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是在大量的信息中寻找一个特定的信息元素,在计算机应用中,查找是常用的基本运算,例如编译程序中符号表的查找。本文简单概括性的介绍了常见的七种查找算法,说是七种,其实二分查找、插值查找以及斐波那契查找都可以归为一类——插值查找。插值查找和斐波那契查找是在二分查找的基础上的优化查找算法。树表查找和哈希查找会在后续的博文中进行详细介绍。
查找定义:根据给定的某个值,在查找表中确定一个其关键字等于给定值的数据元素(或记录)。
查找算法分类:
1)静态查找和动态查找;
注:静态或者动态都是针对查找表而言的。动态表指查找表中有删除和插入操作的表。
2)无序查找和有序查找。
无序查找:被查找数列有序无序均可;
有序查找:被查找数列必须为有序数列。
平均查找长度(Average Search Length,ASL):需和指定key进行比较的关键字的个数的期望值,称为查找算法在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
对于含有n个数据元素的查找表,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为:ASL = Pi*Ci的和。
Pi:查找表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概率。
Ci:找到第i个数据元素时已经比较过的次数。
1. 顺序查找
说明:顺序查找适合于存储结构为顺序存储或链接存储的线性表。
基本思想:顺序查找也称为线形查找,属于无序查找算法。从数据结构线形表的一端开始,顺序扫描,依次将扫描到的结点关键字与给定值k相比较,若相等则表示查找成功;若扫描结束仍没有找到关键字等于k的结点,表示查找失败。
复杂度分析:
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假设每个数据元素的概率相等) ASL = 1/n(1+2+3+…+n) = (n+1)/2 ;
当查找不成功时,需要n+1次比较,时间复杂度为O(n);
所以,顺序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n)。
int Sequential_Search(int *a,int n,int key){
for (int i = 1; i <= n ; i++)
if (a[i] == key)
return i;
return 0;
}
2. 二分查找
说明:元素必须是有序的,如果是无序的则要先进行排序操作。
基本思想:也称为是折半查找,属于有序查找算法。用给定值k先与中间结点的关键字比较,中间结点把线形表分成两个子表,若相等则查找成功;若不相等,再根据k与该中间结点关键字的比较结果确定下一步查找哪个子表,这样递归进行,直到查找到或查找结束发现表中没有这样的结点。
复杂度分析:最坏情况下,关键词比较次数为log2(n+1),且期望时间复杂度为O(log2n);
注:折半查找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序表顺序存储,对于静态查找表,一次排序后不再变化,折半查找能得到不错的效率。但对于需要频繁执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数据集来说,维护有序的排序会带来不小的工作量,那就不建议使用。——《大话数据结构》
int Binary_Search(int *a,int n,int key){
int low,high,mid;
low = 1;
high = n;
while (low <= high) {
mid = (low + high) /2;
if (key < a[mid]) {
high = mid-1;
}else if(key > a[mid]){
low = mid+1;
}else
return mid;
}
return 0;
}
3. 插值查找
在介绍插值查找之前,首先考虑一个新问题,为什么上述算法一定要是折半,而不是折四分之一或者折更多呢?
