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逆境中行走,无问西东

文/嫣然


01

一零八四年四月,春光明媚,草长莺飞,天地间一派祥和。黄州某楼的送席筵上热闹纷呈,只见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妖娆多姿的歌伎李琪径直走到北宋文坛巨匠东坡先生面前,请求在其披肩上题词一首。

诗人虽然不认识她,也没有拒绝,吩咐她研磨,大笔一挥,东坡四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然后继续跟友人喝酒,谈笑风生,友人大惑不解,这两句未免太普通。东坡微微熏后,李琪要求把诗写完。他一挥而就,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东坡先生既巧妙地化解了对歌伎不相识的尴尬,又赞美了李琪的美丽。

这就是苏轼,一位幽默风趣且真性情的男子,所有的赞美之词都不足以表达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一代文人大师苏东坡,用行动诠释了他的爱与风华,告诫我们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勇敢,无问西东。

02

苏轼于一零三六年出生在四川眉山,独特的山水灵气、古朴风俗造就了他能言善辩,引经据典,妙语佳趣。博学多才的父母和良好的家风,让苏轼从小聪资过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二十岁的时候,随着父亲兄弟进京赶考,在友人张方平的推荐下,深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一天对他儿子说:“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果然,欧阳修死后十年,大家开始谈论苏东坡。东坡先生闻名遐迩,朝廷上下,乃至平民百姓折服于他的才华、他的高尚。

一零六一年,东坡先生开始了他的坎坷仕途,在往后四十年的时间,他一直颠沛流离,屡屡被贬,京都、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扬州、惠州、海南等十来个城市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忠于自己的内心,迎难而上,不畏权贵,把最美好的爱洒给了亲人、朋友、百姓,他的一生可谓走出了勇敢、走出了盛放、走出了生命的传奇。

03

王安石新政是东坡先生辗转流离的导火线,直爽的他畅所欲言,毫无禁忌,一语双关更是让人害怕,“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他一身浩然正气,彰显英雄本色,受到众皇帝和皇后的喜爱。因王安石等人的挑唆使得东坡先生被贬至杭州,任杭州通判。

公道自在人心,东坡先生不屑于辩解,他欣然前往杭州。杭州的美丽、西湖的多情浸润他的心灵。闲暇之余,他寄情于山水,或泛舟西湖、或夜访寺庙、或邀友赏景品茗。秀丽温婉的江南,让他更加运笔自如,出口成章。一首首诗词流传千古,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御史台当权派小人奸臣处处刁难东坡先生,嫉妒他的才干,屡屡从他的谢恩表中挑出若干词句,弹劾他。乌台诗案的指控更是李定等人的强词夺理,恶意中伤。东坡先生因写诗而被捕入狱,他把当权者比作鸣蝉、比作夜鹄,比作吃腐鼠的乌鸦,比作禽场中的鸡鸭。

旧年除夕,遇上大赦,苏东坡被释出狱,走在大街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他诗如泉涌,当天又写了两首,其中一首诗:平生文字为吾累, 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这首诗如果御史台检查起来,又是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写完这首诗的时候,苏东坡扔掉手中的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年轻时的东坡先生,生机勃勃、心强气盛,集浩然正气于天地间,即便是逆境,也让他无所畏惧,勇敢前行。

04

若把一个人的虚饰面具摘掉,他便真实的呈现在别人面前。东坡先生流放到偏远地区黄州,虽然条件贫困,但他却活出了自己的风采,同时,他的诗词赋可谓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东坡先生乐观豁达,他自给自足,把日子过成了诗。他开始务农,在东坡一块地开始种植,果蔬、花草,到处生机盎然;自己动手修建雪堂,这间茅草屋俨然成了以后文人知己相聚的地儿;农舍后面还有一片竹林。妻子贤惠、儿女绕膝莫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东坡先生的世外桃源,让他往后对这片地恋恋不忘。

临皋亭临江而立,可以望长江对岸的山色之美。许多朋友不远千里来看他,东坡先生有时芒鞋竹杖,有时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的时光。

苏东坡过着神仙般的生活,锋芒不再如往昔般尖锐,开始变得恬淡宁静,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前后赤壁赋,道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05

太后和妻子死后,东坡先生被流放到岭南,从北方一路向南。此时,他已经五十七岁,心境一片宁和静谧。让他欣喜的是,岭南并不是一处不能居住的地方,相反,这里的亚热带气候滋长了很多瓜果蔬菜,到处绿树成荫。

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酿酒,东坡先生最喜欢喝桂花酒,这种酒气味芳香,不上头,喝了让人神清气爽、飘飘欲仙,为此写下五六篇酒赋。不仅如此,东坡先生还自己造酒。

东坡先生和朝云的爱情绕不开惠州,年纪相差两轮的他们却相知相惜。朝云陪伴了苏东坡一段晚年,她最爱苏东坡的精神境界,也是最了解他的一个,他们的爱情升华到灵性的高度。东坡先生不再牵绊红尘中的繁华,更向往求得长生不死。

与自然、与人的联结,让东坡先生的内心更加真实、更加柔软、更加深情。这世间苦难算什么,做回真正的自己,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06

朝云死后,东坡先生再度被流放到海南岛,不可不说命运的多劫。他已经古稀之年,曾经的一切都已经恍若云烟,权术、名利都是浮云。他整理自己的书籍,编撰了《论语》《尚书》《易经》三书的注解,他把这些都送给了他的好友钱世雄。

他身弱体衰,病情逐渐恶化,浩然正气用尽,一一零一年七月二十八日撒手人寰。

东坡先生的一生可谓是在逆境中行走,他乐天达观,无惧风雨,实现了自己的天人合一。他就像天幕中那颗最璀璨的星,永远闪耀在历史文坛。


我是嫣然,红尘里驰骋,寻世外古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东坡:逆境中行走,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