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如何取舍

“遭遇强敌入侵,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作为军人,忠孝的选择摆在面前。如果选择忠,牺牲的是自己;如果选择孝而吝惜自己的生命,那么牺牲的先是你的国家,接着就是你自己的家。”作为有着很多战友的退伍军人,时逢凉山火灾很多消防员牺牲,我的朋友圈里自然有很多战友为牺牲的战士哀悼,同时也为前不久为救战友牺牲的王成龙烈士哀悼痛惜,于是对军人“尽忠不能尽孝”这种情况感到伤感。我觉得我应该奉献自己的一份思考。

古代就有“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是说保卫了国家就无法兼顾自己的家庭。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是很狭隘也是很矛盾的。“孝是忠的一部分,一个人忠即是孝,一个人孝不一定是忠。一个人不孝可能是因为忠,但一个人不忠必定不孝”。从大的方面看,当强敌外侵,国家将要覆灭的时候,国家需要士兵,你代表所有士兵的决心,你是上阵杀敌还是窝在家里陪父母打算能陪一日是一日呢?上阵杀敌,国家能存,你父母没有危险,而你有可能葬身沙场;窝缩家中,城池必然被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那时不仅是你一个人牺牲,你全家性命也不能保。倘若你通敌卖国,即使你能保住一时的安全,必定也会因此而身败名裂,最终不免一死,而且是无颜见祖宗的死。从现实的角度看,你陪在父母身边就是孝了吗?陪在父母身边是“小孝”,给父母衣食照料,留下钱财为他们养老送终,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是“大孝”。基于此,王成龙烈士可称“大忠大孝”。如果王成龙烈士的父母不堪老来孤独之苦,我私以为养一只宠物或者领养一个孩子都是可以稍解难过的。

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攻打战国,赵国太后执政,只有选择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秦国去当人质才能止战。太后爱惜自己的儿子,怕他去秦国有个三长两短,不让他去。赵国的大臣触龙去说她:“把儿子留在身边不是爱,让他承担自己的重担才是爱。如果他不去做人质,打起仗来,赵国必败,不久你们都会死;如果他去当人质,你不会死,而他只是被限制了自由而已。等时机成熟,他还可以回到你的身边”。赵太后想想是这个道理,便把自己的儿子送过去了。

就以我为例,我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母从小就外出打工。如果在小的时候他们执意要跟我一起在农村,那么我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大的眼界,也不会不断要求自己要面面俱到精益求精了。同理,如果我们做儿子的如果一心只想着陪父母而不在外面努力,等到父母老的时候怎么给他们一个体面的晚年生活呢?以战友们的家庭为例,如果你们不坚守岗位,每月领取“俸禄”,却待在父母身边没有作为,等父母年老的时候怎么拿什么去照料他们呢?如果不在军营里精武强能,建功立业,以后有孩子的时候怎么给他们树立榜样呢?

在此悼念王成龙烈士和凉山火灾中牺牲的英雄们,你们的英勇无畏,牺牲了陪父母的“小孝”,却成就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大孝”。此致敬礼!

“忠即是大孝。大孝,我所欲也;小孝,亦我所欲也。大孝小孝不能兼顾,舍小孝而取大孝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忠孝如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