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两会在北京召开,一条有关“陪作业”的提议引起大家的关注和热议。
做PPT、拍视频、各种手工 …复课后这些高难度作业又卷土重来。尤其是小学生家长,有的要“陪做”,有的代劳。对此,政协委员范小青建议给小学生减负。同时,建议学校给家长的“陪作业”任务一定要适度、合理。
现如今,学生家长“陪作业”已是一种常见现象,从各大网络媒体的报道来看,长期以来,家长对这种情况有倒不完的苦水。
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探索世界的美妙;作为教育专业机构,应该帮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减少家长陪作业这一提议,无疑指出了在目前教育中学校和家长们的身份错位,学校呼吁孩子全面发展,家长却为辅导孩子作业重学课本。
范小青说到:“社会有分工,家长不是老师,家庭教育主要在孩子的修养、品格,道德以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而不是具体教孩子怎么做作业。”
教育应该回归初心,回归本真。学校的知识教育显然更加专业,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资源下,校外培训机构可以作为对学校教育的补充扩展,帮助孩子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同时解放家长,使家长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家庭教育,陪伴孩子成长。我们由此猜想,为家长分担“陪作业压力”的教培机构也许将受到更多家长青睐。
减量的“陪作业”任务
不减的学业压力
我们回顾发现,家长“陪作业”的情况是近几年才被大家吐槽。那么早些年孩子写作业是什么样的呢?
以前,孩子们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问家长、问同学,实在不行就先空着,反正老师会讲,要是不讲也不会在意,又不是所有的题都不会。要是有手工类作业,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做,做得好会得到老师表扬,做得不好也没什么关系。
然而,当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已经与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增长的速度让家长们不得不尽早为孩子打算。这种怕落后的焦虑导致家长渴望孩子能有更优秀的表现,不会写的题,爸妈亲自学也要教会孩子;手工作业做不好,爸妈来帮忙,一定要制作精美获得老师夸奖。
政协委员范小青举出了家长“陪作业”的不良之处:首先,不能陪着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产生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差。第二,家长不是老师,不一定懂得如何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第三,每天长时间“陪作业”,对下班回来身心疲惫的家长来说,是“不人道”的。第四,如今小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家长未必都能了解,比如文稿演示,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完成的,这种“代做作业”的负担,让许多家长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减少家长陪作业任务,的确能让学校和家长努力回归平衡点,但时代带来的竞争和压力并没有缓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依然存在。
在呼吁减负的大环境下,让知识教育完全回归到学校,家长难免又会出现不放心的情况。作为教育补充的校外培训机构顺理成章成为很多家长的选择。
所以,此次提议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那我们要如何抓住此次契机,促进机构发展?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提议信号下
托管培训的发展“新机会”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此提议对托管机构十分有利。早在201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就已达到10093.7万人,市场规模可谓相当庞大,加上“三点半”刚需使得校外托管机构前期发展迅猛;然而随着近两年各中小学校先后推行了课后服务,市场遭受清洗,不少机构受到打击关门倒闭。
而此提议,对托管机构来说,则是一个新的机会。学校布置的部分作业不仅孩子不可能完成,甚至连家长也搞不定需要请外援,长时间下来家长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加上之前也有家长反映,学校提供的服务活动比较单一,又存在着师资、场地、管理等等问题,老师更多的是起看管孩子的作用,效果也不是很好。
可对于托管机构来说,这些正是优势所在,只要抓住时机,抓住家长的痛点,提供家长迫切所需的服务,就可以更好的促进机构自身发展。
在辅导作业方面,托管机构还可以进行升级转型。除了常规的文化课作业之外,学校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还会布置一些手工作业,本意虽好,但现状是家长力不从心,孩子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而托管机构此时可以抓住家长的需求、多方面满足家长、为家长提供更多的特色服务,那么,托管机构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呢?
托管机构可以尝试开展特色班。现在大多托管班只提供接送、课业辅导、饮食这些比较基本的服务,但一味的写作业只会让孩子们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想要长期发展,可以考虑托管+特色课的形式。对应家长的需求,开设特色课程,将教学模式多元化;如绘画、陶艺、手工、科学实验、棋艺、练字等。辅导孩子们完成课本知识方面作业的同时也完成其他手工美术类作业,让孩子们在放松的同时也学到更多的东西,不仅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还打出了机构的差异化,增强了机构的竞争力。
其实除了专业的托管机构,其余培训类机构也可以提供托管服务,以此来引流。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可以告诉家长只要学生报读机构的课程,机构就附带折扣优惠或免费的托管服务,不仅能解决了家长“三点半”的问题,还能让孩子在机构学到知识。也可以开设价格较为便宜的托管班,如只需100元,即可享受一年的托管服务,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引流,方便机构在这段时间内将学员转化到其他课程,扩大机构的招生率。
科学辅导是刚需
培训机构优势凸显
此次政协委员范小青的提议,不仅是让家长在对待孩子的作业上“少陪”,更是要“少帮”。然而,作业练习是促进孩子记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培训机构除了提供更专业的辅导方式,减少家长在孩子学业方面的焦虑外,也可以试着培训家长,帮助家长学习更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形式,让陪伴不再“变味”。
对于家长而言,培训机构拥有专业的老师,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让家长在真正的陪伴上不缺失,同时能帮助家长学习正确的养育陪伴方式,让陪伴更有效。
对于培训机构而言,拥有专业的师资团队能解决家长在“陪作业”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开设有特色的精品小班课以满足家长对孩子在上课习惯、学习习惯、答题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个性需求,多元化的课程形式能让孩子展现独特优势和潜力,同时也能提升机构的行业竞争力。
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对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需求的,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学校、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培训机构针对这一需求,可积极探索和寻找与公立学校的合作,解决学校服务有限,家长“陪作业”没精力这一难题。
除此之外,孩子们在培训机构一起学习可以收获一些家长陪作业无法带来的益处。
机构专业的服务和师资可以为孩子孩子量身定做学习计划,开展针对性的评测分析;相同年龄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有助于取长补短,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校外培训机构最大的优势是可实现对每个孩子的作业进行检查、批改、点评,跟家长进行反馈,并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而这,是家长和公立学校的老师都不太可能完成的。因此,这也是培训机构的一大竞争优势。
以上内容就是我们针对两会期间【减少家长陪作业】这一提案的部分看法及见解,仅是抛砖引玉,欢迎校长朋友们在评论区分享关于这一提案的想法,我们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