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斑驳的人生里,艺术那束温柔之光总能抚慰和滋养你的灵魂。
春秋时期,古琴师俞伯牙,在弹奏他的新曲。琴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时而澎湃激昂,时而婉转缠绵。樵夫钟子期刚好路过,安静地立在一旁听得入神,脱口赞扬:“洋洋乎志在流水。”一语道出伯牙所奏琴曲内涵,从此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子期不幸早亡,伯牙断弦摔琴,终身不再鼓琴。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
古琴的历史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之一。
先秦时代,古琴已经流行,《诗经》曰:“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唐代开始,古琴有了专用的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弹奏方法。它由汉字的部首、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称作减字谱。用减字谱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一百五十多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是我国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
古琴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琴从宗庙仪式的合奏中分离出来,文人雅士以古琴抒发内心情志,弹琴是为自己或三五知音好友,不需要很大的音量,弹琴有时甚至不是为了听音,而是为了求道,得意即可忘音。
古琴的构造及音色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较大的为“龙池”,尾部较小的为“凤沼”。岳山边靠额一侧,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每每抚琴,一股清风雅韵扑面而来。丝弦与琴木摩擦,在钩、挑、抹、剔、吟、撮、进复等指法之间,发出空灵的泛音、古朴的按音或嘹亮的散音。
古琴传世名曲
《流水》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镌刻在美国“旅行者”号太空飞船的金唱片里,回响在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知音”。此曲描绘了山泉一路奔流的景象,旋律起之音,时隐时现,犹如置身高山之巅,飘忽无定。继而转为清澈的泛音,节奏逐渐明快,凝神静听好似欢泉于山涧鸣响,随之旋律开始跌宕起伏,而后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曲末流水之声复起,缓缓收势,整首乐曲一气呵成,如同得到了泉水洗涤一般。
琴曲《胡笳十八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表现了异域风情和骨肉分离的悲怆。
《阳关三叠》将王维的诗作:“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谱入琴曲,表达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友情。
习琴之余,我会时常听琴曲,心会非常的静,仿佛被打开了,自己置身于一个清静、空旷的地方,杂念慢慢沉淀下来,整个人处于一种舒适宽阔,清明的状态。在聆听古琴曲后,觉察力会更加的深入、持久,让我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和念头的产生和消失,有更直接的体验。
琴人的修炼
古书的记载中,琴人应在美丽的景致中,秋月当空的夜晚,在盛开的百花前,焚香抚琴。万籁俱寂,月光照在琴上,十三个琴徽闪闪发亮,引导琴人抚琴的双手。
古人认为古琴及任何与它相关的一切都以“道”契合。琴声可以静心凝神,一个人想从琴中获得益处,必须是个富有智慧的学者。
欣赏古琴的美不在于音符的启承,而恰恰是每个独立的音符中。“音响写意”四个字可以用来描述古琴音乐的本质。
学习古琴讲究心法。通过跟师学习,我学会了如何放松,呼吸,发力,如何与面前的古琴建立链接。
练琴时,即使是练习一个音,老师也会让我们学习倾听琴音余韵,学会辨别微妙的区别。
最近习琴的时间比较规律,几乎每天都会弹琴。最长练习琴的时间有连续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里面可以觉察到自己心性的一些变化。从刚开始的些许急躁烦恼到后来逐渐沉淀下来,快结束时候,身体和琴起了共鸣,感到有气流在身体里面游走。
在练习“勾”的时候,我感觉气流从手臂顺着身体到两脚一直流到地面。而在练习“挑”的时候,感觉到气流从指尖到肩膀,然后顺着头贯穿到百会穴。
练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手磨出了茧,再继续弹下去,茧开始脱皮。练习古琴需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长期练习。然而,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文化精髓,都在古琴中表现出来。
古琴的摄生作用
白居易晚年得风疾,惟爱听琴音。“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已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消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欧阳修,年青时不得意,幽忧不平,患上情绪病,后来学弹琴,用音乐抚平心绪:“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愉然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琴音有宁神静心作用,益于养生。文士之外,又有导引之士、唐宋之后的僧家,陆逐加入琴人行列,古琴又被引用到仙家吐纳、佛家默坐静修之中,古琴成为各家共许的修身手段,养生的功能受到肯定。
我习琴两年有余,自娱自乐,抚琴时感觉安宁愉悦,睡眠浅的问题也不知不觉得到了改善。
有幸能够遇到古琴,应好好的把握机缘,认真习琴,持续修心,享受古琴带来的当下每一刻的喜悦和宁静。
天清气朗,风和日丽,且将尘事放一旁,不如登高抚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