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学习笔记(六)——redis持久化

Redis持久化

redis是内存数据库,如果不将内存中的数据库保存到磁盘,那么一旦服务器退出,服务器中的数据库的状态也会消失,所以redis要提供持久化功能

6.1 持久化之RDB操作

RDB(Redis DataBase)  :在主从复制中,rdb就是备用了,在从机上。

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也就是行话讲的sanpshot快照,它恢复时是将快照文件直接读到内存里。

redis会单独创建(fork)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会先将数据写入一个临时文件中,待持久化结束,再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好的文件。整个过程中,主进程是不进行任何IO操作的。这就确保了极高的性能,如果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恢复,且对于数据恢复的完整性不是非常敏感,那RDB方式要比AOF方式更加高效。RDB的缺点是,最后一次持久化的数据可能丢失。我们默认的就是RDB,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修改这个配置。

rdb保存的文件是dump.rdb,都是在我们的配置文件中快照中进行配置的。有时候在生产环境中,我们会将这个文件进行备份。

dbfilename dump.rdb

我们可以修改配置文件

save 60 5 #只要60秒内修改了5次key,就会触发rdb操作


然后到/usr/local/bin 目录下ls可以看到dump.rdb文件,我们先用rm -rf dump.rdb 删除这个文件

之后在redis客户端先用save保存一下当前文件,之后去修改redis中的数据。再返回/bin目录可以看到又出现dump.rdb文件了

接着用在客户端用shutdown命令把redis关掉,用exit退出。用ps -ef | grep redis可以看到已经没有redis进程了

最后在重启redis-server服务,打开客户端redis-cli,重新获取数据,发现并没有丢失


触发机制:

1.save 的规则满足的情况下,会自动触发rdb规则

2.执行flushall命令,也会触发我们的rdb规则

3.退出redis,也会产生rdb

备份就自动生成一个dump.rdb


如何恢复rdb文件?

1.只需要将rdb文件放在配置文件中配置的rdb目录,redis启动的时候会自动检查dump.rdb恢复其中的数据

2.查看需要存在的位置

127.0.0.1:6379> config get dir

1) "dir"

2) "/usr/local/bin" #如果在这个目录下存在dump.rdb文件,启动就会自动恢复其中的数据


优点:适合大规模数据恢复,对完整性要求不高

缺点:1.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操作。如果redis意外宕机了,这个最后一次修改数据就没有了

2.fork进程的时候,会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



6.2 持久化之AOF操作

Aof(Append Only File):将我们的所有命令都记录下来,history恢复的时候就把这个文件全部再执行一遍!

以日志的形式来记录每个写操作,将redis执行过的所有指令记录下来(读操作不记录),只许追加文件但不可以改写文件,redis启动之初会读取该文件重新构建数据,换言之,redis重启的话就根据日志文件的内容将写指令从前到后执行一次以完成数据的恢复工作。

aof默认的是文件的无限制追加,这样文件就会越来越大。


修改配置文件并重启redis服务:使其生效

appendonly yes

如果这个aof文件有错误,这时候redis是启动不起来的,我们需要修复这个aof文件

redis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工具redis-check-aof --fix appendonly.aof

如果文件正常,重启就可以直接恢复了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表示如果aof文件太大了,就fork一个新的进程来将我们的文件进行重写


优点:1.每一次修改都同步,文件的完整性就会更好2.默认每秒同步一次,可能会丢失一秒的数据 3.从不同步的话(修改配置文件),效率最高的

缺点:1.相对于数据文件来说,aof远远大于rdb,修复的速度也比rdb慢

2.aof运行效率也要比rdb慢,所以我们redis默认的配置就是rdb持久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Redis学习笔记(六)——redis持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