走出来,向世界各地扩散。这个史前的人口流动,对当时的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智人每到一处就会带来当地大型物种的灭绝。比如,加拿大有个“碎头野牛跳崖”遗址,是当地人专门大规模猎杀野牛的地方,他们用石头造出狭窄的路径,然后逼迫野牛跳下10米高的悬崖,再集中处理野牛的尸体,这个悬崖已经使用了5000多年,崖底的尸骨堆积起来有10米高。我们从这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大型动物的杀戮就具有工业化规模了,一次狩猎的规模可以达到上万只,规模相当大,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生态平衡。这个过程在尤瓦尔 · 赫拉利的《人类简史》那本书中有详细的描述,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那本书来听听,我们就不做过于详细的说明了。
这里要插一句,这种智人带来物种大灭绝的说法在目前仍然是有争议的,有辩护者认为,气候的改变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因为人类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的狩猎时间长达百万年,但是并没有把所有的生物都灭绝,相对应的,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和全球气候的巨变同时发生的,很可能是冰河时代来得太迅猛,导致那些体型较大的动物没办法适应,最终灭亡,这也是一种解释。当然,本书的作者赖特更加倾向于相信第一种观点,智人是大灭绝的主要推手。赖特认为,当智人在疯狂地扩张地盘,完善狩猎技术,获得了更多的食物后,会带来一个恶性循环:更多的食物就意味着能养育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孩子也就需要更多的食物,更多的食物也就意味着自然界中剩余更少的猎物,最终的结果就是,这场动物大餐最终会被吃完,人们必须进入农业社会,才能养得起这么多人。你看,狩猎这种生活方式反而被狩猎技术的进步给终结了,这就是掉入了一个赖特所说的进步的陷阱。
那你可能会说.你说的那都是远古时期,那时候的人都是原始人,并不受道德约束,杀戮的欲望比较强,我们现代人都是文明人,可不会做那样的事,但是赖特认为,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我们现代人并不比野蛮人好多少,单单在20世纪,就有至少一亿人死于战乱。看看古罗马的斗兽场、宗教法庭的火刑、纳粹的集中营,这都是在文明社会发生的。换句话说,我们的道德并没有跟上技术的进步速度,暴力行为从来没有终止过。现在,核武器被创造出来,当核能这种毁灭地球的力量掌握在这些看上去像现代人的原始人手里时,进步很可能只会把我们引进一个死胡同。
总结一下第一小节。赖特的观点是,进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并不一定都是好事,我们人类对技术进步和物质发展无止境的追求,使掠夺自然资源的速度越来越快,加上道德对人类的约束并没有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因此,人类会把自己放入一个越来越匮乏、混乱和不安全的境地中,最终很可能会掉入进步的陷阱中。
第二部分
我们继续说作者的观点。刚才说了,赖特担心我们很可能会在追求进步的同时掉入进步的陷阱当中,为了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陷阱,我们需要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出它的规律,就像找出坠毁飞机中的黑匣子一样,通过对这些黑匣子的解读和总结,我们才能防患于未然。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二部分重点内容。那么,进步的陷阱有哪些形式呢?赖特用了三个比喻,分别是失控的火车、纸牌屋和恐龙。
首先是失控的火车。什么意思呢?就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就像一列失控的火车一样,一旦开启就停不下来,会依照惯性走向毁灭。赖特举了南太平洋复活节岛的例子。
在大约公元 5 世纪,一些波利尼西亚的移民坐船来到了复活节岛定居。当时,整个岛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他们用棕榈树制造独木舟,出海捕鱼,还建造巨大的石像,可见,当时的物质生活已经很富裕了,因为只有物质充裕的社会才能支持得起这样耗时耗力的文化工程。可是没过多久,这个岛上的经济就开始恶性循环:由于森林被过度砍伐,老鼠泛滥,人们没有木材造船出海,食物就越来越匮乏,但是,当时的人们似乎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想法,把岛上的树砍得一棵不剩,到最后就是爆发战争,人口大量地减少,短短 200 年的时间,这个岛上的人口就减少了 90 %。当欧洲人在 18 世纪来到复活节岛的时候,岛上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栋木屋,可怜的幸存者依偎在石像旁边,非常凄惨。复活节岛的灾难绝不是个例,在波利尼西亚群岛中,还有汉德森岛、皮特凯恩岛等多个岛屿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似乎一发展,岛屿的自然生态环境就会被毁灭。
