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自渡,他人难悟


一直听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如何出众,直到我拿到《悲喜自渡》这本书,才得以瞻仰。这本散文集收录了季羡林先生三十七篇经典佳作。但说实话,刚看的时候,我对它是失望的,它太平淡,太淳朴,没有哪一句话让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写的都是些琐碎事,像一杯白开水。

但它似乎是有魔力的,你越看就会越沉浸其中,黄昏的寂寞、丝瓜的奇迹、猫的可爱......我好像同先生一起感受他的悲伤,他的欢喜,甚至他的爱国心、他的人生哲学......我似乎知道了那么多人都推崇他的原因:用最纯粹和平淡的语言将自己最真的性情写出来。这大概是文学的最高境界了吧!

我们在写文的时候,常常追求华丽的辞藻、堂皇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夸张的渲染,却忘记了写文最需要的真诚,但这其实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而这个条件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比写华丽的辞藻,堂皇的语言更难做到,那就是真诚的生活。

从《月是故乡明》的浓郁乡愁到《海棠花》、《夹竹桃》的草木心,从《老猫》、《咪咪》的养猫日常到《我的女房东》的故人往事,不难发现先生对世间万物都有怜惜之情。万物皆有灵,真诚对待身边的事物,皆是可贵。

先生的文章就好像是一杯清酒,这杯酒里满满都盛着生活的诗意。看似“淳朴恬淡,本色天然,却秀色内涵”,只需慢慢品味,就能品出生活的真谛。


但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吗,当我看第二遍的时候,才明白何为《悲喜自渡》。

在这本书中,竟没有其他人的存在,写得都是先生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仿佛先生身边没有他人,他的悲,他的喜只有自己在承受。

整本书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的“寂寞我想逃”,说是寂寞,不如说是思念,思念母亲、思念故乡、思念故人。因为万般思念,万般无奈,才会在漫漫长夜体会寂寞的滋味。这其中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赋得永久的悔》,这篇文章表达了先生对于年少离家,远离母亲的无尽悔意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但他对过去、未来又有自己的豁达,他说:我们命定的只能向前看,或向后看。向后看,灰蒙蒙,不新奇了;向前看,灰蒙蒙,更不新奇了。

第二章“人间草木心”实是让我感受到先生的可爱、可贵之处。一朵花,一棵树都能挑动先生的情绪,或者说,先生从不只把它们看作是一朵花,一棵树,而是赋予了它们灵性和生命。会因为丝瓜的生长感到惊奇,会将马缨花当作自己的老友,会在看到美人松时,感到自己年虽老迈,而见识实短。这样的先生,虽朴素,但却真诚。

第三章“万物皆欢喜”是先生对于生死的感悟,而这大多来自于一只叫“咪咪”的猫。“咪咪”本是一只胆小、怕人的小猫,但却异常可爱、懂事。只不过到了晚年,病痛袭来,它开始到处小便,萎靡不振,最后竟然消失,再也不见了。有人说,猫一旦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便会离开主人家,找一个僻静的角落,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先生认为,它们如此处理生死大事,是何等干净利索,人也应该如此,轻飘飘地走了,让花花世界的人们不用看到尸体,依旧做着花花世界的梦。

第四章“聚散本无常”,却是无常而有常。佣人王妈、女房东、荷姐这些人物的命运跌宕,聚散离合,是生命无常,但生命本就变化万千,聚散离合也日复一日的在我们身边发生,圆满的人生从来不会存在,不圆满才是人生常态。

先生何尝不是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悲喜自渡,他人难助,大抵也是这个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悲喜自渡,他人难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