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把这本书《心理抚养》,由李玫瑾老师写的,作为影子,推荐给大家。
《心理抚养》这本书很值得推荐给大家看看。因为当今的社会,物质生活逐渐跟上了,但是精神抚养问题层出不穷。因为精神世界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影响,甚至主宰着我们的生活。
另外我也想对大家说:李玫瑾老师,她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件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的教育抓起。
我建议大家能够抽碎片时间从抖音上关注一下她的视频。
孩子的心理发展可以有以下四个模式:
1.情感——零到三岁的抚养
2.性格——三到六岁的教养
3.能力——六到十八岁的培养
4.18岁以后——自我的修养阶段
想必每一个带孩子的妈妈对于带孩子的过程都有很多很多想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感慨的地方。
因此在孩子成长这一块,我比较关注孩子的心理动向,而且,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我都随时在反思着,随时在思考着。
其实我们和孩子每天相处的时候有很多细节,有很多画面都会给我们灵感,都会给我们一个反思,如果说我们认真去观察的话,都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动向。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都跟父母的行为或教育方式有关。
抓家庭养育关键是抓家长,而不是抓孩子,看到孩子的问题时,家长要先想想自己有什么责任,以往哪些地方做的不太好,想明白了就赶快调整,家长一调整,孩子也就跟着调整了。
我们在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倾听孩子。
不能因为他小、他不懂、他不明白,而不去尊重他、理解他、倾听他,我们错过一次和他链接的机会。
因为我从这中间,受益匪浅。我平时很少打孩子,但是他犯错误的时候我都是等他情绪过后,我再把他叫到跟前和他聊一聊。让他说一说他的想法,然后我再说一说我的想法,我告诉他哪里做的不对,然后我也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孩子的心理抚养如果到位的话,我觉得后期他的学习能力、他的社交能力、他的情感、情绪的处理能力都会跟上的。
因此,早年的心理抚养这一块,因为孩子小,所以他做事情的能力、他说话的方式方法、他所要做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大人要极其有耐心来陪伴他。
如果我们缺少耐心,那么我们心里的期望是孩子做不到的,那么你和孩子之间会产生矛盾,这样你的脾气就很容易上来,你的脾气上来的时候,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出现了障碍。
如果不出大的框架,我觉得以孩子的成长为主,他是主角,咱们是配角,作为父母,咱们始终是孩子的配角,而不能把咱们作为孩子的主角,这样子孩子就被动了,我们的思想就起了主导作用。
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当生活当中出现点点滴滴的事情的时候,你想要发火的那一刻,你忍住你的内心,你默默的静下来几秒钟,让自己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子的?我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给孩子说或者做这件事情,他哪里不对了,或者他需要怎么做,而不是以自己的情绪为主。
另外,我要补充一下,因为《心理抚养》这本书是李玫瑾老师写的,她主要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所以她的角度更多的是从犯罪人为什么会犯罪,然后推演到他们童年的成长,因此说,人的许多问题都源于早年的养育。
而我是想通过她写的《心理抚养》,我也想更多的,结合我自己的带孩子成长的过程,我觉得这样的分享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其实不光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要成长好,其实千千万万的孩子成长好了,我们社会不就很安全了吗?我们的孩子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所以爱我们的孩子、爱更多的孩子,这是我一直以来心里特别特别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
生活当中、婚姻当中、工作当中、身体问题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但是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不能带着这些情绪,要压一压,而且我们要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不能把这些情绪全部发在孩子身上,这需要控制,所以我们家长需要学习,需要成长。
心理抚养到位了以后,我们的孩子才有能力学习,才有能力和人去去打交道,交际才能做的更好,他才能、才会更好的和同学、老师相处好,他才能交更多、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朋友。
另外,心理抚养好了以后,我们的孩子学习方面真的不需要大家操很多很多的心。我在这一块儿,是尝到了甜头的,因此把这些干货分享给大家。
平时我和孩子说的废话很多很多,这些废话其实就是我们天南海北的去聊,他想聊什么我就跟着他去聊什么,这样子便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对他心理扶养上的一个不断的输出。
这样,我们的孩子想要表达的语言就不会在心里一直憋着,我们和他之间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样的沟通使得他会信任我们,他也会更懂我们,明白他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他愿意告诉妈妈,他说,妈妈今天有什么什么事情,我想告诉你我说好呀,然后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每时每刻我都知道他的心理动向,他有问题的时候我也能及时的帮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