那你可能会说,岛上的资源有限,这样的海岛文明它不具有代表性,其实,在大陆资源丰富的地方也会遇到这样的案例,比如苏美尔文明。赖特认为,苏美尔文明也是由于对资源的过度掠夺才走向衰败的。一开始,那里是水道发达的三角洲地带,芦苇密布,鱼类成群,河流冲击下来的土壤非常肥沃,让粮食产量比别的地方多很多倍,但也是因为对森林的过度砍伐,过度的耕作和放牧,导致当地的生态被破坏,土地变得盐碱化,让粮食严重不足,随后而来的就是战争、动乱,最终,那片土地再也没有恢复过来,即使几千年后,这些古城的周围依然是半荒漠状态,完全不适宜居住。
作者认为,不管是岛屿还是大陆,只要这个社会高速发展,就会开始严重掠夺自然资源,最后让社会没办法持续发展,最终崩溃。这就像一列没有刹车的火车一样,会依照惯性冲向毁灭。而且,这种由于自然资源枯竭而崩溃的社会,通常就再也没有办法活过来了。
作者用的第二个比喻是纸牌屋,意思是一个社会结构就像纸牌搭建的屋子一样,抗风险能力差,风一吹就散架了。
过去的人类社会,不管是城邦制度还是中央集权制,社会结构都像一个金字塔,金字塔越大,自然这个社会越繁荣,于是统治者会本能地不断扩大自己获取资源的范围,不断地从边缘地带获取财富,然后集中到中心地带。这些边缘地带,可能是帝国政治和贸易的前线,也可能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通常这两者都有。但是金字塔底部的扩展总有极限,当它到达极限的时候,就是这个社会最繁荣的时候,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时候,因为它对自然生态的依赖也达到了最大值,就像一个用纸牌搭建的金字塔一样,只要你还想往上垒,它总有散架的时候。对于社会来说也一样,除非有新的财富或是能源出现,否则它就没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它维持现状的唯一方式,就是继续消耗周围的资源,不断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和剥削人民。这时候,只要外部环境的轻微冲击和社会内部的一点震荡,比如农作物减产、疾病、干旱,或是有人发起革命等,都有可能让这个社会崩溃。
就比如说玛雅文明,有学者说玛雅的衰落是因为公元9世纪早期的一次干旱,但是有证据显示,在那次干旱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社会结构就已经开始变得脆弱。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他们的森林被大批量地砍掉,可以耕种的田地变得严重不足,加上统治阶层变本加厉地剥削人民,最后,仅仅是一次干旱就变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稻草,整个社会就像纸牌屋一样说倒就倒了,其实这只是表明玛雅文明当时的社会结构抗风险能力很差。
最后一个比喻是恐龙,意思是说统治阶层就像大型的恐龙一样,虽然力量强大,但是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害怕改变,拒绝调整,最后因为适应能力差,带着整个社会走向毁灭。
赖特引用了帕金森定理来解释这个过程。帕金森定理意思是说,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不可避免地会收益越来越低,即使其它的条件都不变,运转和防卫一个国家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最终会让这个国家不堪重负。就比如说罗马帝国,到君士坦丁时代,罗马帝国的军队人数就已经达到了五十万,而当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税,富人不需要缴纳农业税,交税的主要就是穷人,这对当时的穷人来说就是巨大的经济负担,但是,政府没有削减开支,没有去寻找新的解决办法,而是发起了更多的战争。发生经济危机之后,他们的对策是让货币贬值,结果可想而知,古罗马便士硬币里所含的银越来越少,通货膨胀严重。像埃及小麦,在帝国鼎盛时期价格为半个便士,不久后就涨到了一万便士,最后被通货膨胀和不公平税收折磨的穷人们开始叛离,整个帝国开始走向崩溃。从前面我们说过的复活节岛、玛雅文明这些案例,我们也能看到统治阶层不作为,不及时调战略,最后一步一步看着社会走向溃败。
