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有感

    《罪与罚》的主人公杀掉了放高利贷、迫害穷人的房东并且抢去她的储蓄。几经挣扎,最后他向警方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早在《地下室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描写已是一绝。《罪与罚》更是将此发扬光大,对歇斯底里的精神状态、心理独白、拷问自我等等,大加发挥,震撼非常。我一直认为整部小说的核心在于主人公讲解自己所写的文章<论犯罪>这一段。所有的情节,皆以此为推动力。


      不平凡的人有权利……也就是说不是有合法的权利,而是这种人有权利昧着良心去逾越……某些障碍,但只是为实行他的理想(有时对全人类来说也许是个救星)而有必要这样做之下。

      从远古的时代起,到后来的里库斯果斯、梭伦穆罕默德和拿破仑等,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罪犯,唯一的原因是由于他们都制定了新的法律,从而破坏了被社会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从祖先传下来的古代法律。

      《罪与罚》的主要人物相比我读过的其他作品,缺乏一种疯狂的气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几乎总会有一个被形容为“疯子”的人处在故事中心的位置,而在《罪与罚》中,故事中心的都是很普通的人。主人公自己是个贫穷而聪明的大学生,有一个仗义的朋友。作为反面人物登场的妹妹的未婚夫卑鄙无耻,但终究没有脱离一般人的范围。女主角索尼娅则是个遭受苦难折磨的善良女子,可以说她的存在本身就是这个故事的光明面。接二连三的灾难事件是陀的一大特色,但最大的灾难却是由主人公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动手砍死了典当铺的老太太,并偷走了她的钱,导致自己陷入恐惧和混乱之中,而他周围的人却认为他不过是得了疾病。不久后,又有一个人认为老太太是自己所杀,去自首。看起来这位主人公不用担心自己被抓了——但事情不会就此结束。只要一个人视力正常又不愿装瞎,现实就永远不会离开他的视线。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复杂性有很深刻的理解。他笔下的角色没有一个是单纯的脸谱。人表现出的这种行为一方面源自他自身的思想性格,另一方面又受境遇的影响。书中的主人公因为交不起学费不得不中止学业,他的妹妹为了支持哥哥准备嫁给一个并不爱自己的男人,此时,他又恰好知道一个品性低劣到极点的守财奴。他本来是个善良又热醒的人,却也难免在此时生出杀人的念头。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处理方式令人赞叹,他没有试图塑造一个行侠仗义的大学生,没有为这次谋杀行为下任何定论,只是把事件的过程和人物的心理呈现在读者眼前,不加任何修饰,却有非同寻常的冲击力。

      而罪恶与善行是无法互相抵消的。主人公犯下的罪骇人听闻,帮助他人也是不遗余力的。它们自然会产生各自的结果,从两个方面作用故事的发展和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于是他一边接受他人的感谢,一边又被自己的罪恶所折磨。他身处光和暗之间,却找不到所谓的灰色地带。尽管他有机会逃脱惩罚,但他也知道,罪恶会在他的心底每时每刻折磨他的灵魂。所以在最后,他向索尼娅坦白了一切。就像在正午的太阳下,影子最小也最暗一样。这段坦白简洁明了,却让索尼娅当场崩溃。

      真正的光明并非没有阴影,但主人公选择面对。这或许才是《罪与罚》这本书的真正意义——只有敢于面对黑暗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光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罪与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