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记事5:公益为己

图片发自App

和同事聊起机构目前的忙碌和有些员工的倦怠。他问公益机构都是这样吗?我说回想起来之前几年感觉都挺棒的。

第一个机构让我认识了从前在商业机构不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的其它方面,从地方官员到普通农户,从组织资料调查到召开村民大会,更重要的是,从开始问“蠢”问题的我成长到对社会的理解大大加深。我第一次下乡忍不住问一位我自认为实干的镇副书记,凭他的才干,为什么不当个私企老板而要当基层干部。很久以后我才懂得了他当时为何笑而不答。

在第二个机构,我实践了如何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何分析一个问题,上到政策的分析下到农户的习惯,并找到可能的改进措施。虽然这些方案可能因各种原因未能落实,但置身于其中本身会给人一种满足感。

职业倦怠在这个时代普遍存在,公益机构本来有比商业机构更好对付它的方法。除了置身于其中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可以修炼自己的三观。

在如今这个充斥知识而缺少逻辑的社会,三观普遍缺失,多数人其实也不在乎有没有三观。但进入公益的人多数还是怀着对社会和对自己的种种疑问进入机构工作。如果在工作之余,自己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有了多一点的了解,即便在了解之后发觉自己并非热爱或适合在这个领域工作,决定回归商业,这段经历对个人也是很有价值的。

让一个人通过在公益机构工作对社会和自己形成独立见解作为从员工角度思考工作对员工的价值,这也许是解决目前公益机构职业倦怠的一个突破口。

以此为契机,思考机构的培训和学习,似乎就豁然开朗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圳记事5:公益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