总结一下,这一节我们说了人类总是会掉入进步陷阱的三种形式,分别是失控的火车、纸牌屋和恐龙。失控的火车,是说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就像一列失控的火车一样,一旦开启就停不下来,会依照惯性走向毁灭;纸牌屋,意思是一个社会的结构就像纸牌搭建的屋子一样,抗风险能力差,风一吹就散架了;恐龙,意思是说统治阶层就像大型恐龙一样,虽然力量强大,但是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害怕改变,拒绝调整,最后因为适应能力差,带着整个社会走向毁灭。客观地说,一个社会崩溃的原因其实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文化、政治、战乱、疾病、技术的变革、气候的反常等等,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有,这是一个综合的结果,不过这三个比喻倒是很形象,能给我们现代人如何看待目前状态有很好的启发。
第三部分
点势能的两大技巧
前面说了进步的陷阱和它的表现形式,下面我们说第三部分,我们的文明本身会不会也是个陷阱?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前面我们说了很多走向崩溃的文明的案例,规律是知道了,但是你心里可能会嘀咭,我们现代文明应该是个特例吧,我们现在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失控的火车似乎谈不上;我们的技术那么发达,对抗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纸牌屋好像也谈不上;而且我们的信息那么丰富,政治家们也不太可能像过去那样完全无视民众的意见,也在努力做出调整,恐龙似乎也谈不上。赖特说的似乎太悲观了,就像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有很多悲观主义者预测未来的世界将是灾难性的,还发展出了一系列以灾难性为主题的讽刺文学,后来证明那些都是幻想,我们现在依然活得好好的,这足以说明我们是个特例,我们已经驯服了大自然,冲破了历史规律,进步会带着我们一路走向繁荣。
但是作者赖特的观点是,我们并不特殊,那些预测者们可能在细节上是错的,但是他们预见的那些麻烦可一点儿没少,像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冷战、古巴导弹危机。可能维多利亚时代最悲观的人,也预测不到 20 世纪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会超过一亿人,这是罗马帝国总人数的两倍。这说明什么?说明人类为错误付出的代价在攀升,每次历史重演时,代价会变得更大。以前,一个文明衰败了,最多也就涉及几百万人,现在呢,则是整个地球。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完全自给自足的,我们互相依存。而现在我们正处于繁荣期,正在极力地追求进步,高速发展,由此也带来了大量的破坏,四处砍伐,遍地建楼,生物圈的各个角落都有我们排出的垃圾,而且我们总是相信经济的增长是无限的,资源是用不完的,我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给了进步,但是,也正是这种希望很可能就会让我们看不清近在眼前的灾难。
这种情况很像复活节岛上发生的故事,只不过这个岛变成了地球,虽然我们也知道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但是进步的欲望总是拉着我们砍掉最后一棵树。我们也像玛雅人,他们承受不了自然灾害的冲击,而我们则是承受不了核武器的冲击,现在我们还在,那是因为运气好,核武器这个问题被搁置了,而不是解决了。我们更像是罗马帝国,当权者厌恶资源的再分配,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简而言之,赖特认为,我们现在的行为和那些失败了的文明在最贪婪和最傲慢时的行为一模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如果我们现在出现错误,那我们要付出的代价要比以前沉重很多。
既然赖特认为我们并不特殊,现在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呢?赖特认为,我们需要认识到,进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我们所依赖的资源极限值在哪。
