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赏读晨写(127)

      每天与小朋友一起赏读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选自《古诗词背诵80首》。希望友友们能一如既往地支持。

        今天赏读的是《望庐山瀑布》。


古诗词赏读51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下来。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创作背景:

        这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作品赏析:

        这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扩展学习:

作品原文

              望庐山瀑布二首

                                      [唐]李白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一译文:

        从西面登上庐山的香炉峰,看见南面瀑布高挂在山前。

        瀑布高高悬挂达到三百丈,喷涌出的溪水有数十里长。

        瀑布水流迅疾如同闪电般,时隐时现恰如空中升白虹。

        初看以为银河从九天垂落,河水从云天高处半洒而下。

        抬头仰观那气势更加雄伟,大自然造化之功多么壮阔。

        海天之风吹不断瀑布水练,江上明月照来又如同空无。

        瀑布水花在空中四溅乱射,冲洗着两侧青色的山石壁。

        水珠飞溅犹如轻霞般四散,流淌的水沫在巨石上翻滚。

        我平生素来喜爱游览名山,面临此瀑布更觉心里闲逸。

        不必说可吸饮如琼液之水,还可以用来洗去途中尘颜。

        还是与旧友相携一道到此,在这里隐居永远辞别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朋友动态:

        昨天,帝都今年第一次阴雨绵绵,淅淅沥沥下了一夜一天。

        下班回到家,女儿告诉我:小朋友一天憋在家里,下雨没法带她出去玩,她就趴在窗台上看雨,看外面的风景和急匆匆的行人。

        外面小广场上,一些大一点的小朋友打着雨伞,也玩得不亦乐乎。小朋友羡慕的眼神毫不掩饰地显露出来。

        “等雨停了,我带她出去玩。你小时候在家里一样也待不住,下雨天也是往外面跑。”我洗好手和脸,抱着小朋友对女儿说。

      女儿嘿嘿地笑着,说不记得。

      “你不记得,老爸带你们娘俩回去旅游一趟。”我又拍了拍怀里的小朋友说道:“宝宝想听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吗?想听给姥爷鼓个掌。”我拍着小朋友说。

        女儿和小朋友同时给我鼓起掌来。我就给女儿讲了起来。

        那时,你大概4岁多吧,当时我们还住在部队的大院子里。

        大院依山而建,风景秀丽。那个时候,生活相对还是简单一些的。

        一个周末的中午,天空中飘着小雨,你姥姥带着你在楼下的小亭子里玩,不一会儿又有老太太带着孩子过来玩。一会功夫亭子里就有了3个小朋友。其中有一个小朋友是自己出来的,她家长一看到你姥姥带你出来玩,就会把她家的小朋友放出来和你玩,其实也是让你姥一起帮看着。

        见孩子在边上玩得好好的,两个老人就开心地唠起家常,唠得起劲,就忘了身边的孩子。

        刚才还是毛毛细雨,唠着唠着,不知不觉中亭子外面的雨就大了起来。当俩老人找孩子的时候,身边的孩子早就不见踪影。

        两个老人冒雨把宿舍区和训练操场找了个遍也没找到。两个老人慌了,赶紧回家招呼我们找孩子。

        部队院子里还是安全的,但这么大的雨,却是让我担心的事。

        我安抚了一下老人,拿起伞就急匆匆的冲了出去。先到大门岗哨,问了哨兵,得知没有三个小孩单独出去,出去离开大院的情况排除了。

        操场、小广场都没有。一个家长建议赶紧让警卫连帮找吧。

        操场、小区楼间广场已经找过没人,剩下的只有把边的楼后面了。是否会到我们楼后呢?我们那栋楼把边,一般人是不会去那里的。

        我说,先到我们楼后面看看,如果还是找不到,那也只能请求警卫连支持了。

        当我们绕到楼后面的时候,一个快乐的场景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你们三个小朋友坐在楼房下水沟(老楼房的四周都有下水沟,当时,我们楼靠后边的下水沟上面没有装篦子)的边上,一人拿一把芭蕉扇顶在头上遮雨。脚伸在水沟里,使劲拍打着,水花四溅,三人玩得热火朝天,哗哗的大雨成了你们的伴奏曲,哪还管早已被淋成了落汤鸡。

        孩子找到了,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虚惊一场。

睡莲

鱼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望庐山瀑布》赏读晨写(127))