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 火与光
《六祖讲金刚经》里有一个故事,龙潭禅师在夜里为德山点了一把火,随即又灭火。德山悟。
有火无火,本真在那里。火,让世界被人看见,火灭了,世界就看不见了,可世界依然在那里。同样,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说,可知世界也是被这“火”——光照亮的。即使没有光,可知世界依然存在。可知世界的最高层次是“善”。善及以上的层次,是超越可知世界的“洞穴”外的“真理”。火或光,不是介质,它们暗示着万事万物相互的作用与影响,没有谁是唯一主角。火或许也在像人一样思考呢。
2月22日 病毒
病毒,病毒。它和人的生命一样,是人类的未知领域和不可掌握的领域。有哪一件事是胜券在握?在这种情况下,鲁迅是真的勇士,他的态度是“人生当如大象”。
2月24日 读书的急于求成
人都是年轻过来的啊,大言不惭的大话,起初颇自豪,后来无地自容。
刚接触佛学时,我跟一位师兄说,对唯识很感兴趣,想看这个。然后去看经论,败下阵来。
看书忌讳将其当成目标甚至急于求成,对佛学来说更如此,如果一个人以看了多少书、多少佛学经典为豪,好可惜,还不如去游山玩水。
2月29日 鸡蛋
由吃鸡蛋想到,鸡蛋在被孵化被赋予足够的热量时,会成为生命。没有孵化时,它仅是一团物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看来是先有蛋的。
3月1日 完美主义
人类渴求自圆其说的知识系统,是不是天生的完美主义?执着完美,执着圆满。
3月3日意识的自然流露
菩萨们是如何写下经书的?经书里的文字呈现出当下所说的一种思维特点——“非线性思维”,常常是生僻的词组在了一起,像是他们脑中不寻常的意识的作现。
3月4日 历史和历史研究
以前最不感冒的就是历史。犹记得高一未文理分科时,历史老师的课,一字也听不进去,努力地集中精力听他讲历史,不到2分钟,思想早在九宵云外了。努力很多次都失败了。索性放弃。历史课全用来走神,养精蓄锐。
可班上的同学们最喜欢的就是历史课,尤其男孩子,听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底下阵阵回应和笑声,像在一个精彩绝伦的京剧现场,唯独我在沉睡似的。
老师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勾画重点,这是我唯一听课的时候,第二天晨读再抽十分钟去消化知识点,考试分数没问题了。这暴露出很大的问题,像我这样不懂历史的人,本应打不及格的。
历史是很需要的。
历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呢?按许倬云先生的说法,历史使一个人超越眼前的世界。历史研究,使一人得以分身,去更好的发现和理解世界,理解人本身,试图尽力去看清人类的命运。“山谷里面花开花落,没人看见它,那个花开花落,就白花开花落。”
知识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研究人性,二研究存在与本质。由于生活经历的一些影响,越来越感受到二者背后的研究思维是不同的。《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是典型的第二类思维。这二者又多么互补,缺一不可,相互依存呢。
3月5日 信息与精神冲浪
每天的互联网信息像洪流一样,洪流过猛,里面的金子也被冲掉了。一些重要信息是值得像书一样珍藏起来的,可浏览者难有这个意识。浏览者的精神在冲浪,并冲晕了头。
说起精神冲浪,岂止是互联网信息,很多好书的文字也被用来冲浪了。一瞬间高峰的刺激与满足。木心的书,是被一些粉丝这样使用的。我想,木心先生本来不愿意这样被对待的,奈何想到现实的人们已经没了身心健康的生活,退而求其次的将解压生活当作健康生活的标准,把健身、吃营养品当成幸福生活的标准,要求都这么低了。他被这样对待,不是粉丝的错。
3月6日 文艺的分类
文艺分很多种,有的表达个人情绪,有的表达无我精神。
3月9日 闲聊
金庸笔下那些女侠对待感情的态度:
林朝英一辈子跟王重阳练武较劲。
小龙女,杨过“负心”了就回古墓,或在绝情谷底生活十六年。
李莫愁,含恨而终。
黄蓉,恋爱时灵气小姑娘,婚后身不由己地被同化。
现代人的生活与追求变得丰富,观念更加立体。可做的事很多。
虽然身边仍有因感情而出现弱势心理的女性案例,她们的核心或不在于依赖,而是对孤独的困扰。比如生病时,有人陪你去医院,好过一个人去医院。
这是人的群居特征。
虽然一个人也可以,若有个相互了解的人,也不错。了解往往需要时间吧。
3月17日 用语言织网
创生的语言是有限的语言,我们又需要通过语言去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世界。运用语言的过程,像是在织一张未知的网,织完了,原来网的形状是这样的。
3月18日 艺术也分澄与酲
木心说,诗意与哲思的零碎。我还是坚信心灵秩序和理性。零碎里是有秩序的。我也本能地抗拒那种只与表达情绪有关的艺术方式和艺术行为。这也是近不了某部分艺术的原因吧。艺术也分澄与酲。
3月19日 教育
一个人的乐趣与无趣,通过气质就呈现出来。
年轻人是未来,应教育他们理性,以及艺术的清澄。
4月9日 又谈命运与规律
规律可能是超出命运的总结,是还未发生的命运,比如预言。
也可能存在规律总结不出来的命运。
总之它们之间无法成为一一对应关系,又是相互渗透和不断适配的过程。
就像两个不认识的人,成为朋友,经过时间的发酵,越来越默契的过程。恋人也是如此吧。
4月11日 智者的重生
从柏拉图到现在的时代,已经经历了2000多年。时间看似很长。
如果想象一个智者有重生的能力,就相当于一个智者活了20次。这样,时间似乎又不长了。
《黑客帝国》里的Neo不就是这样的存在吗?不断尝试,不断超越,不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