打个比方,在英文字典里面查“apple”,你下意识翻开字典是翻前面的书页还是后面的书页呢?如果再让你查“zoo”,你又怎么查?很显然,这里你绝对不会是从中间开始查起,而是有一定目的的往前或往后翻。
同样的,比如要在取值范围1 ~ 10000 之间 100 个元素从小到大均匀分布的数组中查找5, 我们自然会考虑从数组下标较小的开始查找。
经过以上分析,折半查找这种查找方式,不是自适应的(也就是说是傻瓜式的)。二分查找中查找点计算如下:
mid=(low+high)/2, 即mid=low+1/2(high-low);
通过类比,我们可以将查找的点改进为如下:
mid=low+(key-a[low])/(a[high]-a[low])(high-low),
也就是将上述的比例参数1/2改进为自适应的,根据关键字在整个有序表中所处的位置,让mid值的变化更靠近关键字key,这样也就间接地减少了比较次数。
基本思想:基于二分查找算法,将查找点的选择改进为自适应选择,可以提高查找效率。当然,差值查找也属于有序查找。
注:对于表长较大,而关键字分布又比较均匀的查找表来说,插值查找算法的平均性能比折半查找要好的多。反之,数组中如果分布非常不均匀,那么插值查找未必是很合适的选择。
复杂度分析:查找成功或者失败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log2(log2n))。
int Interpolation_Search(int *a,int n,int key){
int low,high,mid;
low = 1;
high = n;
while (low <= high) {
mid = low+ (high-low)*(key-a[low])/(a[high]-a[low]);
if (key < a[mid]) {
high = mid-1;
}else if(key > a[mid]){
low = mid+1;
}else
return mid;
}
return 0;
}
4. 斐波那契查找
在介绍斐波那契查找算法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很它紧密相连并且大家都熟知的一个概念——黄金分割。
黄金比例又称黄金分割,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约为1:0.618或1.618:1。
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大家记不记得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从第三个数开始,后边每一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然后我们会发现,随着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增,前后两个数的比值会越来越接近0.618,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就可以将黄金比例运用到查找技术中。
基本思想:也是二分查找的一种提升算法,通过运用黄金比例的概念在数列中选择查找点进行查找,提高查找效率。同样地,斐波那契查找也属于一种有序查找算法。
相对于折半查找,一般将待比较的key值与第mid=(low+high)/2位置的元素比较,比较结果分三种情况:
1)相等,mid位置的元素即为所求
2)大于,low=mid+1;
3)小于,high=mid-1。斐波那契查找与折半查找很相似,他是根据斐波那契序列的特点对有序表进行分割的。他要求开始表中记录的个数为某个斐波那契数小1,及n=F(k)-1;
开始将k值与第F(k-1)位置的记录进行比较(及mid=low+F(k-1)-1),比较结果也分为三种
1)相等,mid位置的元素即为所求
2)大于,low=mid+1,k-=2;说明:low=mid+1说明待查找的元素在[mid+1,high]范围内,k-=2 说明范围[mid+1,high]内的元素个数为n-(F(k-1))= Fk-1-F(k-1)=Fk-F(k-1)-1=F(k-2)-1个,所以可以递归的应用斐波那契查找。
3)<,high=mid-1,k-=1。
说明:low=mid+1说明待查找的元素在[low,mid-1]范围内,k-=1 说明范围[low,mid-1]内的元素个数为F(k-1)-1个,所以可以递归 的应用斐波那契查找。
复杂度分析: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log2n),且其期望复杂度也为O(log2n)。
int Fibonacci_Search(int *a,int n,int key){
int low,high,mid,i,k;
low = 1;
high = n;
k = 0;
while (n > F[k]-1) {
k++;
}
for(i = n;i < F[k]-1;i++)
a[i] = a[n];
while (low <= high) {
mid = low+F[k-1]-1;
if (key < a[mid]) {
high = mid-1;
k = k-1;
}else if(key > a[mid]){
low = mid+1;
k = k-2;
}else{
if (mid <= n) {
return mid;
}else
{
return n;
}
}
}
return 0;
}
5. 最简单的树表查找算法——二叉树查找算法
基本思想:二叉查找树是先对待查找的数据进行生成树,确保树的左分支的值小于右分支的值,然后在就行和每个节点的父节点比较大小,查找最适合的范围。 这个算法的查找效率很高,但是如果使用这种查找方法要首先创建树。
二叉查找树(BinarySearch Tree,也叫二叉搜索树,或称二叉排序树Binary Sort Tree)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
1)若任意节点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2)若任意节点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3)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查找树。
二叉查找树性质:对二叉查找树进行中序遍历,即可得到有序的数列。
