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杂记——系统架构设计师

        2019年初冬,抱着给从业多年的自己一个交代的目的,我参加了软考的系统架构设计师资格的考试。之所以抱着如此理想化和单纯的目的,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个证书真的没什么用。

        之所以说这个证书没用,是因为你既不能凭它找到一份工作,也不能凭它升职加薪(估计这话有点绝对,因为我确实不清楚体制内是如何对待持有这个证书的人的)。唯一的用处就是,你有了一个证,没事时可以拿出来,然后跟证书中的照片比对下如今的发量。

        虽然这个证书没用,但却也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得到的。拿我参考的系统架构设计师专业来说,要在一天的时间内,或更准确的说,在8个小时内,分别完成上午的基础知识和下午的案例分析与论文这三项笔试科目也的确并非易事。因此还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看到网上说系统架构设计师在几个软考高级资格中的通过率是最低的,原因主要是这门考试对综合知识,工作经验和写作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再加上一定的弃考率(我那个考场可是一个空座位都没有)。

        上午的基础知识考试波澜不惊,下午首先考的案例分析出现了一道历年未见过的题目倒是让我有些小兴奋,印象中是跟缓存失效、穿透和击穿有关,这样的题目也总算让我看到了软考的与时俱进,虽然进的有点迟。论文考试是在案例考试结束后20分钟开始。在拿到几个候选论文题目后差不多用了十五分钟左右考虑题目的选择,要知道十多分钟在只有两小时的论文考试中还是很宝贵的。用了那么长的时间选取题目是因为候选论文题目与我准备的论文题目存在一定出入,所以只好将几个候选题目用所准备的论文内容快速构思了下新的整体结构,权衡哪个题目更能充分的将所准备的论文展示出来。好吧,考验应变能力的时刻到了。经过构思,最终选择了关于负载均衡的题目。好在有这些年的经验打底,在考试结束前完成了论文的主体部分和摘要,不过因为选择题目和构思所花费的时间有点长,所以到考试临近结束时字数尚未达到要求。通常从论文的评分标准上来说,在字数不够的情况下通过的机率是比较小的。为了让文章看起来能更充实,还是利用了最后一点时间将系统的逻辑架构图画在了答题纸上,并进行了相应的说明,估计这也是我在字数不太够的情况下论文能够通过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总的来说,软考不是选拔性考试,类似的资格考试的结果其实都是与个人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的。当然这需要建立在有效学习的基础之上。

        虽说这个证书没用,但参加考试的人可着实不少,甚至我所在的考场还有几位女生(是的,她们也是考系统架构师),目测年纪大概也就20多岁。这确实让我颇为意外,不管她们能否通过考试都真心钦佩啊。

        最后,我想说虽然前面多次提到这个证书没用,不过话说回来,再怎么没用,它也是国家层面对一个行业从业人员资格的官方认可。为了这一点我觉得它值得拥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