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期【教学设计】《陋室铭》文/郭霞

                  《陋室铭》教学设计

                              文/郭霞

   


图片发自App


        导入: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读起来铿锵有力,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为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任和州刺史期间在当地居住的简易房子。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精细地认读

1.重点字音

馨(      )      鸿(      )儒(      ) 

  调(      )      牍(      )

2.重点字词积累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3.认识语法现象

第一种语法现象:使动用法

绿:使······绿。青:使······青。

第二种语法现象: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正确语序:有何陋?“之”字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4.译读全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学习活动二:精细地朗读

1.角度一:读出文中的韵脚。

2.角度二:读出文中的情感。(插入背景简介,注意节奏和停顿。)

        背景简介:刘禹锡因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按规定,应在县衙里住三间房子。可和州知县趋炎附势,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他。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減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刘禹锡被迫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朗读指导:

1.文中情感:因为作者是受了贬谪之苦的,所以朗读时需要注意下这些句子的感情:“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不是沾沾自恋,而是蔑视邪恶的战斗宣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不是流连风景,而是反讽的激愤;“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不是乐得轻松的逍遥,而是化悲愤为力量的傲岸;“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不是对古贤的羨慕,而是自明心迹的高洁;“孔子云:何陋之有”不仅是引证,更是海燕般激越的吶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2.节奏划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角度三:读出文中的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至“何陋之有”。



课堂笔记:巧妙结构

《陋室铭》81个字:结构明晰,首尾照应。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类比手法,相映成趣。

         



        学习活动三:精细地品读

1.品味一个字:从“馨”字我们能够看出什么?

作者自诩“德馨”,却隐含愤慨,有着讽刺的意味。陋室不陋的原因只有一个字“馨”。这个字反映了作者的追求,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2.品味一句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文章主旨句,引领下文。

自然环境:清幽雅致。(从淡雅之色中,感触作者的恬淡之心、鲜活之态。)

生活情境:情趣高雅。(从对比、虚实中,感受作者超尘绝俗的胸襟。)



        总结:《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环境及日常生活地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托物言志)。



        结束语:和州知县得知刘禹锡写了《陋室铭》,气得七窍生烟,于是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刘禹锡远远看见知县而来,便故意大声读起了《陋室铭》······此时你就是刘禹锡,请对着和周知县大声朗读《陋室铭》。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74期【教学设计】《陋室铭》文/郭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