复杂度分析:它和二分查找一样,插入和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logn),但是在最坏的情况下仍然会有O(n)的时间复杂度。原因在于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候,树没有保持平衡(比如,我们查找上图(b)中的“93”,我们需要进行n次查找操作)。我们追求的是在最坏的情况下仍然有较好的时间复杂度,这就是平衡查找树设计的初衷。
基于二叉查找树进行优化,进而可以得到其他的树表查找算法,如平衡树、红黑树等高效算法。
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结点结构定义
//结点结构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结点数据
int data;
//左右孩子指针
struct BiTNode *lchild, *rchild;
} BiTNode, *BiTree;
//1.二叉排序树--查找
/*
递归查找二叉排序树T中,是否存在key;
指针f指向T的双亲,器初始值为NULL;
若查找成功,则指针p指向该数据元素的结点,并且返回TRUE;
若指针p指向查找路径上访问的最后一个结点则返回FALSE;
*/
Status SearchBST(BiTree T,int key,BiTree f, BiTree *p){
if (!T) /* 查找不成功 */
{
*p = f;
return FALSE;
}
else if (key==T->data) /* 查找成功 */
{
*p = T;
return TRUE;
}
else if (keydata)
return SearchBST(T->lchild, key, T, p); /* 在左子树中继续查找 */
else
return SearchBST(T->rchild, key, T, p); /* 在右子树中继续查找 */
}
//2.二叉排序树-插入
/* 当二叉排序树T中不存在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时, */
/* 插入key并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Status InsertBST(BiTree *T, int key) {
BiTree p,s;
//1.查找插入的值是否存在二叉树中;查找失败则->
if (!SearchBST(*T, key, NULL, &p)) {
//2.初始化结点s,并将key赋值给s,将s的左右孩子结点暂时设置为NULL
s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s->data = key;
s->lchild = s->rchild = NULL;
//3.
if (!p) {
//如果p为空,则将s作为二叉树新的根结点;
*T = s;
}else if(key < p->data){
//如果keydata,则将s插入为左孩子;
p->lchild = s;
}else
//如果key>p->data,则将s插入为右孩子;
p->rchild = s;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3.从二叉排序树中删除结点p,并重接它的左或者右子树;
Status Delete(BiTree *p){
BiTree temp,s;
if((*p)->rchild == NULL){
//情况1: 如果当前删除的结点,右子树为空.那么则只需要重新连接它的左子树;
//①将结点p临时存储到temp中;
temp = *p;
//②将p指向到p的左子树上;
*p = (*p)->lchild;
//③释放需要删除的temp结点;
free(temp);
}else if((*p)->lchild == NULL){
//情况2:如果当前删除的结点,左子树为空.那么则只需要重新连接它的右子树;
//①将结点p存储到temp中;
temp = *p;
//②将p指向到p的右子树上;
*p = (*p)->rchild;
//③释放需要删除的temp结点
free(temp);
}else{
//情况③:删除的当前结点的左右子树均不为空;
//①将结点p存储到临时变量temp, 并且让结点s指向p的左子树
temp = *p;
s = (*p)->lchild;
//②将s指针,向右到尽头(目的是找到待删结点的前驱)
//-在待删除的结点的左子树中,从右边找到直接前驱
//-使用`temp`保存好直接前驱的双亲结点
while (s->rchild) {
temp = s;
s = s->rchild;
}
//③将要删除的结点p数据赋值成s->data;
(*p)->data = s->data;
//④重连子树
//-如果temp 不等于p,则将S->lchild 赋值给temp->rchild
//-如果temp 等于p,则将S->lchild 赋值给temp->lchild
if(temp != *p)
temp->rchild = s->lchild;
else
temp->lchild = s->lchild;
//⑤删除s指向的结点; free(s)
free(s);
}
return TRUE;
}
//4.查找结点,并将其在二叉排序中删除;
/* 若二叉排序树T中存在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时,则删除该数据元素结点, */
/* 并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Status DeleteBST(BiTree *T,int key)
{
//不存在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
if(!*T)
return FALSE;
else
{
//找到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
if (key==(*T)->data)
return Delete(T);
else if (key<(*T)->data)
//关键字key小于当前结点,则缩小查找范围到它的左子树;
return DeleteBST(&(*T)->lchild,key);
else
//关键字key大于当前结点,则缩小查找范围到它的右子树;
return DeleteBST(&(*T)->rchild,ke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