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开学季,都会有一批批新生迎来崭新的校园生活,随之而来的也会有一批批变得焦虑的父母。
前阵子陆续接到家长咨询,说是孩子在学校受欺负,需要怎么办?有些家长很恐慌,孩子会不会就此遭遇校园霸凌?
我们先来分析下校园霸凌事件是怎么产生的,施暴者要实施暴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施暴对象。自然那些看起来胆小懦弱,孤立无援的孩子很容易被物色为被施暴对象。
当物色好施暴对象以后,施暴者就要开始计划实施暴行,第一次往往都是试探性的,来摸清楚被施暴者更详细的底细,比如是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懦弱,是不是还有其他人会帮忙等,如果进一步试探之后,被施暴者真的比较弱小,而且孤立无援的话,那么暴行就会愈演愈烈直到不可收拾。
很多人会疑问,孩子最开始被欺负了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和家长?是啊,孩子为什么不告诉我们,非要等到伤害至深?这同样是家长需要扪心自问的问题,为什么孩子宁可被欺负被摧残也不愿意跟家长开口寻求帮助?
有些人可能会说,肯定被恐吓了,施暴的孩子威胁他们不让他们告诉老师和家长,所以他们不敢。是的,我也相信这些孩子肯定被恐吓吓坏了。可是就算我们被坏人用刀架在脖子上去威胁不许报警,我们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报警。
只是因为我们对警察深深的信任,就算别人再威胁,我们也知道这是可以保护自己最有利的途径,而孩子面对恐吓亦然。求生是人的本能,任何时候我们都会选择最有利于生存的路,为什么被施暴的孩子不选择告诉我们,只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忍耐对他们来说更安全,他们不信任老师,不信任家长,甚至不信任任何人,他们天真的认为只要自己按照施暴者的话去做,自己就是安全的。
很多家长表示不可思议,我是他妈妈呀,他为什么不相信我,如果他最开始就告诉我,肯定不会发展成这样子的,我一定会保护他。
"最开始"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用心去回想的时间。
远在还没有步入校园之前,孩子就已经在学着和不同的同伴打交道,当孩子在交流中遇到了困难,被同伴打哭了,他哭着回来我们身边寻求帮助,而我们回应他的是"别哭了,被打了一下不碍事的,别这么矫情",亦或是"被人打哭了还有脸哭,去给我打回来"。
孩子受到委屈的第一时间回来找妈妈,而不是随便找个路人,不仅仅因为我们是妈妈,比路人更熟悉。而是因为我们在孩子心中的分量,重到可以给到他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孩子回到我们身边,只是因为对妈妈的信任,觉得在妈妈身边才是安全的,希望在妈妈这里得到安慰。
而孩子回来之后,我们虽然安慰他,别哭了,但是同时一起告诉他的是,被打一下不碍事的。看似关心的话,潜台词是在告诉孩子"你的哭是毫无理由的,打一下不碍事,你不应该哭"。我们甚至告诉孩子,被人打哭了就是懦弱无能。
曾经有个爷爷跟我说,他的小孙女出门总被人欺负,每次都是哭着回来,他很着急,觉得孩子太懦弱,于是他告诉小孙女,以后被别人打哭了不许回来,如果哭着回来我也打你,打到你不再被别人打哭为止。后来小孙女哭着回来爷爷真的也会打她,这样子3-4次以后,小孙女出门再也不会哭鼻子回来,爷爷觉得很开心,小孙女被逼了一下终于变勇敢了。
对于爷爷所说的勇敢,与其说是被逼之后的勇敢,不如说是被逼之后的绝望。当孩子把伤口和情感毫无保留展示给我们最亲爱的家人的时候,换来的不是安慰,而是撒一把盐。一次两次,无数次之后,孩子终究学会不再暴露自己的伤口。
当我们无数次的告诉孩子打一下不碍事,你不应该哭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哭在妈妈这里是不对的,如果我受到了伤害,我就要忍着。
当我们无数次告诉孩子被打了就是你懦弱无能,你需要自己面对,勇敢的打回去的时候,孩子就知道在妈妈这里是得不到任何帮助的,我只能靠我自己。
而当我实在打不过对方的时候,既不能告诉妈妈我被打了,因为我是无能的,又不能在妈妈面前哭,因为我需要忍着。这就导致了校园霸凌愈演愈烈,最终造成无法忽视的伤害。
每当听到有些妈妈在抱怨,孩子总是被打哭了回来,教他打回去,怎么教都教不会的时候,我都暗暗替这些妈妈庆幸,最起码孩子对妈妈还是有依赖的,在孩子的心中,还对妈妈残留着一丝希望和信任。
孩子真正的独立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深蒂固的安全感,使之可以勇敢向前;而另一种则是被越推越远的的绝望,使之毫无退路的向前。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第一种。
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是用情至深的,寄予厚望,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时刻想着自己可以伸手推他们一下,使他们前进更顺畅,殊不知推的过多过猛,反而会让孩子掌握不好平衡,掉进绝望的深渊。
请认真对待并用心珍惜每一个受到委屈会回到我们身边哭诉的孩子,感谢你们的信任,为了你们这份无条件的信任,任何困难我们都会呵护在你们身边,不再用力将你们推出去,请不要自己独自面对挫折和恐惧。不管多大风雨,请让我们和你们一起承担。
虎妈成长营,用心撰写各种实用性原创文章。如果刚好能帮助到您和您身边的人,请关注下,育儿路上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