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记录
1、发现问题,拆解问题的能力不够:
具体工作场景:2019年12月,领导让拆解收入1200万目标如何达成时,我的拆解是我们的产品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实现,方法很详细,也说了很多。
思路:目标是产品收入要达到1200万元,我应该围绕着这1200万元去拆解,如何完成,要完成1200万交易,这1200万元要分配到哪里去完成,我需要创造哪些价值,这些价值与省公司进行交换,然后才是如何去实现。
今天再去看这个问题,让我有了新的思路和想法。我当时的问题应该是出在我是压根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是什么,我想的是方法,如何去实现,而不是想的是这1200可以怎样构成,怎样拆解这1200万,不管用什么方式完成,只要能完成就行。
2、针对发现的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否是最优,该如何选择决策,有些疑惑。
日常工作具体场景:
(1)针对一个功能点没考虑全面,开发提出疑问,当时时间紧可能会拍板定个简单的解决方案,没有深思熟虑就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最终表现可能是犹豫不决。
(2)日常工作中,常常因为和领导对于不同的解决方案有分期,前段时间一直困惑到底咋样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有时候对解决方案也会模棱两可,想到一个解决方案可能会诱发新的问题。
思路:这两天在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第一章节看到“淘宝交易过程中如何减库存的问题”,这个问题淘宝团队9年才找到问题答案的本质,问题如下:
针对这样的问题,通过看这个案例,我想也许是
(1)我没有找到需求的本质原因,
(2)对当前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保证开发速度还是用户体验?
(3)但是有时候需求的本质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想清楚想明白的,所以我们要用心去想,然后按照现有理解快速决策,最后需要不断的积累,发现新的问题,逐步去发现需求的本质。
所有的需求对应的都有一个本质的问题,要看在当前的阶段什么最重要。
3、产品思维内化还不够深:
具体工作场景:给集团政企部演示资讯平台,用错用户故事,还是没搞清楚演示受众,没有做到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
我自认为我采用了用户故事的方法去讲平台,自我玩的很嗨,殊不知我不知道管理者的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他的应用场景是什么,不再是客户经理日常工作的应用场景和痛点,管理者大多数是要收入,想要自上而下的采取一些管理措施,给他们一个抓手很好的去管理下面执行的员工。
那他们想要及时的数据、丰富的字段,项目的关联,通过这些看哪些大单遗漏了,哪些大单被竞争对手拿去了。
给省公司售卖和给地市公司售卖的技巧还是不一样的。
然后我这个问题还是产品经理思维的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受众,这里我是在讲用户故事,可是我的受众是管理者,我站在他们角度给他们讲故事,讲在他的工作流程里,我们产品可以帮到他什么,给他带来哪些价值。
4、在产品工作的每个环节都遇到过问题:
(1)需求分析环节:会出现考虑的不够全面的现象,会被开发问住,后来发现,解决这个额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画流程图,将需求文档结构化,并且不断的积累,并记录问题,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容易遗漏
(2)确定需求优先级环节:有时候需求优先级不是很会定,现在看了很多需求优先级确定的方法论,也实践了很多,现在自己常用的方法就是,需求表记录所有来源需求,考虑需求是否是核心用户,频次,开发成本,然后考虑这个需求不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通过看影响的大小来确定需求优先级。
(3)MVP的理解:记得在工作的前半年,我一直不知道什么是快速迭代,快速迭代的边界到底在哪里,现在的我就是先跑通流程,这个功能点能形成闭环,跑通就算是一个小的MVP。
(4)产品规划:之前压根不知道产品规划应该怎样做,现在做的是B端产品,会把所有用户、核心场景列出来,然后挑选核心用户的核心应用场景去做,跑通流程,其次后面的迭代要和团队的阶段性目标进行匹配,比如产品上线后,要对外推广,要考虑产品定价,考虑运营,结合产品定价、产品运营去进行迭代。
(二)一往如前
主动学习,用户-场景-需求再理解:
18年那会儿在学习三节课P1的课程,了解到在进行需求分析时,要考虑,用户--需求---场景,要了解清楚用户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思路和方法论对于我日常产品工作帮助很大,算是给了我产品思维的启蒙。
这两天在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又给了我新的启发和感悟。书上这样说的:
1、对于用户需要考虑三个方面:
(1)产品干系人,广义的用户,产品相关人
(2)细分用户,核心用户和边缘用户
(3)角色,比如B端客户分为付钱决策者和最终的使用用户
2、对于需求来说,所有的需求最深层次都是人性,比如都可以对应马斯洛的需求模型。所以我们了解信息学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需求的三个层次:
(1)需求表象、要求、欲望;
(2)动机、背后的目标;
(3)人性。
这些知识我们日常工作会这样考虑,看了书之后,算是对日常应用点的总结吧,正好能对应上我们日常考虑需求的几个方面。
外界的吐槽与反馈,不断刺激我的成长:
回想我这几年的成长,外界和领导的反馈不断的刺激着我不断的成长和提升,比如说:
1、领导说我产品工作没有成果(因为团队就我自己是产品):
问题:产品工作瞎忙活,无任何价值和意义,不是以结果导向。
我怎样做的:领导这样说,对我打击还是挺大的,然后我就想破脑袋,想要成果。从那会儿开始复盘我前期产品工作,把前期上线的需求以表格形式重新整理了一遍,发现前半年的产品规划基本都是围绕要做什么功能,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产品路线,产品定位还是不清晰,经过不断的思考和自我提升学习(看产品相关书籍结合并日常工作实践),下半年的产品规划则开始关注业务线条下所有业务人员的业务闭环流程及痛点,并与自身业务发展相结合,识别出用户关键路径及高价值业务需求,产品发展路线逐步清晰。
心得:对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一些小的感想和心得,包括自己的一些情绪,要学会不断记录,然后进行阶段性的复盘,总结过去是如何做的,如何思考的,然后思考现在去做的话会怎样做,有没有一些新的感悟,相对以前有没有提升,提升了哪里,是一个很好的成长的方式。
2、领导说我总是喜欢推到重来:
问题:不喜欢基于原有基础优化,总想着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怎样做的:在以前的基础上不断的迭代更新的,这样才能看到自己有哪些进步,以前的想法有哪些问题。
3、领导说我过多的关注了过程,无产品大局观。
问题:无产品大局观,容易陷入细节。
我是怎样做的:记得去年写需求文档的时候,领导说这些基本工作应该交给合作伙伴来做,我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首先有些文档我并没有交给合作伙伴,我仍然继续做着,去提升和锻炼自己产品的基本功,其次我开始把大量精力放在(1)整个产品的规划和商务对接层面,思考整个产品后续应该如何发展,如何赚钱,(2)进行行业分析,将竞品进行归类,抽象出来竞品的主要发展模式。(3)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他想要什么?慢慢的培养自身的产品大局观。
心得:知道了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刻意练习是有必要的。
领导的吐槽和反馈,在我做类似事情时候,总是在我耳边不断的提醒着我,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很感谢周围的人和领导对我的反馈,不断激励我成长和进步。
这是近3年的产品工作,记录下的一些思考和心得,希望未来能不断的提升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产品思维,做事的时候,习惯性的以产品思维去解决问题,而不再是套方法论。
文章主要以我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为主,逻辑性可能不是很强,大家有啥感想欢迎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