就比如,书中说了一个案例,历史上也不是每个文明都会掉入进步的陷阱中去,古中国和古埃及就属于特例。当然,这两个文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埃及可以依靠尼罗河,中国可以依靠黄河,但是光靠资源丰富这一点,也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这两个文明能延续几千年,这里面一定还有人为的努力因素在起作用。比如古埃及人对耕地的保护就很到位,尼罗河三角洲地带给当时的古埃人提供的可用耕地只有一万五干平方英里,这相当于荷兰的土地面积,他们就很节制地在上面耕种。他们不像玛雅人一样,总是侵占农田来建造房屋,一富有就疯狂地生育,古埃及人是顺应自然的规律,把人口控制在这块耕地可以养育的极限范围之内,可持续地在利用自然资源。古中国也是一样,虽然历史上也经常出现动荡,但是基本上都是因为政治原因,而不是生态原因,我们的文明在每次受到冲击后都能重新崛起,这也得益于对于人口的控制和对生态的保护没有越过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值。
汲取历史教训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过去失败的案例,从而在崩溃来临之前踩住刹车。我们有工具、有办法来分享资源,清理污染,提供医疗服务,根据大自然的极限来决定经济发展的极限,这些都能避免悲剧发生。
总的来说,赖特认为我们的文明并不特殊,依然会受到失控的火车、纸牌屋和恐龙这三种毁灭形式的威胁,而且从历史规律来看,错误的代价在不断攀升,现在我们很可能已经承受不起任何的错误了,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进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清楚地知道我们所依赖的资源极限值在哪,根据大自然的极限来决定经济发展的极限,控制人口,保护生态,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你可能从未发现,阅读是如此有趣
总 结
这本书就讲到这里,我们整体总结一下。
第一部分,我们解释了进步的陷阱这个观点。作者认为进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并不一定都是好事,人类对技术进步和物质发展的无止境追求,让掠夺自然资源的速度越来越快,加上道德对人类的约束并没有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因此,人类会把自己放入一个越来越匮乏、混乱和不安全的境地中,最终很可能会掉入进步的陷阱中。
第二部分,我们总结出了失败文明的毁灭规律,并且用了三个比喻来解释,分别是失控的火车、纸牌屋和恐龙,分别对应的是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社会结构抗风险能力差和统治阶层拒绝变革。
第三部分,我们说了赖特认为现代文明并不特殊,而且错误的代价在不断攀升,我们需要认识到进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清楚地知道我们所依赖的资源极限值在哪,根据大自然的极限来决定经济发展的极限,控制人口,保护生态,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最后说一点对于这本书的感想。
客观来说,首先,赖特的这种看法也是有点过于悲观了,他默认人类的道德是没有进步的,但这种说法已经被证实为是有偏差的。比如 《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 那本书里,斯蒂芬 · 平克引用了大量图表和数据,证明了人类之间的暴力水平有明显的下降。书中表明,从中世纪到 20 世纪的欧洲,凶杀率下降了 90 % ,而且人们对于暴力的态度也有了巨大的转变;二战以后,大国之间的战争几乎消失,各类武装冲突也越来越有节制;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权利革命的兴起,像家暴、霸凌、虐待动物等暴力行为也都在减少。人性中的“捕食”“统治”复仇”等因素会使人倾向暴力,但像“移情”“自制”“道德”等善良天使会推动我们远离暴力。从真实的数据来看,本书作者赖特只用罗马的斗兽场和纳粹的集中营这些个例,就证明现代人依然和原始人一样暴力,是有点以偏概全。
其次,赖特的预测不一定准确,因为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有更多未知的因素影响历史的进程。我们当然也希望奇迹会出现,我们这一代人或是我们的后代能够找到新的解决办法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是希望归希望,过去那些躺在历史尘埃里冷冰冰的尸体,那些已经崩溃了的文明、已经彻底消失的种族,都在提醒我们,我们其实并不特殊。科技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但是人性却没有跟上这样的进步速度,我们的道德、法律、规范、社会标准有没有做好准备?这个问题,是赖特留给我们的思考。
撰稿:张凯
脑图:摩西
转述:江宁
东方极致公众号
微信号 : dongfangjizhi
新浪微博:@东方-极致
【每日一书】000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